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线工程勘察重难点及对策分析

2024-01-19苗晓军

安徽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岩土轨道交通围岩

苗晓军

(1.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日照 276826;2.山东地矿局有色金属矿找矿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山东 日照 276826;3.日照地质地理信息大数据研究院,山东 日照 276826;4.日照市土地质量评价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日照 276826)

1 工程概况

青岛城际轨道交通工程R3 线工程全长70km,共设车站23座,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站14座,是贯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一条轨道交通干线。线路始于西海岸新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唐岛湾片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西部城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董家口经济区,终于董家口站。并预留向日照市延伸的条件,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对青岛市的城市发展和布局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其中,本次探究的R3 线(井冈山路-大珠山段)自井冈山路站起,经井冈山路、滨海大道、泰山路、上海路、滨海大道到达大珠山站终点站。该段工程线路全长28.9km,其中地下线15.75km,高架线12.85km,敞口段0.3km,设车站12 座,其中地下站7 座,高架站5 座,设大珠山车辆段1 处、灵山卫停车场1 处,如图1所示。

图1 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线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因其不同的敷设方式、多样的施工工法(如表1 所示)、特殊的结构形式、复杂的城市环境,导致工程勘察工作异常困难。因此,需要结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区域特征,根据初勘揭露的地质条件,重点分析详勘阶段的勘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有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保障后续勘察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表1 R3线(井冈山路-大珠山段)拟用工法表

2 地质条件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位于青岛市西南方向,地处京津冀及长三角都市圈之间,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之一,是黄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端点。地貌属鲁东滨海低山丘陵区,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

2.1 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 线沿线未发现大的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迹象,基底地质构造稳定,局部岩性接触带裂隙构造发育。

2.2 工程地质

根据初勘地质成果资料,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特性,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单元,如表2所示。

表2 沿线工程地质单元

2.3 地层岩性特征

R3 线地层岩性差异较为明显,沿线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的粉质黏土、中粗砂,海积层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含有机质中粗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的粉质黏土、砾砂,沿线基岩主要为白垩系(K)凝灰岩,局部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穿插有闪长岩、煌斑岩等岩脉侵入。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岩石基本分级,综合初勘揭露的深部隧道洞身围岩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岩体RQD 指标(如图2所示)、节理发育程度等特征,依据弹性纵波波速基本>4.5km/s,再根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值为39.7~121.9MPa,因此初步判定隧道洞身围岩属于较硬岩-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如表3所示。

表3 沿线深部隧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

图2 岩体RQD指标测定

2.4 水文地质条件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潜水、微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主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水位动态曲线呈波状起伏,下穿河流区域受汛期、潮汐影响明显。

2.5 特殊性岩土

场区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及盐渍土。

人工填土。沿线穿越城市主干道和居民聚集区,填土土质不均,成分多样,强度较低,自稳性差,其中局部沿海地段,存在回填块石。

软土。沿线滨海平原区局部有软土分布,以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含淤泥中粗砂为主,其强度低,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及压缩性高,具有明显的触变性[1]。

盐渍土。主要分布于沿线滨海平原区,地表盐渍化严重。

2.6 围岩与岩土工程分级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结合各岩土层特征,将本线路围岩分级为Ⅰ~Ⅵ级,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Ⅰ~Ⅵ级,如表4 所示。

表4 围岩分级与岩土施工工程分级表

3 重难点分析

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勘察既有铁路勘察的特点,又涉及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的内容,同时强调水文地质、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根据初勘揭露的地质条件,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平纵断面图,分析好该线勘察工作的重难点,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于线路后续的工程勘察至关重要。

3.1 面临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

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 线贯穿西海岸新区,面临周边人口密集、建筑林立、商圈众多、管线密布及交通拥挤的复杂环境,工程勘察可能影响人员通行、引起交通拥堵、破坏地下管线及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场存在难以开展钻探工作或者威胁正常环境秩序的突出问题,导致在全面准确收集地质资料方面存在较大困难[2]。

3.2 应对结构复杂的工法设计

R3 线分别拟用矿山法、明挖法2 种不同工法及地下站、高架站2 种不同的站点,不同的工法和设计对工程勘察的要求不同,提供岩土参数和建议时也应有的放矢[2]。

对于明挖法,重点岩土参数在于查明水文条件、岩土密度、侧压力系数、抗剪强度指标、桩端(侧)阻力特征值等。对于矿山法,最重要的任务是准确地进行隧道围岩分级,查明膨胀性围岩、构造破碎带、松散含水围岩,以及可能产生岩爆的围岩。

在工法变换分界段,重点查明不同工法分界处岩土特性变化、水文地质情况,在工法分界处加密地质勘探和原位测试数量,提供准确的岩土参数。

3.3 穿越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

青岛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影响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较多,如软土、富水砂层、节理密集带、构造破碎带等。

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软土、富水砂层等特殊性岩土,含水量及压缩性高,容易诱发基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应进行重点勘察和评价,必要时进行软土专题勘察,为地基处理、桩基设计及基坑支护结构提供依据[3]。

基岩节理密集带、构造破碎带,岩体破碎,地下水活动复杂,对隧道施工威胁较大。应重点查明断裂带的范围、产状、构造破碎情况及富水性,必要时应进行断裂专题勘察,为是否对结构进行特殊处理提供资料[3]。

3.4 临近构筑物、河流等地质复杂地段

R3 线勘察范围内多处下穿居民建筑、市政道路、立交桥等构筑物及河流等复杂地段,如表5 所示,局部分布第四系含富水砂层,应重点查明第四系的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水文条件,以及上部第四系水对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情况,查清基岩中是否存在构造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对后期施工可能造成的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做出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表5 临近构筑物、河流等地质复杂地段一览表

4 对策与建议

为了能更高质量地开展后续详勘工作,为工程提供符合要求的各类基础数据和设计参数,针对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 线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探究提出以下实施对策与建议。

①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

R3 线工程勘察处于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文明风险,建议对周边环境影响因素辨识与评价,严格履行勘察作业审批流程,采取降低噪声污染、统一处置泥浆、设置封闭围挡、避让地下管线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主动保护周边环境和既有构筑物,特别注意做好钻孔终孔的注浆封孔工作,尽量降低勘察工作对后续施工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②增加原位测试的比例

原位测试是在岩土层所处的原位置,避免岩土扰动和应力释放的影响,在维持原始结构、含水率、应力状态下,测定第一手工程性质指标的有效技术手段。建议在土质不均、岩体破碎、特殊性岩土等区域,适当增加原位测试的比例,其布置应与钻探、原型试验、室内试验及工程经验等比对和配合,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系统的技术参数。

③掌握水文地质的规律

通过搜集资料和勘察工作,统筹设置水文试验及长期观测钻孔,查明地下水类型、赋存状态及含水层分布规律,提供水位、径流、补排关系、渗透系数、动态特征及抗浮设防等参数,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及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水文地质模型,评价地下水对施工工程和工程结构的影响,提出防范管涌、流砂等不良现象的建议。

④采用适宜的物探方法

为了全面掌握地下管线、地质界面、隐伏断裂、围岩分级、不良地质体等情况,建议采用“钻探+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勘探、钻孔波速测试等工程物探技术,从宏观角度分析地质结构,为勘察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克服钻探局限性、效率低、造价高的缺点,从而使工程勘察更准确、更高效、更安全。

5 结语

青岛城际轨道交通R3 线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内容丰富、勘探工作复杂、实施异常困难,关系城市发展的大计。此次探究从工程实际出发,以初勘地质成果为基础,遵循勘察工作的客观规律,全面详细地分析重点和难点,结合目前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究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后续工程勘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岩土轨道交通围岩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