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飞之死的皇权内幕

2024-01-19北京李棉棉

金秋 2023年20期
关键词:韩世忠宋高宗武将

◎文/北京·李棉棉

板块邮箱:122303685@qq.com

受评书、影视作品等影响,很多人认为岳飞是秦桧害死的,甚至写《岳飞传》的邓广铭,也认为杀岳飞是秦桧一手策划,宋高宗只有次要责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点产生了质疑,毕竟要抓捕乃至杀死岳飞这样的高官,即便证据确凿,也不是皇帝以外的人做得到的,更何况当时岳飞谋反的一切罪证都是捕风捉影。

为岳飞定罪时,身为御史中丞、主持审讯的何铸质疑判决岳飞的合法性,秦桧直截了当地回复“此上意也”。“上”就是“皇上”,这案子是皇帝让判的。何铸听后只能赶紧声辩,说自己不是为岳飞求情,是为国家社稷着想。

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所写的《满江红》里有一句,“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道出了秦桧杀岳飞,不过是替宋高宗在前台办事的真相。明末王夫之也说,岳飞遇秦桧之奸而不免,即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其免矣!意思是说,秦桧的确是奸诈、恶毒,可朝中即使没有秦桧,岳飞依旧免不了一死。

结合当时宋朝大的政治事件,以及赵构与岳飞君臣之间的龃龉,岳飞之死的皇权内幕浮出水面。

苗刘兵变

自大宋朝立国之初,历届皇帝便防范武将。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手导演的大戏“杯酒释兵权”,就是让征战沙场的老将们解甲归田,罢免禁军统帅,并削夺节度使权力,使武将们很难再有发动政变或割据一方的可能。这让宋朝形成了“重文抑武”现象,武将不仅是在朝廷政策上受到各种猜忌排挤,还常常被文官集体歧视。

武将职场的小阳春出现在两宋之际,在对金战争中迅速崛起了一大批武将,如岳飞的岳家军、张俊的张家军和韩世忠的韩家军。他们整合溃兵、流寇,军力不断壮大,很多人还积累了巨额财富。这样的大好形势也使得部分军队首领渐渐膨胀,开始对朝廷政令置之不理,时常自行其是。对于这些武将,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非常不放心,尤其在他自己遭遇了“苗刘兵变”后。

将心比心,假如你是赵构,好端端地做着皇帝,手握重兵的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忽然发动兵变,逼你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儿子赵旉。待一堆臣子率兵救你,苗刘二人一看人太多打不过,于是又知错就改地逼你复辟,慷慨地把皇位还你,你心中是何滋味?是否也对武将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势力心怀忌惮?

只是,在金人不断南侵的大背景下,宋高宗赵构不得不暂时依靠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力量。

御前兵马

“苗刘兵变”的阴影挥之不去,朝廷上的文官集团还喋喋不休。文官们向宋高宗进言:武将权力太大了,朝廷难以控制,希望能改以文人统兵,又或在各军队中任命偏将,来削弱主帅兵权。

能说这话的还是态度端正的文官,态度不端正的直接就挑事了。“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与岳飞不和的秦桧的这句进言,简直是扎了宋高宗的心,他对武将的猜忌防范瞬间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大宋皇帝和武将之间的平衡在绍兴十一年被打破,金国在一次次的战败中没了信心,打算跟大宋朝廷议和。金人释放的“和平”信号,意味着宋金战争即将结束,宋高宗不再需要武将们为自己在前线卖命。于是,宋高宗又导演了大宋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宋高宗先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把韩世忠、张俊、岳飞召集到临安,以明升暗贬的方式,加封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依照两宋制度,升职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的三人必须辞去原有职位,也就是必须交出手中军权。事已至此,岳飞等人唯有听命行事,后来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都被收编为皇帝的“御前兵马”。

失去兵权对武将来说不一定会丧命,例如,韩世忠在岳飞死后曾以太师身份致仕,晚年享尽了荣华富贵。

那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呢?

皇权内幕

野史载:秦桧收到金兀术来信,称“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金人要求宋廷先杀岳飞,再谈和议。对于信件真伪,目前史学界还有争议,宋史学者王曾瑜倾向此信的确存在,但它不是金兀术给秦桧的密信,而是致南宋的官方文书。这使得厌恶了战争的宋高宗对岳飞有了杀心。

其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冲突早有端倪。在绍兴七年的四月,岳飞第一次激怒宋高宗。那时大将刘光世临阵脱逃备受非议,而岳飞屡立大功,深受皇帝赏识。宋高宗计划趁机削藩,撤掉刘光世,把他的刘家军全部调拨给岳家军。岳飞是怎么回复的呢?他见到手诏后立刻上书谢恩,表示自己有如此兵力,一定能收复中原。

这回复本没有错,但是宋高宗怕啊,他担心岳飞实力过强,会尾大不掉,于是很快反悔,收回了这一纸诏令。宋高宗出尔反尔,岳飞也是有脾气的,他立刻上书请求辞去军职,回归庐山母亲墓前继续守孝。没等宋高宗批准,他就自行把军务交接给手下,自己上了庐山。宋高宗一看这样不行啊,还需要他打仗呢,又连下手诏安抚,文臣武将们纷纷出面劝说,才让岳飞同意复职,并上书“请罪”。

两人虽暂时维持了表面和平,但是在宋高宗这里,岳飞胆敢以辞职要挟君主,且擅自离任,已经是未来会造反的征兆了。

岳飞与宋高宗的误会再次加深,是在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夭折后。一直未有子嗣的宋高宗,无奈下只好把近亲赵伯琮和赵伯玖收入宫中,作为养子。

其中的赵伯琮,后改名为赵瑗,岳飞与其曾有接触,认为他“英明雄伟”,可以承担中兴大任。于是岳飞当面奏请宋高宗立赵瑗为太子,以打破金人可能在北方立傀儡皇帝,动摇南宋政权合法性的阴谋。但是直到绍兴十年宋高宗依然没有立储的打算,于是岳飞又再次上书密奏,表示国家现在致力于收复失地,要想实现此目标,必须“先正国本,以安人心”。宋高宗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当时才三十来岁,还有生儿子的机会,养子哪有亲生儿子香啊?岳飞的两次立储谏言,使得宋高宗回想起了“苗刘兵变”——谁知道岳飞会不会效仿苗傅和刘正彦呢?

岳飞还有一项“罪名”是宋高宗很在意的,那就是结交宗室。岳飞曾想和朝廷使臣一起到洛阳拜祭北宋诸帝陵寝,但宋高宗不许。这位使臣名叫赵士㒟,封齐安郡王,他在朝野有着很好的口碑,十分认同岳飞的抗金主张。岳飞下狱后,赵士㒟愿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他不会谋反,这无异于又在宋高宗心里扎了一刀。

宋高宗对此会怎么想?旅美学者刘子健分析得很对,宋高宗很可能会猜忌岳飞:“他可能像‘苗刘兵变’那样,强迫我退位,传位于赵瑗;也可能要求我让位,拥戴像赵士㒟这样身份的皇族。”

一个臣子被皇帝忌惮成这样,他的命还会长吗?南宋理学家、政治家朱熹曾对岳飞同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将领做过一番议论,他认为岳飞最为杰出,但宋高宗缺乏驾驭的能力。朱熹敏锐地发现,“诸将骄横,张与韩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没错,岳飞和皇帝关系疏远,又不知进退,注定要做杀鸡儆猴故事中的那只鸡了。

君主立威

如此这般,皇帝针对岳飞的计谋开始实施。先是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上书弹劾岳飞,列有两项罪名,一是不遵圣旨,拖延援助淮西;二是岳飞以枢密副使身份随张俊巡查淮东时,主张放弃要地山阳,退守长江以南,动摇军心。宋高宗本就对岳飞抱有成见,所以他没有做任何调查,直接下诏免去了岳飞的枢密副使职位,改封为万寿宫使。万寿宫是哪呢?这是一座道观,是两宋安排退休的宰辅大臣养老的地方。到了这里,岳飞每月可以领着退休金过日子,但是没了职权不能再对朝政指手画脚。

不过岳飞并未能在这里过几天安生日子。岳飞人虽在临安,但他的岳家军旧部由王贵、张宪统领,依旧驻扎鄂州。考虑到旧部就是岳飞的硬实力,岳飞又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

韩世忠听说后,闯到秦桧府中质问有何证据。秦桧表示岳飞与岳云(岳飞的儿子)、张宪串通谋反的书信虽然没有找到,但这件事大体上“莫须有”。所谓“莫须有”,就是可能有、或许有。韩世忠凛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而作为站在权力顶峰的宋高宗怎么会在乎天下人服不服?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判岳飞死刑的理由。

宋高宗亲自定下了最终刑罚:“岳飞赐死。”后来他还一面假装对岳飞不忘旧情,把斩首改为可留全尸的“赐死”,另一面又把岳云的三年有期徒刑一下提高到死刑。显然,宋高宗害怕岳云事后会鼓动岳家军给岳飞报仇,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而派去监斩的杨沂中是他在军中的心腹,同时特别要求多派士兵到刑场维持治安,也是知道冤杀功勋,行刑时可能发生骚乱。

虞云国在《南渡君臣》中谈及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指出宋高宗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心机,即借助恐怖性杀戮来震慑当朝所有的武将与文臣,确立君主说一不二的权威。

对于宋高宗来说,岳飞的作用是在金人不断南侵的时候,为他征战守住江南。当两国议和之后呢,活岳飞就没有死岳飞有用了。他对居功至伟的岳飞说杀就杀,其他文武大臣除了人人自危、俯首帖耳,还敢做什么呢?

皇帝杀岳飞之前有这么多的动机,杀之后又有这么多的好处,岳飞怎么可能不死呢?这根本不是岳飞有没有罪的问题,而是帝王手中的皇权是否得到巩固和彰显的问题啊!

猜你喜欢

韩世忠宋高宗武将
兵王韩世忠(五)
兵王韩世忠(四)
金国初期女真武将有多猛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好名得官
外婆家的“花武将”
更 正 启 事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