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学模式下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

2024-01-19白璐杜书廷李敏

安徽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课程育人

白璐,杜书廷,李敏

(1.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需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的。2020 年6 月1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为做好“大思政”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在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中明确要求探索和实践智慧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课程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将成为必然选择。

对于土建类专业而言,如何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在新形势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下,培养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和社会担当精神以及具有创新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河南省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道路勘测设计”为例,在OBE 以学生为主体、产出为导向、通过反馈不断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强化专业课程建设内涵,围绕教学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总结和梳理,在智慧教学模式下,结合课程特点,为专业课教师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找准育人方向提供有益借鉴,为地方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2 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2.1 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土建类专业课程逻辑性强,对于科学问题的分析和工程问题的求解都需要进行数学建模或逻辑推理,课程内容分散、复杂,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这些内容常常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因未能及时理解而陷入烦躁、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整体气氛低沉、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尤其在专业课学时大幅缩减的现状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深入互动,不利于培养与形成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因此,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既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课程”建设等对课程提出的要求,又能隐性地将专业课中承载的德育元素和大国工匠精神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功能,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2.2 土建类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土建类课程主要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综合实用性强,普遍具有“工程人物”“大国成就”“超级工程”“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便于教师在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3 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通过对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的调研以及现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问题。授课教师大多为理工科出身,缺乏系统性地学习思想政治及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清晰、课程思政概念理解不透彻,虽结合课程内容能融入思政元素,但思政内容浮于表面,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培训教师团队并建设思政资源库,因此对于育人目标的实践路径更是知之甚少。

如何“有机融入,有效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由于对思政概念认知有限,未能深度挖掘隐藏在知识点、技能点背后的思政育人元素,常常生硬、机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思政教学方法也多依赖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灵活,致使思政育人效果不理想。

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难以评价。目前,课程的教学考评标准大都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价值观等考核却缺乏相应的措施,影响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展现。部分教师也尝试着对课程考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改革,但是大部分也仅仅是在课程试卷考核中简单地增加思想政治、德育元素等知识点考评,课程思政考评指标缺乏系统性。

4 智慧教学平台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桥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为校级“课程思政优质课”“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河南省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在为期三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在一直不断地积极探索。

4.1 课程内容重构,突显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为克服设计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团队以设计成果为导向,重新梳理重难点,加入前沿技术,打破原有章节顺序,按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将原有的11 章教学内容,依据模块化教学,构建选线与定线、道路线形设计、排水设计、附属设施设计4 个内容模块,内含10 个项目。同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中国力量、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等问题的深刻认识。

此外,伴随着我国路桥行业的飞速发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作为交通工程、道桥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将这些思政元素与政治认同、道德法制、家国情怀、职业操守深度契合,建立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体见表1。

表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4.2 搭建智慧教学思政育人平台,探索多元化课程教学方法

智慧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有线上教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三种。根据课程目标和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团队在教学中依托“智慧树”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线下教学环节开展团队式、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虚拟仿真教学中通过与某公司合作,将道路线形设计模块中的平纵横组合演示通过道路漫游、BIM 功能展现,让学生对人、车、路三维空间有更深一步的空间认知。同时还通过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帮助学生剖析、纠正线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道路设计的安全性。最终通过项目案例、角色扮演、专题研讨、综合实训教学法,结合仿真、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授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

4.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主体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关键是学生全过程学习数据的收集和考核体系的构建。就目前智慧教学平台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数据易通过教学平台获取,而与思政育人效果相关的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很难量化,为了进一步考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岗位职责、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考评方式中,过程性评价包含团队任务分解、讨论过程、完成时间、项目总结等方面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终结性评价中除了关于知识的考核外,通过设立灵活多样的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的法治原则和绿色环保、责任意识理念,通过建立课程思政考评指标体系,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5 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通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近几年在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的推广应用,课程思政体系逐步完善,在与河南城建学院相应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后,思政脉络逐渐清晰,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对于责任担当、职业素养及团队沟通合作的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但针对土建类课程特点的思政教学改革还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①教师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在与其他土建类课程教师的交流中发现,部分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对于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切入点不甚明了,缺乏深入挖掘的耐心,同时对于实时发生的案例缺少思政敏感度,不能及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建议教学团队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形成集体备课制度,提高专业教师思政能力。

②思政育人平台多样化。土建类专业课程多为应用实践性强的课程,除了现有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可以通过教师的横向课题、产学研项目、暑期社会实践及学科竞赛等平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猜你喜欢

土建类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诉求的高职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路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