APP下载

数字经济带火“乡土中国”

2024-01-20秦云龙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电商数字

秦云龙

在黑龙江省逊克县,乘着网红经济东风,“俄罗斯人长相,满嘴东北口音”的董德升,正以“彼得大叔”的身份向网友们“吆喝”,用淳朴与热情宣传家乡的民俗文化、生态美景、绿色物产,同时,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家乡的农副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在“村超”发源地贵州省榕江县,2200多个本地直播营销团队,围绕旅游、乡村特产以及文化活动,将“村超”的热度与价值一步步放大。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镇双江村,枝叶关情的农村琐事,已变成“码”上就办的民心实事,数字已成为基层治理最有力的“帮手”。时至今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变量。互联网、电商、直播带货、智慧治理等事关数字的发展要素,彻底带活“乡土中国”,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面貌与风貌发生改变,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数字让乡村拥抱世界

严冬时节,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镇腊树村却是一番早春景象,家家户户,院墙上的三角梅开成粉红色一片,院子里油菜、萝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2023年5月,为了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村建成了乡村直播间,开始进行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培养,进而以直播带货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通过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很多村民逐渐掌握了直播技巧和“流量密码”,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多场直播带货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企业、相关组织来到腊树村观赏购买三角梅,体验采摘农产品,村民自养家禽十分畅销,村里的餐饮业也被带火了起来。

“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南康农产品电商直播推介会,我是今天的主播佳佳……”在南康区第一届“助力乡村振兴”助农专场直播走进龙华镇大坑村活动现场,站在主播身后的老百姓有的抱着鸡、有的抱着鸭、有的抱着鱼,融入整个直播过程当中,他们用“土味十足”的当地话,推介着有机、生态农产品,没有害羞、没有紧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为更好解决农户产品滞销与链接食堂端,进一步促进两端合作,南康区开展了“电商直播进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采取“主播+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种养大户+村干部”等形式,避開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率“拿来即用”,虽然土味十足,但成效显著,第一场直播就销售了土猪4头、草鱼615斤、土鸭51羽、土鸡23羽,蔬菜若干,销售额达3万多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场直播活动,带货10万多元。

南康是中国实木家具之都,龙华镇是南康家具产业的核心发源地,除大力推广农村电商之外,该镇还大力抓抢数字经济机遇,全力打造数字软体家具产业园。据龙华镇党委书记申昌雷介绍,目前龙华数字软体家具产业园从生产标准化、精益化、设备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发力,已建成数字车间218个,入选品牌企业255家,新增出口加工企业111家,形成13个示范专业园区,数字化发展、转型升级呈现出勃勃生机。南康区及龙华镇只是江西乡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已达719.25亿元,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增加值达409.24亿元,同比增长6%。

事实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电商等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已经悄然改变着我国的乡村和农民,很多地方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靠天吃饭”,走上“靠数字吃饭”的新路,数字让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融入世界。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赋能下,浙江乌镇谭家湾的“农业大脑”指挥着“云上农场”,让万物生长变得更科学、更智慧、更绿色。而一些偏远地区,数字经济的介入,让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持下,农民获得了精准的种植、养殖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到各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销售端,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的推动下,广阔乡村的土特产和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多地飞上了城市餐桌,极具乡土气息和野味的农村旅游市场,也吸引着城市客群纷至沓来。数字支撑下,乡村振兴获得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外来助力。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22年全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高达2.17万亿元;数字让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数字改变农民生活

“今天的饭菜头子了,来点大碴粥,猪头肉拌黄瓜,酸菜心,来点甜菜樱子。”边说边打开一小瓶白酒,喝了一口,左手擦了一下下巴,嘴中还自言自语:“哎,得劲。”双腿盘坐在饭桌前,“东北二傻”赵中林一边吃一边录像。

赵中林,黑龙江省明水县明水镇勤俭村村民,50岁左右的年龄,个不高,小平头,额头沟壑似的皱纹。随着网络短视频推广的兴起,他给自己起了“东北二傻”的网名,加入了短视频制作,拍摄制作和品尝乡村美食等吸引人的内容,通过抖音平台进行发布。“我对视频制作开始时是一窍不通,实在不会了就捧着手机看教程,然后一点点照着学录像与剪辑。而平常的家常菜我以前就会做,大众做法还真能吸引网友眼球。”赵中林一边吃饭一边介绍着。自从2022年5月抖音号上线以来,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时我拍视频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也不想别的。吃的菜、辣椒酱、喝的酒都是本地特产,我也没想往出卖。直到有的网友留言要购买,我这才通过店铺挂农产品的形式销售本地农产品。”赵中林说。2023年底前,赵中林的粉丝数突破120万,获赞达到1266.5万。发布作品500余个,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总播放量高达7.31亿次。

通过网络平台,赵中林以短视频制作的形式销售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群众产业收入,开辟了以短视频直观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2023年5月15日开始,店铺挂农产品56件,截至目前销售额达1000万元。“我们村2023年夏季成立了玉米面条厂,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出售。在老赵的视频播放下,我们的玉米面条卖火了。这大网红可帮了我们大忙!”勤俭村党支部书记申远说。

随着互联网发展,农村题材的短视频成了热门的流量,特别是一些网红把乡村的特产变“钱景”,在此过程中,网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字也改变了很多农民的生活。在黑河市逊克县,农民董德升乘着网红经济东风,把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自己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彼得大叔”,全网粉丝多达500余万。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拥有“俄罗斯人面孔、地道东北口音”的董德升走红,粉丝数“飙升”,“彼得大叔”的形象也不断强化深入人心。面对电商直播、粉丝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也使他萌生了直播带货的想法。通过直播带货,让更多人知道了在中俄边境上还有一个叫逊克的小县城,也让很多朋友品尝到了逊克县的家乡优质放心农副产品,亦让更多朋友通过跨境电商品尝到了俄罗斯的异国风味,几年来,他的电商销量一直蝉联逊克县第一。

“彼得大叔”账号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找他合作的机构一个接着一个。董德升表示,这样的电话,每个月都会接到不少,无论机构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他都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即单干不入伙,这也让他赢得了越来越多粉丝的信任。从最初一场直播销售几千元,到现在动辄几万元的销售额,董德升的电商带货之路越走越顺。如今,他积极参加黑河市和逊克县的各种公益活动,鉴于宣传家乡有功,他先后获得了快手公益使者、黑河市十佳好网民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网络文明宣传大使。

“彼得大叔”走红,让当地父老乡亲和企业的产品销路变得畅通,也解决了很多村里家庭妇女的就业,与此同时,他的事迹也鼓舞着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电商致富之路。2023年,董德升与逊克县11家企业达成助销协议,实现年交易额千万元,该县电商从业人员从1000余人增加至5500余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带货主播,10万粉丝以上的网红账号超50个。直播火了,边民富了,直播带货把逊克县的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该县网商经营主体也由200余家增至2492家,网络零售额从1000万元跃升至1.2亿元。

數字经济让乡村更有活力,农民更有“钱景”。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扭转了传统农业产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市场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不利局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市场的对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据《2023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9月-2023年8月,快手“三农”视频年发布量2.7亿,“三农”兴趣用户数量3.3亿,“三农”万粉创作者数量10万,“三农”直播年度累计观看人次1165亿,每月在快手创作内容的乡村用户数量高达4246万,“三农”万粉创作者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其中电商直播是最重要的变现手段,乡亲们的数字化“新农具”越用越趁手。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我是双江村牛形组何立华,我家屋后有棵树死了,刚好离路很近,很不安全,防止打倒路人,请村领导帮我把树砍掉,谢谢!”2023年12月29日中午12点左右,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镇双江村村民何立华通过“双江码上办”APP发出这条信息后,村委会立即派人前去处理。据双江村党委书记钟运贵介绍,近年来,该村借鉴“枫桥经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用互联网、二维码、智慧屏搭建起了方便村民办事,利于党群互动的乡村系统化数字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引入数字技术与工具,过去基层治理主体不足、效能低下等传统难题正被逐步破解,数字化也慢慢改变了乡村的治理模式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024年1月3日一大早,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新发村村民冯岐志,冒着严寒,拿着联网打印的信用报告来到了安达市不动产登记大厅门前。“我在城里买了学区房,按照不动产中心预约方式,我最快也要等两到三天。”冯岐志说,“但我家是乡风文明示范户,只要拿着我的信用报告,就可以享受免预约绿色通道办理!这信用报告可帮了我大忙了!”冯岐志之所以能享受到如此便利,受益于安达市“信易+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的乡村管理机制。据悉,“信易+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新模式从党的建设、环境卫生、建设新农村等8个方面制定40个评价标准,对遵守制度机制的农户正向加分,正向激励。这些典型示范户村民可凭借身份证在联网的政务服务中心信用报告一体机打印个人信用报告,凭借个人信用报告可享受“信易+购”“信易+审批”“信易+医”“信易+阅”等28个“信易+”服务与奖励。“我们安达市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形成了诚信带村风、村风带民风、民风带家风、家风促治理的新格局,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诚信之花结下的丰硕果实。”安达市大数据中心主任肖会波说。2023年以来,安达市聚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将“信易+乡风文明”、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等数字乡村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为乡村振兴装上“智慧大脑”,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数字乡村”新图景在安达大地徐徐展开。

农忙时节,对于很多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农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为此,一些政府部门不得不动员几乎所有人员每天蹲守田头,早晚巡逻,有时甚至深更半夜还要去地里巡视,搞得人困马乏,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隐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基层部门轻松监控管辖区域,及时发现隐患苗头,提高治理水平呢?对此,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用数字乡村建设,给出了最优解决方案。2022年以来,梁岔镇开始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期在该镇15个乡村的开阔农田处、村与村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既实现了农业生产可视化,还可用于秸秆焚烧远程巡视、监督,各村书记都在手机上安装了视频监控APP,通过手机即可远程调阅全村主要农地的监控视频。在每个乡村的数字智慧管理平台上,村里所有户籍人口、土地、车辆、房屋的信息都被纳入其中,而且所有信息还可以自动分类、统计、分析,实现了智慧化管理,乡村的治安、环境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副武装起来。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该数字治理模式也覆盖了绝大多数行政村,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政务事项。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乡村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乡村的人口、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可能。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远程医疗诊断等,都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数字化还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通过建立乡村治理信息平台,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通过网络问政、在线投票等方式,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数字化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字,提高了乡村治理效率,升级了乡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培育了新型农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方位的强大动力。

数字全面提档乡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许多地方紧紧围绕数字化赋能,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民生活智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传统农村产业往往缺乏创新,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各地的政府部门首先行动起来,通过牵头开展助农直播专场活动,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为群众掌握数字“新农具”引航。2023年10月20日,哈尔滨市宾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该县农产品融媒体孵化中心,开展“宾县好物节”助农直播专场活动,邀请“快手”知名主播月姐直播宣传,宾县本地农特产品如紫道源古法酱油、醋、燕妮东北煎饼、鑫沃糯玉米浆包等一一亮相,仅3个小时,直播间观看人数就超过5000余人,销售额多达4万余元。此外,宾县还通过“村播达人”孵化培训项目,对接县内16家企业(合作社),销售上线的产品达43个种类、百余款产品,还孵化了6名能够独立直播的主播,粉丝总量达到11万人。通过助农直播专场活动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宾县的农产品插上了“云翅膀”,农村“电商”跑出了加速度,乡村振兴也有了新活力。

“我们基地的黄桃采摘从今天刚开始,有喜欢体验生活的或者是想吃黄桃的都可以来这边体验一下,组团采购或采摘的话还可以给予优惠啊。”在2023年元旦期间举办的一场电商直播助农活动上,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水南圩乡大庄村村民朱标辉在直播间卖力吆喝,其他果农也纷纷化身带货主播,大力宣传身后的黄桃采摘园。近年来,广昌县深入推进电商直播,在网络电商和乡村振兴之间“修路搭桥”,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消费市场活跃、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做优做强“莲乡优品”农特产品系列品牌。“广昌白莲产业迅速壮大,直播电商‘出了大力气’。广昌年产通芯白莲9000吨,其中有大量的白莲通过电商销售,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广昌县工信局副局长李伟明表示,通过直播电商平台,广昌白莲、食用菌、生态米、黄桃、泽泻等县域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县城、走向全国,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除最常见的直播助农带货之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助推乡村发展。从助力智慧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乡村环境检测与保护,数字技术都在发挥著重要作用。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5年我国数字农业经济规模或达1.26万亿元,数字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时至今日,通过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农民实时监测农田的生长情况,精准施肥和灌溉;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农作物的防灾准备,已成为广阔乡村的生动现实。除此之外,数字技术也在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游客可以在家中就能体验到乡村美景,进一步引发“到那里看看”的旅游行为发生。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村里的旅游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喜好,提升农村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通过移动互联网,千千万万农村群众可以在线办理各类政务事项,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看家监控、智能手环与医疗平台的联网,无数农村老人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数字化呵护;通过农村电商平台,蔬菜、水果、农特产品不仅不愁销路,而且变得十分抢手;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环保部门可以实时监测乡村的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美丽乡村越变越美……这一切活生生的现实均表明,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正在全面改变乡村,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电商数字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电商下乡潮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