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脂尾性状表型分析
2024-01-19席启明刘久亮孙红先王小凤王继卿罗玉柱李少斌
席启明,刘久亮,孙红先,梁 雪,王小凤,王继卿,刘 秀,罗玉柱,李少斌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滩羊是中国古老的地方裘皮用绵羊品种,起源于中国3大地方绵羊品种之一的蒙古羊[1],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分布于宁夏及宁夏毗邻的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2]。滩羊肉质细嫩,含脂率低,不膻不腥,是公认的优质羊肉之一[3-4]。按照动物学分类方法,以绵羊尾巴的形状和大小为分类依据,将绵羊品种分为瘦尾绵羊、脂尾绵羊和肥臀尾绵羊3大类型[5]。根据尾巴的长短及体积的大小,将绵羊品种细分为短瘦尾、短脂尾、长瘦尾、长脂尾和肥臀尾绵羊[6],滩羊属于长脂尾型绵羊品种,尾部含有大量脂肪。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得滩羊尾部形成储存脂肪的仓库[7],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机体会动员尾部脂肪来提供能量,使其适应不断盈亏变化的营养环境[8-9]。为了阐明绵羊不同尾型的分子遗传特征,Wei等[10]将10个中国本土绵羊品种划分为肥尾羊和细尾羊两个亚群,确定了3个强选择性基因组窗口,并鉴定出2个与尾型相关的基因(PPP1CC和PDGFD)。有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选择性扫描技术发现了含有候选基因PPP2CA、SKP1和TCF7的QTL,并检测到BMP2和VRTN基因与绵羊厚尾表型相关[11-12]。Ahbara等[13]发现ALX4、HOXB13和BMP4基因与绵羊尾巴形成相关。
随着牧区和农区绵羊饲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人类肉食结构的改变,脂尾性状对绵羊自身和人类的作用逐渐变小。现代养羊业中,大量脂肪沉积在绵羊尾巴上增加了养殖成本,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饮食结构影响下,人们更喜爱吃脂肪含量低的绵羊肉[14],尾脂食用价值正在减小,加工利用程度又有限,大量绵羊尾部脂肪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粮食能源的严重浪费[15]。因此,减少绵羊尾脂沉积、提高肉品质,将成为今后绵羊育种的方向,滩羊等典型脂尾绵羊品种的尾脂利用及脂尾改良正在受到畜牧工作者的关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甘肃省皋兰县某养殖场挑选相同饲养条件下健康、体重差异较小的9月龄滩羊60只,其中公羊36只,母羊24只。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参考GB/T 17237-2008[16]、GB 12694-2016[17]、GB 51225-2017[18]标准,测量滩羊脂尾性状的尾长、尾宽、尾厚、尾重、尾脂重和尾脂率等指标。利用小动物辐照系统对60只试验滩羊尾椎进行扫描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采用Minitab 17分析性状间的皮尔森相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脂尾性状之间的表型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建立尾重与尾长、尾厚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滩羊脂尾观测
2.1.1 滩羊尾型类别 根据对滩羊尾形观察发现,滩羊尾形主要分为3类,如图1所示。第1类是圆盘形钩状尾,其尾根部肥宽,脂肪沉积明显,呈圆盘状,尾尖向上弯曲,呈钩状,此类型公、母羊分别为6只和8只;第2类是楔形尾,可细分为楔形钩状尾和楔形“S”状尾,其尾根部呈木楔状,尾尖向上弯曲明显,呈钩状或“S”状,此类型公、母羊分别为22只和13只;第3类是三角形尾,可细分为短三角形尾和长三角形尾,其尾根部扁平,尾尖细长,尾尖过飞节甚至与地面相接触,但尾尖弯曲不明显,此类型公、母羊分别为8只和3只。在滩羊观测群体中,第2类尾形中的楔形钩状尾和楔形“S”状尾最为常见。
图1 滩羊个体尾观测图Fig.1 The observation of fat-tailed shapes for individual Tan sheep
2.1.2 滩羊脂尾尾椎解剖学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滩羊尾椎数目为17~21枚不等。尾椎从尾根至尾尖大致分为4类(图2),每类尾椎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别。第1类尾椎有4~8枚,椎骨的棘突,椎弓,椎孔,横突完整;第2类尾椎有5~8枚,椎骨的横突完整,棘突,椎弓,椎孔退化;第3类椎骨有4~7枚,椎骨的横突,棘突,椎弓,椎孔退化;第4类椎骨有0~3枚,椎骨之间呈融合状,椎骨之间无关节囊。第1类与第2类之和一般为13枚,椎体长度较大,椎体宽度逐渐变小,棘突,横突和上关节突均由前至后逐渐消失。从第3类椎体向后,椎体长度及宽度逐渐变小,部分个体尾椎末端几枚融合为一体,如图3所示。
图3 滩羊尾椎解剖结构图Fig.3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caudal vertebra of Tan sheep
2.2 9月龄滩羊脂尾表型数据
9月龄滩羊脂尾性状的表型屠宰指标见表1。由表1可知,公滩羊尾长和尾重显著大于母滩羊(P<0.05),尾脂率极显著大于母滩羊(P<0.01)。
表1 9月龄滩羊脂尾表型数据Table 1 Fat tail phenotype of 9-month-old Tan sheep
2.3 9月龄滩羊脂尾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9月龄滩羊尾重与尾厚,尾脂重与尾重,尾脂率与尾重及尾脂重之间存在强的表型相关性(|r|>0.7);胴体重与尾厚、尾重、尾脂重,尾长与尾宽、尾重、尾脂率,尾宽与尾厚、尾重、尾脂重,尾椎数与尾长、尾重、尾脂率之间存在中等表型相关(0.3<|r|<0.7);其他性状之间表现为弱的相关性。
表2 脂尾性状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n=60)Table 2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various fat-tailed traits (n=60)
2.4 9月龄滩羊尾重和尾长、尾宽、尾厚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从表2可知,9月龄滩羊尾重与尾长、尾宽、尾厚之间存在较强的皮尔森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3,表明尾重值受到尾长、尾宽和尾厚值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尾重(y)和尾长(x1)、尾宽(x2)、尾厚(x3)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利用测得的尾长、尾宽、尾厚值来估计滩羊活羊的尾重。
滩羊尾重与尾长、尾宽、尾厚之间的回归分析采用总体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和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如下:
2.4.1 滩羊尾重和脂尾性状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从表3可以看出自变量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尾厚>尾长>尾宽(非极显著水平)。因此剔除尾宽,对尾重和尾厚、尾长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3 滩羊尾重和脂尾性状指标总体回归分析后多元回归系数参数估计值Table 3 Estimated value of multipl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parameters after tot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ail weight and fat tail traits of Tan sheep
2.4.2 滩羊尾重和脂尾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由表4可得尾重与尾厚、尾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2.237+0.401x3+0.041x1,标准化后的回归方程为y=0.718x3+0.316x1(R2=0.634,P<0.01)。
3 讨 论
脂尾的形成与脂尾羊恶劣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19]。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长期的人工选择,滩羊尾部形态也呈现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滩羊脂尾可分为圆盘形钩状尾、楔型尾和三角形尾,其中楔形尾可细分为楔形钩状尾和楔形“S”状尾,三角形尾可细分为短三角形尾和长三角形尾。在本次试验群体中,楔形尾最为常见。有研究表明,脂尾性状与体重密切相关。脂尾较大的绵羊,其胸宽和胸围更大[20-21],而胸宽和胸围可进一步影响体重和体尺;党乐等[22]认为多浪羊不同尾形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故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脂尾不同性状对绵羊体尺和体重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利用小动物辐照系统对滩羊脂尾扫描发现,滩羊尾巴中尾椎数目达17~21枚,由多个椎体和多重关节组成,有肌肉韧带紧紧围绕,并有生理弯曲(“S”型弯曲和钩状弯曲),从而满足了尾椎的坚固性和柔韧性,其活动可以是三维的,以满足运动需求。尾椎正常运动范围很大,绕额状轴可以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以做侧屈运动,绕垂直轴可以做回转运动。但是,尾椎各椎骨之间的运动幅度有限,因为其受到棘突、横突方位因素的影响。尾椎数与尾长、尾重、尾脂重和尾脂率成中等正相关。可见,育种中对上述4个尾部性状进行选育时,可以将尾椎数纳入选育指标。
滩羊尾巴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食物不足时,可为羊体供能维持生长所需[23]。目前由于羊尾脂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其利用率低下,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24]。尾脂率是综合反映脂尾性状的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表明,9月龄公滩羊尾脂率显著大于母滩羊。因此,在研究滩羊尾部性状与体尺、体重等指标关系时,应将性别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试验通过观测滩羊尾型特征,总结尾型类别以及获取滩羊胴体重、尾重和尾脂重等数据,研究分析滩羊脂尾性状差异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滩羊尾重与尾厚、尾脂重及尾脂率之间存在强的表型相关性(|r|>0.7),胴体重与尾厚、尾重、尾脂重存在中等表型相关(0.3<|r|<0.7),说明滩羊尾厚、尾脂重对尾重影响很大。米热妮萨·图尔荪托合提等[25]研究了策勒黑羊不同尾型对体重体尺的影响,发现尾型相对较大的绵羊其胸围、尾宽、尾长和尾周长也更大,这进一步说明尾部性状指标对绵羊体重有重要影响。
用一个容易测量的性状去评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性状是畜牧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技术方法,例如利用眼肌深度预测猪活体眼肌面积[26],用鹌鹑活体表型性状预测屠宰性能等[27]。绵羊尾重无法活体称量,而尾厚和尾长在活体上容易测量。因此,利用尾厚和尾长建立回归方程来预测尾重,对于滩羊选种和购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 论
本试验观测发现,9月龄滩羊尾型有3种,其中楔形尾最为常见。公滩羊尾长、尾重及尾脂率显著大于母滩羊。构建了尾重和尾厚、尾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尾重=-2.237+0.401×尾厚+0.041×尾长(R2=0.634,P<0.01),可用于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