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与传统开腹术对异位妊娠患者妊娠率及预后对照研究
2024-01-19熊再霞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福建泉州362000
熊再霞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与传统开腹术在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手术情况,并测定术前、术后2d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掌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统计妊娠率与EP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HCG转阴时间基本一致(P>0.05);通过测定,两组WBC、血清CRP、IL-6术后均有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未孕率、E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输卵管畅通率、宫内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P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术治疗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宫内妊娠率更高,且EP再发率低。
EP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1]。所谓EP,就是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发育的病症,以输卵管为主要发生部位。在EP早期患者的妊娠表现和正常妊娠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孕卵发育会压迫输卵管,而引起明显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伴随孕卵增大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2]。既往临床上一般采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治疗,但该术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身心健康。同时,EP多以年轻育龄期女性为主,绝大部分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要求强烈,这就对手术治疗提出更高要求[3]。近年来,腹腔镜术已在多种妇科病症诊治中广泛应用,其有着术野大、清晰及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其在我国治疗EP的时间整体不长,有必要对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EP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 年5 月~2022 年5 月本院妇产科接治的120例手术治疗EP 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年龄23~38 岁,平均(28.28±2.33)岁;病程4~9 周,平均(6.15±0.40)周;术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为4039.85~9437.25 IU/L,平均(5511.85±170.55)IU/L;EP位置:壶腹部42例,峡部8例,伞部10例。研究组年龄25~40岁,平均(29.11±2.19)岁;病程4~10 周,平均(6.56±0.52)周;术前HCG 为4041.95~9439.33IU/L,平均(5496.78±171.82)IU/L;EP位置:壶腹部40例,峡部8例,伞部12例。两组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已婚女性;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EP相关诊断标准[4];③EP有进展者(如血HCG>4000IU/L或者附件区大包块等),符合手术指征;④患者明确有生育要求;⑤临床基本资料无缺失;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临床研究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及其配偶存在其他不孕不育因素;②术后避孕或未能正常夫妻生活;③合并全身性感染病症;④合并内分泌慢性病症、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病症;⑤合并脏器功能严重不全;⑥无法配合随访。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采取传统开腹术治疗,平卧位,消毒铺巾,全麻。于下腹中线作一道5~6cm纵向切口,打开腹腔,对患侧输卵管全面探查,定位输卵管肿大位置。壶腹部妊娠:切开输卵管,取出胚囊,缝合;伞部妊娠:妥善挤出胚囊;峡部妊娠或者包块较大或者活动性出血,切除患侧输卵管。同时探查对侧输卵管,如与周围组织粘连,给予分离、松解粘连。止血后,充分清洗盆腔,关闭腹腔,术毕。
研究组:该组采取腹腔镜术治疗,头稍低足高中凹位,消毒铺巾,全麻。在患者脐孔下缘穿刺后以CO2构建气腹,腹压稳定在10~15mmHg。采取三孔法,于脐口处作一道长为1.0cm的切口,将腹腔镜置入腔内,然后镜下探查盆腔,再于左、右下腹分别作0.5cm长度的切口,再分别置入5mm的套管针。或者采取单孔法,脐口处作1.5~2.0cm切口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通过负压操作,将腔内的血液等吸出清理,充分显露妊娠部位;如是壶腹、峡部异位妊娠且孕囊小,则行输卵管开窗术,伞部异位妊娠则切开输卵管,然后取出孕囊;通过活检钳将腔内的绒毛进行清理,用37°C左右的生理盐水充分清洗残余绒毛组织等,电凝止血,不缝合输卵管;对于壶腹部、峡部妊娠且包块大、破裂出血或者伞端活动性出血,则切除患侧输卵管。同时探查对侧输卵管,如果与周围组织粘连,则分离出来、恢复正常解剖形态。充分冲洗盆腔,关闭腹腔,术毕。
均在术前30min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常规置留导尿管,术后24h左右拔管,并做好并发症预防、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手术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了解HCG转阴时间;②实验室指标检测:术前、术后2d测定促炎因子水平,包括WBC计数、CRP、IL-6,采集外周静脉血3mL,血液分析仪测定WBC计数,通过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CRP、IL-6,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③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为切口感染、盆腔粘连、盆腔感染、输卵管粘连等;④随访妊娠及EP再发:术后均接受12个月随访,掌握宫内妊娠、EP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4.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表示,组间以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 HCG转阴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手术情况比较(±s)
表1.两组临床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n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导尿管留置时间(d)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住院天数(d) HCG转阴时间(d)研究组 60 48.20±3.22 20.18±4.23 1.01±0.35 13.43±1.64 6.55±1.04 3.25±1.02 19.04±1.33对照组 60 37.74±4.19 75.37±5.42 1.45±1.12 20.70±2.17 12.45±2.12 5.17±1.04 18.97±1.42 t 12.055 15.767 4.765 7.116 8.233 8.341 0.565 P 0.002 0.014 0.020 0.012 0.000 0.015 0.071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炎性指标对比
通过测定,术后两组WBC、血清CRP、IL-6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术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表2.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n WBC(×109/L)CRP(mg/L)IL-6(mg/L)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研究组60 10.25±0.58 5.24±0.70*17.45±2.17 12.30±2.72*85.32±6.45 36.19±4.38*对照组60 10.31±0.61 8.33±1.02*17.51±1.89 14.67±2.80*85.71±6.70 47.45±5.22*t 0.823 7.331 0.718 8.921 0.884 12.934 P 0.068 0.001 0.103 0.000 0.089 0.000
2.3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随访输卵管畅通率及妊娠率比较
两组术后均接受12个月随访,无失访病例,研究组的未孕率、E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输卵管畅通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输卵管畅通率及妊娠率比较[n(%)]
3.讨论
EP是育龄女性较为常见的高危急腹症,是一种异常妊娠,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临床看,输卵管异位妊娠多见,原因在于输卵管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炎性病变,使得输卵管的通畅性下降,这直接关系到受精卵的宫内着床和发育[5]。目前,临床大多数EP患者对生育有要求,且随着现代医疗诊治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妇产科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大部分EP患者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诊治,临床治疗重点也从既往挽救患者生命转变到保全患者生育功能,提高术后再妊娠率。
临床上,治疗EP的方法包括期待疗法、药物疗法及手术治疗。从临床看,期待疗法的效果和预后尚无统一看法,药物疗效整体不佳[6]。因而,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方式会对患者的再妊娠率和术后身体恢复产生影响。既往因药物治疗失败等符合手术指征EP患者主要采取常规开腹术治疗,但该术式存在创伤较大、术后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术作为新型技术,在国内妇产科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与开腹术比较,腹腔镜术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7]。腹腔镜检查系统有着良好的视野放大功能,可在电视屏幕上直观、清晰的观察到妊娠位,这大幅提升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有利于彻底清除孕囊组织,有利于更准确分离对侧输卵管的粘连组织,能有效预防和避免输卵管再次出现堵塞,确保正常结构和功能。腹腔镜术属于微创术,对输卵管的损伤小,这就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与此同时,腹腔镜术采取电凝止血,能避免管腔狭窄,预防输卵管较大瘢痕形成而影响再妊娠。此外,腹腔镜术切口小,不会直接暴露腹腔和盆腔,能预防和减少腹腔感染发生。因而,大部分EP患者更愿意接受腹腔镜术治疗,尤其是对有再妊娠要求患者,该术式不但能完全切除妊娠物,且会考虑后腹膜解剖结构,能够保留神经[8]。腹腔镜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EP方法,其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让患者术后早期出院,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该术式可保留和修复输卵管,有助于提高术后再妊娠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育功能[9]。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术后的HCG转阴时间基本一致(P>0.05),表明腹腔镜术可达到开腹术一致的作用。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腹腔镜术治疗EP,术中出血少,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术后患者生育功能恢复。通过测定,术后研究组患者WBC、血清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术后的炎症反应更轻,原因可能是与腹腔镜术冲洗、避免腹盆腔直接暴露、切口小、出血少及术中对输卵管损伤小等有关[10,11]。因而,腹腔镜术有着更高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研究患者术后接受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正常夫妻生活,不避孕处理,从结果看,研究组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EP显著减少,与吴燕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2]。可以看出,腹腔镜术能通过提高术后输卵管畅通率,让患者再妊娠率大幅提高,腹腔镜术的远期再发EP率低,且在再妊娠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综上而言,对EP患者采取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确切,可提高输卵管畅通率和术后宫内妊娠率,并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降低EP再发生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