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之花绽放
2024-01-19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曾淑霞
文/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 曾淑霞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对学生的脾气秉性、学习状况都较为熟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除了要做好学生的知识传播者,班级管理的掌舵者外,也要担当学生心灵塑造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然,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容易,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指正就能落实好这项教育的。在我看来,这是一项艺术与智慧并存的教育,班主任要多管齐下,多角度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让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被了解,心理困惑被疏导,心理发展被带动,心理问题被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具体到教育实践中,笔者就结合具体事例一一浅做教育策略的陈述。
一、注重交流倾听,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不同于幼儿时期,很多小学生已经不再有事就说,有想法就表达。有的孩子遇到问题后,常表现为不吭声自己生闷气,或者积累负面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班主任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多问题都无法被发现,不深入到学生中间,更是无法了解很多事情的真实情况。要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那么,就需要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多交流。通过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学生的心里存在的问题,诚恳而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想法,再“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学生最真实的样子呈现出来,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才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在班里,有一个性格开朗,人缘极好的女生。她平时爱说爱笑,课堂上积极活跃,学习主动性很强,课下也是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在有一段时间里,她突然变得有些沉默了,不主动说话,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在班级活动中也不起带头作用了,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这让我意识到她一定遇到了什么问题,让她心理状态不太好,导致了自身行为的异常。发生了什么事呢?我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询问学生,而是利用午休时间、放学时间和她聊了几次天,聊一聊她最近的生活和学习。通过几次交流我得知,这个女孩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她后来跟我哭诉了家里的事,这些事怎么都让她开心不起来。听完她的诉说后,我并没有急于劝慰她,而是让她平稳情绪,再说一说她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她又希望身边人如何去做。在整个的交流过程中,我都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听学生讲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她说出心里的想法和困惑。交流倾听,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更让我有思考的机会,想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体现尊重理解,疏导学生成长困惑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成长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总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苛责、批评他们。心理学上有“接纳”和“共情”两个概念,就是希望成年人能尊重和理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教育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绪,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逐步去疏导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奉行“尊重为本”的理念,常运用“汉堡原理”去解决学生问题,即“肯定——指正——鼓励”的方式。例如,我在教育一个对同学动手的学生时,没有一上来就教育他不能随便动手打人,在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正义感,佩服他敢于打抱不平的心理想法。接着,就指出了“动手”这个方式的不恰当之处,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把同学打伤需要医治等。学生在明白了后续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再指导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去妥善处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批评学生,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也理解了他的行为,最后帮他做了方法的指引。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感到舒适,当再遇到成长困惑时,会有明确的方向,也愿意及时向老师进行求助。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凑效。
三、丰富教育活动,带动学生正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摇动、推动和唤醒,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之外,以教育活动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带动学生正向发展,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例如,班会课就是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的恰当场所,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丰富的主题活动,和学生一起探讨心理教育话题,在有形和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记得有一次,笔者就以一个“由做作业引发的家庭矛盾,导致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社会事件为引,组织了一次“做好情绪的主人”的主题探讨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学生简述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学生分析了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家长气愤、孩子不满、亲子关系破裂、家庭矛盾频发。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掌控不了别人的情绪,又该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呢?”这个话题一经抛出,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随后,大家的答案纷纷而来,“不高兴的时候,我会静下心来,多想想开心的事情。”“不能和爸爸妈妈对抗,可以等他们气消了再好好和他们说。”等都是学生的表达。在这样的主题探讨中,学生的思路会被打开,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多一些,很多正向的想法也会渗入进头脑。教师随之教导以“让负面情绪飞一会”“学会情绪转移”等方式也就容易多了。
四、践行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个别问题
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成长问题是不同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模式化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学生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践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比如说,我们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还特别有一种不恰当的“随众心理”,看到别人说话他立刻就得说话,别人做了捣乱的事他也跟着做。在班级里,他被我教育过多次,但我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及时改变了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我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个“成长档案”,将他的良好表现和不良表现分别进行记录,然后不定期让他自己对比分析。学生是有上进心和羞耻心的,看着良好表现后面的一颗颗优秀小印章,他想要进步的动力被激发了出来,而不良表现后面一个个“小哭脸”的表情,也会让他感到些许惭愧,想要去改变这一状态。渐渐地,“成长档案”的效应越发凸显,这名学生改掉了很多毛病,他以前的那种“随众心理”也慢慢消失了。可以说,因材施教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更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