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要义与实施建议
2024-01-19朱慧
摘 要 以美术学科为载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审美特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在常态实施中,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出现了为“跨”而“跨”、内容组合随意、学科特质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载体学科的需要,从儿童发展与美术学习规律、国家课程内容等维度进行考量,以主题为方式构建结构化的单元学习序列,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行审美探究,展开生动有趣的创意实践,实现跨学科理解。
关 键 词 跨学科理解;理性建构;审美意蕴;学科特质
引用格式 朱慧.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要义与实施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4(02):58-61.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1]在众多跨学科学习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常以介入学科角色参与帮助加深主题理解,实现审美素养提升。以美术学科为载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文化特质、灵动特点,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在常态实施中,以美术为载体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出现了目标弥散、教材缺位、审美意蕴缺失的问题,需要从学习者视角出发,遵循儿童年段特点与艺术学科特质进行理趣兼备的实施。
一、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
1.美术跨学科学习为“跨”而“跨”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某一学科为载体,围绕跨学科主题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或活动单元序列,注重在载体学科基础上补充其他学科内容,使学生理解学科间的差异与互补,在完成跨学科主题任务过程中经历学科知识整合过程,最终指向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2]。当前的美术跨学科学习中,忽视了主题统领作用,目标分散,为“跨”而“跨”。有些学科只是简单融入或进行同一主题的拼凑,没有对研究内容形成深度理解;有些学习在探究中丢失了美术学习的审美体验和探究过程,学科特质不鲜明。以美术为载体的跨学科学习应根据主题提炼核心概念进行理性建构,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艺术、表现艺术。
2.学习内容重组过程中学理不足
随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兴起,一时之间似乎处处、时时、课课均可跨、均在跨。特别是美术学科在实践中成为许多学科积极联系的介入学科。比如在人文学科的学习中渗透美术欣赏,在自然学科中运用图形帮助进行主题表达,但较少基于美术学科、课程、教材的系统规划与常态实施,造成美术课程自身教学目标完成度下降。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没有学理基础的随意组合,需要尊重儿童学习规律在适切内容、适切主题中开展,以实际需要为基准布置学习任务,而非基于学科来均摊学习任务,在实践中不应脱离常态教学盲目进行。
3.艺术学习过程的审美意蕴不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实践重点。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理解偏差,老师将深度学习理解为难度学习,将跨学科学习等同于大容量组合学习。这样的误解使老师只重视内容的组合,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能力与需要,忽视了美术学习本身的愉悦特质和审美特质。导致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脱离学生真实生活,忽视学生视觉经验,研究容量盲目增加,研究任务单随意使用等与儿童美术学习规律不匹配的现象。
二、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转换成为原有校本特色课程的“升级”或“改造”,不能混同为单纯的学科叠加或学科融合,其核心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促进本学科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即结合其他学科完成和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3]。在以美术为载体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中要遵循学科逻辑,尊重学科特质与儿童特点,经历深度探究实现深度理解。
1.跨学科学习目标需指向审美理解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学科群的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形成新的深度性理解的过程,其基础是载体学科,是从载体学科出发与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关联[4]。主题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是研究的支点,需要有统领价值与审美价值。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美术为载体,根据审美理解需要与其他学科、儿童生活进行关联,通过“跨”帮助进行学科理解。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根本目标仍指向载体学科的“学科性”,即在“跨” 出去之后还要“回”到载体学科。
2.学习内容重组要注重理性建构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不是无学理依据的组织,需要在国家课程体系内进行设计。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内在逻辑,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真实生活;要对已有学科教材进行系统研读分析,找到其中的关联点;需要重视跨学科学习与常态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找到实施點。在以美术学科为载体的跨学科学习中,要系统分析每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并在进行归类整理的同时,对其他学科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国家课程的体系内进行科学关联。
3.学习过程应突出审美体验
跨学科主题学习除了在内容上超越了传统的分科学习,在学习方式上也具有明显特点,若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则失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一方面,美术跨学科学习需注重审美探究的过程。美术学科与语数外等学科学习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实践。以小组合作、任务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要注重与儿童美术学习真实关联。跨学科学习不是一味的繁难复杂,而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尊重学生审美倾向、表现差异,让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心理经验建立联系,提高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三、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建议
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没有固定模式,设计者要从儿童视角选择主题,构建结构化的单元学习序列,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行审美探究,展开生动有趣的创意实践。本文以美术为载体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趣味“虫”生》为例,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美术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重组,引导学生经历生动的探究过程,掌握可迁移的学习方法,实现跨学科理解。
1.以儿童美术学习需要确定研究主题
以美术为载体的跨学科学习在主题选择时,要从儿童发展与美术学习规律、国家课程内容等维度进行考量,以素养达成为目标进行确立,避免为“跨”而“跨”。
(1)主题确立要立足儿童真实学习
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要从儿童中来。从学习认知的特点来讲,儿童只有在真实世界和情境中观察、体验、探究、交流,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5]。主题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且与真实生活联系。尊重儿童立场的美术跨学科学习,在主题确立之前要充分调查儿童已有的视觉经验、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兴趣焦点,筛选可以统领研究又能激发儿童研究兴趣的主题进行设计分析。
以昆虫主题进行跨学科学习设计时,设计者先对低年级儿童兴趣焦点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蜻蜓、七星瓢虫等昆虫充满兴趣,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间接地认识世界。在认知积累基础方面,儿童通过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观看电影《虫虫特工队》等,形成感性认识。但是这些还停留在浅显的感知阶段,未能围绕主题,从科学、艺术视角对其生命成长的规律、姿态、变化进行充分观察。
(2)主题内容要能够成为核心支点
主题是跨学科学习价值的具体化体现,是引导学习者学习、探究的核心支点,也是内容选择的出发点。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应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6]。教师应以审美为核心,通过1+X的方式进行设计。其中1是主题,是核心概念也是研究主体,强调学生围绕综合性的主题,展开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全过程,然后在真实情境、真实生活及问题解决中加以应用,从而达成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
昆虫主题的跨学科设计要从艺术、文学、科学等不同领域对研究价值进行全面分析。从“螳臂当车”到“囊萤映雪”,从“居高声自远”到“春蚕到死丝方尽”,昆虫因其生活习性、外形特点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不同的精神特质。生命的独特美是昆虫主题学习的核心,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根据低年段儿童特点为单元学习命名为《趣味“虫”生》,这样的主题既能体现研究内容,又有儿童特点。
2.以研究主题为核心进行结构化重组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主题”为基本学习单位的结构化学习。以美术学科为载体学科进行重组时,教师需对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知识图谱,这样既便于相关学科教师展开合作教学,又能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供参考[7]。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内容重组,解决跨什么、怎样跨的问题。
(1)研究内容要体现科学规范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等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彼此融合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又是一种强调互动建构、合作探究知识的学科研究的知识与方法论[8]。介入学科和载体学科要科学建构,明确国家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主体地位。要围绕主题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梳理,找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似或交叉内容,分析其与美术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差异互补与内容重构。
从对二年级教材分析可知,统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通过动物了解生命单元,其中《小毛虫》一课与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虫虫虫》内容关联。在不同版本的科学、音乐教材中也有观察昆虫,表现昆虫生活习性的内容。可见,该主题内容适合低年级儿童学习。在对介入学科、载体学科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后提取跨学科大概念统摄研究。
(2)研究设计要遵循学习规律
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不仅在于主题选择,更在于明晰它对达成本学科相关单元学习目标和促进学生对本学科深度理解的意义及其对应点。这需要教师深度开发美术学科教材育人价值,清晰学生学科学习的起点、提升点、需求点、问题点、障碍点、突破点、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设计与有序实施。也就是说,具体到主题学习中要分析美术作为载体学科对核心理解有什么优势,在学习中需要什么,通过“跨”出去能够迁移什么,获得什么?
在《趣味“虫”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前的分科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表现虫,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的昆虫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对昆虫的基本认识。基于此,以美术内容的真实需求按照先科学探究掌握昆虫的观察方法,再经历文本阅读感悟获得情感体验,最后在美术学习中重点进行方法探究与艺术创作,通过有节奏、有序列的研究,实现优势互补、深度理解。学科之间要相互影响、彼此联结,重视培养学生跨学科联结的自觉和能力,强调学科间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及过程结构的高通路迁移。
3.以审美理解为指向进行多维探究
跨學科主题学习以源自真实情境的大问题、大任务作为学习的组织中心,将学科知识放在更大的背景中进行考察,体现了“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统一,让跨学科主题学习“致广大而尽精微”[9]。在以美术为载体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通过完成充满视觉挑战性的大任务与富有层次的小任务,实现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的提升。
(1)围绕深度理解进行任务探究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个人在参与群体活动中,能够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理论、方法等来探究具有真实意义的、具有难度和挑战的、与学科知识应用相关的问题,并能够整合相应的观点和思维,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10]。围绕主题的艺术学习过程要根据基本问题,分解成彼此联结的问题链,通过分阶段的艺术探究活动,让学生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对主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
在《趣味“虫”生》的主题学习中设计研究问题链:为什么法布尔会喜欢研究昆虫?昆虫千姿百态,大小不一,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在生命成长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有哪些古诗、成语描述了昆虫?我们如何用绘画的方法描绘出不同昆虫的特质?
(2)围绕审美表达进行多样探究
跨学科学习不仅体现在内容的跨,也表现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跨。首先,跨学科学习要突破时空束缚,打破一课一得的碎片化学习形式,积极与真实生活联系,开展校内外、线上线下交融的学习。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多主体协同开展深度学习。再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作品呈现形式也与传统作业有明显差异,可以是線下研究、线上展示,也可以是项目合作共同完成,还可以是综合材料多种表达。最后,美术跨学科学习要突出审美本质,设计注重视觉经验、文化理解、体验探究的活动,彰显艺术学科的愉悦特质。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趣味“虫”生》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生的先有概念,让学生自主发现研究问题;设计适合的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观察,采用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学习方法进行个性积累;依托新媒体技术在线欣赏了解昆虫,丰富学生认知;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试误、比较、体验、归纳发现不同昆虫因为质感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材料进行表现,指导学生将前序学科形成的作品进行组合运用、改进创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任务。
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没有固定实施模式,它是以深度理解为目标,在保留学科特质的同时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获得在真实情境下学会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学校、教师改变教研方式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帮助学生素养真实提升。
参考文献
[1] 安桂清.论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14-26.
[2] 程龙.重申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3):25-34.
[3][4] 伍红林,田莉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跨”“学”“评”与“行”[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43.1381.g4.20230720.1627.002.html
[5] 柴如瑾,党文婷,严圣禾,等.跨学科学习怎么“跨”让知识在情境中活起来[N].光明日报,2022-11-15(0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7][8] 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9][10] 张玉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水平分析与深化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3):48-61.
[责任编辑:郭振玲]
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D/2021/02/3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