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

2024-01-20王大树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要素

王大树

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简单说,“新质”即新的质态,就是由质变产生的新性质、新特征、新功能。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传统生产力因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一般都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还包含科学技术,其中任何要素的发展应用,都会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甚至变革,生产力要素新的组合方式和新生产要素的发现和组合应用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随着对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步发展了对生产力内涵、外延和特征的认识,明确了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脑力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主要由劳动者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状况(数量、广度、深度)所决定,而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资料的种类、性能、质量、效率主要也是由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所以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对生产力做出更为科学的界定:生产力应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由于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时代和发展阶段,生产力的状况或者说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

从时代来看,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要产业载体,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方面,意涵丰富、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创新是手段,目标是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若干个全球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由此,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则成为“质”的锚点。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里强调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生产力是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新质生产力不仅指劳动能力,还包含创新能力。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新质生产力呈现出创新驱动的典型特征:一是涉及领域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群逐渐聚合并引发“技术奇点”,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摆脱要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日益体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的具象和现实体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表明,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力高水平发展,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无论是劳动力、劳动工具,还是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要素、结构、性质、规模、方向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的在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支柱产业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释放出强劲生产动能。作为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新兴产业处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综合實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未来产业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不断升级的社会需求为目标,当前尚处于萌芽期或孕育孵化阶段,发展成熟后会实现产业转化且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形态。未来产业也愈加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我国要求在未来产业上要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九大领域。当前,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正逐步实现从跟跑向并跑转变,部分领域正向领跑跃升,科技和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地进入“无人区”,大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正当其时。

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谁能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从生产力的三要素来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新质劳动者。不同于传统的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数智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更大规模复制劳动行为,执行和完成人类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所能甚至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由此创造出一种在很多方面高于传统劳动力的新质劳动者。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已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达4万人,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但是,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需求相比,高水平科技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新质劳动者。除了掌握先进生产工具的新质劳动者,还有无数组织新质生产力与市场资源的企业家群体,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最终推手。

二是新质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其内在关系是,新质生产力由新技术所引发,这些新技术是创造新价值的技术,是新产业来承载的技术,是重塑新动能的技术。具体来说,新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提供支撑。新质劳动资料中特别重要的是新质生产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打造数字核心技术,即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通过数字网络和智能算法将对未来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伴随数字技术创新在各产业领域的渗透、覆盖和应用,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不断实现跨界协同,赋能效应逐步扩大,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是新质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类活动对象化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人类劳动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数智化,同时又出现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并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能。应该强调的是,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并由此衍生形成数据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数据技术标志着现实生产力由以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为基点转向以数据、算力等为基点。特别是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戰略性新兴产业,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成为新质劳动对象。借助于强大算力支撑、深度学习算法和万亿级别数据语料的喂养,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等进行学习和迭代,为形成更高级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驱动。

在生产力三要素都发生质变的背景下,生产力本身自然会跃升到新质阶段。这类内在新性质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性、虚拟性、流动性、渗透性和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发现这样的发展趋势,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高瞻远瞩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并加以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要素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新质动员力量建设与运用浅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