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

2024-01-19黄泽敏

青年文摘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间摄像头脊柱

黄泽敏

三年来,推开家门的第一时间,徐涵经常是着急忙慌地上厕所,她对妈妈的解释是,在学校里憋了一天。

这是她上初中以来的常有状况。她说,班主任会坐在教室后边“全天候”盯着,课间10分钟不许说话,想上厕所了才能离开座位。上了高中,课间时间终于自由一些,但有时“运气不好”赶上老师拖堂,她就只能强忍尿意,直到下一个课间。

学生在课间时间活动受限的现象,早在2015年就引起过热议,时至今日,课间“圈养”仍未消失,学生课间不出教室、校园空空荡荡的景象随处可见。“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这句话曾引发学生、家长及公众的共鸣,但是为何难以落地?

坐在教室,如坐针毡。头顶上的监控摄像头不时旋转,实时进行“移动监测”。上课了,王晨晨不敢轻易“溜号”,到了下课,也不敢和朋友打闹玩笑。因为监控那头,是班主任不知何时会聚焦的双眼。有时,摄像头里还会突然传出班主任的声音,将王晨晨吓一跳。

“上学就像蹲监狱一样。”16岁的王晨晨没有想过,此前憧憬的高中生活会被套在“监控”之下。但王晨晨不喜欢被限制在座位上,一有机会,她就会往教室外跑。她也因此被班主任找去谈过几次话,责怪她不在座位上学习。

更多时候,她没有太多选择,就连10分钟的课间休息也得争分夺秒。老师通常会踏着提前两分钟响起的预备铃进教室,若再遇上老师拖堂,实际留给王晨晨的休息时间并不多。

高一学生徐涵课间和同学交流时,会下意识压低音量,不是担心影响谁休息,而是害怕惹怒“警报”。教室中的声音分贝超过班主任可接受范围时,摄像头会替主人发声“警告”。每次警报响起,会嗒嗒持续约一分钟。

当一个可以随时查看并发出警报的摄像头开启时,一举一动,包括说话音量,都不再任由个人支配。个人行为需要服从于集体,或者说是服从于规训者。

谈笑不能太大声,更别提嬉戏打闹。下课不能在楼道游戏,到操场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同样不被允许。理由是运动会消耗体力,上课了还得花时间缓冲,迟迟进不了学习状态。很多限制,并非白纸黑字明确写着“不允许”三个字,但条条框框无形存在。

聊起孩子们的情况时,家长们会在私下开玩笑说孩子们“都是人质,不是学生”。

以安全学习为名义的校园管制,将孩子放置在加厚的安全包装中。包装的手法虽不一致,但结果都是让人透不过气。

每天,王晨晨会在早晨6点醒来,保证7点15分前抵达学校,再待上13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30分的晚自习结束。她细抠夹在不同课程里的休息时间,算起来竟只有3个小时,包括两顿进餐时间。同校高三生的晚自习课程会持续到晚上10点。那意味着,需要坐在教室内的时间更长。

上学期,王晨晨闪了腰,检测后发现是脊柱侧弯加上脊柱错位。一个学期过去,肌肉的不适感仍会在久坐过后出现。她记得医生的叮嘱,不能久坐,得适当运动。但她没有机会。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脊柱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曾在媒体披露,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至3%,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且发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而长期久坐可能引发脊柱侧弯。除此之外,不少研究和数据都表明,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间,久坐、身体活动不足等易导致肥胖、视力下降、颈椎酸痛等问题。

在有些家长眼中,课间体验的缺失,不仅容易引发孩子的健康问题,还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

任职于某高校的刘欣怡多年来从事教育研究,也是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她看来,过度规避风险只是“因噎废食”。“人是群居动物”,强调安静和纪律的课间,忽视了运动,“违背人性”,而且,“温室的鲜花开不长久”,刘欣怡说。

实际上,各种管制苦了学生,也累了老师。

陈媛作为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需要负责早读、看午休、课间“导护”等工作。

执勤当天,导护老师需在早上7点35分到岗,并于课间出现在楼道兩侧,留意学生举动,决不允许学生“冲跑”。上午课程结束后,她要组织学生排队并带到食堂,看着他们洗手、取餐。待都结束用餐后,再集体起身排队,洗净手,上洗手间,喝水,进入午休室。下课铃响,班主任到班“盯班”,不能空岗。

数不清的琐碎小事贯穿整个工作过程,教师孙晓玉形容那是“全方位保姆式监管”。但实际上她也知道,课间10分钟,老师是否在场并不直接决定学生的安全系数。很多时候,老师们只能制止眼下可见的追逐打闹,当意外的磕碰发生时,站在楼道里的老师通常无法及时出手相救。只是及时发现意外并进行安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进一步的伤害,这可能熄灭家长的怒火。

对于当下的种种管制,很多老师既心疼也无奈。老师不是不知道参加运动的好处,但又不敢放任孩子奔跑。在校内因磕碰而受伤,是学校最害怕遇到的事。几次“无厘头”的校闹,足以让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家校关系土崩瓦解。加大监管力度,成为降低校方责任的方法之一。

可“圈养”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律师王辉介绍,在法理上,是否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才是判断学校要不要承担责任的前提和关键因素。并不是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伤害,学校就一定得承担相关责任。

但在实际纠纷中,学校在举证自身无过错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困难。王辉认为,在各种安全检查都通过的情况下,应该降低学校的举证义务,而将承担赔偿义务的一方,归结为造成孩子实际伤害的一方,如打人者。同时,也应考虑孩子自身是否有相关责任。可现实是,一旦出事,孩子总会是家人眼中的“受害者”。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刘欣怡始终觉得,“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人,而不是宠物。作为一个人,是需要去适应大环境的,要是被过度保护的话,是一定会失去些什么的。”

(文中徐涵、王晨晨、刘欣怡、陈媛、孙晓玉为化名)(摘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Shand图)

猜你喜欢

课间摄像头脊柱
浙江首试公路非现场执法新型摄像头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摄像头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探讨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