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句法理论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以苏二村为例

2024-01-19熊俊凯曾绮玲刘亦锟吴帛阳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湛江524094

安徽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街巷村落村庄

熊俊凯,曾绮玲,刘亦锟,吴帛阳 (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共同作用下独具地域特色的聚落空间。其不仅是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的“活态”文化景观,更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生命力表现为传承力的“活”文化景观。

本研究以湛江市雷州半岛苏二村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从聚落空间的维度深入解析苏二村聚落空间格局,从量化角度阐述苏二村在营建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依据[1-6]。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概况

苏二村位于雷州半岛遂溪县城东南方向,东临湖光岩风景区。苏二村全村呈低层高密度梳式分布,一条纵向主街与数条横向街巷为主骨架,构成东西、南北走向街道巷系统、村落巷道,布局适宜,维持了规划格局的基本完整,平面布置均匀[7]。

表1 苏二村主要空间形态变量表

苏二村始建于北宋时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于2014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粤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古村落。苏二村内保留较多的历史建筑具有传统粤西特色,其中清朝的古民居40余幢[8]。但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村民基本迁入新居,苏二村的村落规模迅速向周围扩张,呈现出新村和旧村相分离的局面,旧村因常年无人居住,呈现出建筑被植物侵占、破损等问题,传统风貌和建筑特色流失。

1.2 苏二村公共空间

村落公共空间是增强地域文化、建构村落集体认同感、增进邻里亲密关系的重要空间[7]。村内建筑大多为坐北朝南,村内由黄姓氏比邻而居[7],苏二村的公共空间根据其平面特征分为点状空间、街巷空间、面状空间三类。

图1 苏二村公共空间分布图

村内点状空间包括古树、古井及居民住宅门前空间,属于街道与建筑的过渡空间,主要为村民交流的小场所空间。

线性空间以村内的街巷空间为主,是村落整体骨架,起到连接各类交往空间的作用。路网规整、互通的梳状格局,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渗透性。

面状空间包括苏二村祠堂和拦河大屋、白马宫庙宇前广场空间,均位于村庄核心位置,是村民们举行大型活动的代表性空间场所[8]。

1.3 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模型由比尔·希利尔在1984 年基于拓扑学(Topology)思想提出,主要通过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研究苏二村核心区域的聚落空间格局。运用轴线模型整合度计算苏二村的全局整合核心与分区的局部核心位置,指明乡村规划的重点核心区域与节点区域。

2 苏二村空间形态空间句法解析

2.1 整合度分析

整合度是村庄空间中心可达性的主要形态变量。全局整合度代表一条轴线与其它轴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而局部整合度则代表某个节点所处单元空间与其周围各个节点所处单位节点之间的连接[1]。

苏二村全局平均整合度达到0.63,最大整合度为1.05,最小整合度为0.34,大于平均整合度的轴数为195 条,占总轴线的50.51%,其表现为村落的全局整合度较低,总体空间可达性差[1]。从图2、图3 可知,苏二村内部中心地区偏红色,轴线的色彩由中心区域街道向四周渐冷,全局整合度在边缘区逐步减小,村落南部街巷深处空间整合度最小。

图2 苏二村全局整合度n

图3 局部整合度r=3(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苏二村全局选择度n

图5 局部选择度r=3

由模型分析可知,村落空间核心位置和人类活动所处公共空间位置分布密切相关[1]。可将苏二村节点空间的村民活动类型分为两类,即必要性活动与自发性活动两种。其中,承载必要性活动公共空间主要是村庄南部地区,这一类空间可达性相对较低,独立性较弱。自发性活动公共空间以及门前空间等,多以村民自主参与开展相应活动。

苏二村面状公共空间有庙宇前广场等,主要承担村内宗族、庆典等活动。但近几年该类活动举办次数较少,相关配套功能随之退化。受村落发展分布不均衡的影响,形成以中心地区为中心的Ⅹ形格局且线性可达性较高,构成明显集聚中心,但相连的其它地区可达性相对较弱。在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影响下,不同区位条件可达范围存在差异,致使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改变。同时也造成村落内部空间结构复杂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从村落总体布局来看,可达性强与弱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组织结构也较为零散,应重视村庄脉络的延续性发展并加以保护

2.2 选择度分析

选择度代表传统聚落用于指示某街巷最短路径发生的几率或数量,可以视为“被人经过”的几率[9]。选择度越高则说明该街道在村落中的区位和交通状况越好。建立苏二村句法线段模型计算选择度指标,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呈现,暖色最高的线段表示选择度越高,该路段流量大。选择度高的街道表示苏二村的线性核心位置,为后期规划提供规划核心轴线。

全局选择度反映在一定空间中某一节点在最短拓扑路径中出现的频率。利用局部选择度来反映拓扑半径3 内局部空间相对选择的可能性,其取值越大,说明空间通行能力越强[1]。全局选择度较高的地区为位于村庄中部的道路,连接东南部及西北部的村庄,具有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但随着道路从南到西的扩展,总体选择度逐渐减小。

2.3 可理解度

可理解度可以体现出人能否借助于所处局部空间来构建一个整体空间感知,是测量在某一空间中局部空间结构的指标,对其能否帮助整个空间系统动景的确立。因此,若空间系统的连接值较高,则该空间它的集成度较高,则是具有良好可理解性的空间系统。

R2表示可理解度,其中,R2的数值越大,说明人的认知空间越易被利用,可理解度越高。一般以0.5、0.7为中间值,R2值小于0.5 时空间的可理解度较差,R2值在0.7 以上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可理解度。

其中,苏二村全局可理解度水平较低,说明当村民或游客置身于村落的局部空间时,整体空间感知力弱,难以在村内拥有良好的认知,易发生辨不出方向的现象[11]。但一定程度上可理解度较高,可知,人们通过局部空间对周围的环境、事物进行感知[1]。

其取值范围为0~1,R2愈趋于1,说明空间与单核心空间的距离越近,越是倾向于0 表明距离多核心空间越近。从图6 中可以看出,苏二村可理解度达到了0.62,村庄整体性强,当前开发更加偏向多核心的空间模式。

图6 苏二村可理解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村落空间结构受到现代社会活动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苏二村建设呈现出多核心,未考虑总体空间形态协同相互作用,其中以农田和绿地为主的空间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因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致使城市中心不断向周边延伸,传统聚落存在着功能弱化的现象,苏二村今后空间布局要考虑如何多圈层、全方位开发[12]。

2.4 形成原因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并结合调研结果对民众日常活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苏二村村庄内多数地区具有低整合度和低选择度特征。例如,村中部道路空间是人们生活中的公共交流中心,地标性和村民集聚性较好,形成的局部空间吸引力强。反之,相连的街巷和与居民生活生产相关的场所,因内部结构相对复杂,对于外来人员吸引力和可达性较小。

2.5 优化策略

以空间句法得到的数据为基础,结合苏二村现状情况,针对其空间形态与结构提出以下建议。对村落脉络的梳理和街巷路网的完善,除苏二村中心道路外,其余地区可达性较低,组织结构比较零散,村落脉络比较复杂。因此,理清村庄脉络,提高村庄整体整合度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划分道路层次系统,对街巷层次进行重新定位。对街巷空间的优化要以维护原真性为原则,既要梳理断头路又不能破坏肌理,加强道路的通畅和有序连接。拆除部分现代建筑、拓宽街巷宽度并发掘可塑性空间修建新路,实现合理设计。

根据选择度分析,应在苏二村东南部、西北部位置提升空间吸引力。首先保护苏二村历史建筑,明确历史建筑位置,保持旅游线路连续性宗旨,通过将苏二村内文化大楼、古树古井空间以及村落两处池塘的东南、西北两部分串联起来,并通过增加其空间吸引力,在其空间内规划道路,增加可达性,其局部形成“主街-辅街-支巷”三级街巷体系[1],并建立指引标识,满足游客在村庄内的可达性、便利性,赋予村落发展动力。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空间句法进行村落空间的活力提升研究,结合实地调研,建立苏二村各空间及街巷模型并加以分析,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和线段模型进行研究[13],分析整体层次上的结构特征、空间系统中连接值及相关参数,解读村落空间活力度、街巷活力关系走向,局部空间结构在整个空间系统内的“中心性”程度,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间的相关度,并分析影响空间活力及街巷活力关系的因素。

3.1 结论

苏二村将中心地区街道作为活力最高值,再放射状地向四周逐步递减。其中,南部村庄深处街巷空间整合程度最低,村庄中部街巷空间为活力最高值地区,其连接东南部及西北部村庄,具有较好的外部交通条件。因此该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发展对象。

东部部分片区由于受传统影响大,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北部大部分片区因地势低而不具备开发价值。南部则相对开放,潜力很大,适合村民生活,有发展前景,但总体选择度随道路由南向北向西延伸而递减。

苏二村呈现多核心状态,未考虑到总体空间形态协同相互作用。

当人处于村落局部空间中,对于总体空间感知力弱,无法把握整个村落空间结构。

3.2 改善措施

可针对性地提升破碎空间的整合度;活化既有街巷空间;多圈层、全方位发展多核心空间;在局部空间的联系中可以适当植入特色化的记忆节点、局部空间所在全村域位置等去进行相关的改善。

3.3 优化方案

针对某些活力较低的公共空间进行不同梯度的节点优化或者待设置点的设置,以触媒理论等方式活化村落活力。

对部分具体的现状街巷进行不同梯度的空间优化或整改,例如村落的主路,由于其选择度较高,可以进行更高程度的优先活化,而村落内部的古建街巷轴线进行微更新,街巷之间的关系串联可以为苏二村提供旅游景观路线和人车分行的分流路线等。

优化村域多个古井、祠堂、拦河大屋等的核心,并以多核心的理念展开村落的整体发展。

对村落某些局部空间进行可理解度提升,即通过局部空间感知全域空间的理解性提升。

猜你喜欢

街巷村落村庄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我的小村庄
边走边唱
村庄,你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雨中的街巷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