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

2024-01-19冉丽鹃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介形式

◎冉丽鹃

(昭通广播电视台,云南 昭通 657399)

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征多元,例如,时效性强、形象直观等,仍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采访是广播电视记者的关键工作内容,不仅是为了得到播报素材,也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了在提高采访质量的同时确保节目收视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在采访中,一方面使用合适的采访形式,另一方面掌握好“情”与“理”的关系,以此助力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媒介融合的主要特点

(一)各媒体形式的全面合作

无论是“电子杂志”还是“手机视频”等热点词汇,究其本质都凸显出媒介融合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讲,媒体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1]例如,许多杂志、报纸正在通过公众号和客户端进行电子出版。通过合作,各种媒体形式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逐渐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发展态势。

(二)增强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虽然在传统模式下的媒体形式多样,可是受限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人们对时事问题的观点看法难以被及时回传,主要表现在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群体之间缺少互动。而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该现象正在被逐渐扭转。现阶段,伴随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在观看直播、阅读微博文章的同时,可以随时把个人的想法通过评论、弹幕等形式进行发表,这样有助于加强受众群体与传播者彼此间的互动。

(三)不断发展升级的网络数字技术

智能化设备的出现,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操作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收听音乐、发表评论等。若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缓慢发展,没有普及智能手机的时代,传统媒介仍是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但是进入到媒介融合时代,很有可能撼动其地位。因此,媒介融合能基于智能设备、网络通信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特征

(一)沟通机制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格局,使网络媒介能够完全覆盖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内容、渠道和方式[2]。对于受众群体而言,由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选择性接收信息,这样也转变了数据信息的表现形式及其呈现方式,更多的受众群体重视信息的专业性与新颖性。因此,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求及时收集受众针对新闻资讯的反馈信息,从而精准掌握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中受众群体的情感感知倾向或是个体反应。在此基础上,优化与改进新闻内容,立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及关注焦点,切实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但想要实现该目标,则要求记者将革新沟通机制作为抓手,重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在增强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同时,创新传统采访模式。

(二)采访速度

媒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格局,采访由最初的“单向性”转变为“全媒体性”,同时利用网络传播渠道来提高采访效率。基于新媒体持续扩大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传播信息的媒介从传统媒介转向为网络媒介,由此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传播者,从而在无形中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记者的垄断优势。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台在传播信息速度上相对较慢,但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独有的权威性,可以充分满足受众群体对权威、重要和关键信息的接收需求。面对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电视媒体成为受众辨别真假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关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形式,应融合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新媒体的速度优势,进而提供更具权威、更快速度的新闻资讯。

(三)采访形式

进入到媒介融合时代,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新特征,因为受众群体对媒介及采访的态度出现变化,不仅提高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意愿,而且能主动分享及表达个人的意见看法。因此,能看出时代发展对于受众群体心理、思想带来的影响,同时体现出广播电视采访的开放性及包容性,使传播形式更加透明化、公开化。针对采访形式而言,记者要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致力于丰富采访形式,确保受众群体更好地共享、表达见解。例如,借助网络媒介,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采访。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职业技能

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工作,主要从信息源头出发搜索并挖掘新闻信息,在精心采编之后将新闻加以报道。而进入到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群体的角色逐渐朝着“记者”转变,而且以此身份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从某种角度来讲弱化了记者原有的职能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广播新闻记者应该及时调整创新采访形式,一方面提高信息深度,另一方面丰富信息内容。

(二)信息收集

现阶段,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加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信息传播速度。随之而来的是,很难确保新闻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比如在网络中出现一些虚假信息。受此影响,有的记者难以作出正确的甄别判断,进而影响到广播电视新闻的公信力。

(三)表达形式

过去会以文字或是视频等形式用于区分报纸、电视与广播。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现了受众群体需求与实际分工不符的问题。为此,广播电视记者应该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兼顾好采访活动,另一方面应增强处理视频的能力,即要从不同方面创新采访形式,这样才可以更贴合受众群体的需求。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相关策略

(一)广播电视记者应树立创新采访形式的意识

为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顺利推进采访形式的创新,要求广播电视记者具备创新意识,在提高采访质量的同时呈现更理想的节目效果,突破以往新闻采访的时间与地域限制,重视采访形式、速度与沟通方式的优化完善。[3]笔者建议,广播新闻记者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保持面向受众群体呈现、传递真实新闻的初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的视角看待不同类型的新闻素材,防止发生偏信或是盲从的问题,客观分析、如实报道新闻问题,禁止出现个人主义色彩的渲染。二是为了保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进行现场采访与报道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且及时更新传统相较保守的思想理念,灵活调整采访形式。三是为了拓展更多获取新闻资源的途径,广播电视记者必须深入现场一线,真正进入到广大群众中,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优势传递信息资源。

(二)积极探索利用媒体融合大数据技术的主要优势

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普及,“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各种事件及相关人员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了解其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支持记者进行前期调查和准备工作。[4]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对缓慢,一些受访者行为相较低调保守,致使记者抑或制作方都难以对其全面了解。而想要防止发生采访纰漏,要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并且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伴随着媒介融合,越来越多的受访对象,选择主动与广播电视台谈合作,例如在其微博、抖音账号定期传递信息内容。记者在选定采访对象后,就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大幅降低了过多精力的消耗,还能制订更加详细合理的采访计划。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表现如下。一是通过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可以获取受访者是否曾参加访谈节目,以及他们在此次采访中发表的言论和对特定事件的看法。在这些信息得到全面了解之后,记者将会更好地完善采访计划,并且明确记录采访中的注意事项。受访对象在被广播电视台邀请后,确定具体的节目录制时间,而广播电视记者能通过节目的社交媒体与粉丝们互动,从而获悉粉丝们的想法,收集整理后作为采访当事人的素材。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归纳形成相应信息内容,且针对采访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在模拟演练中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避免局面失控。

(三)广播电视记者应做到自由切换身份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应将转变采访形式作为基本点,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发展走向,从而帮助自己更加自由灵活地转变身份。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广播电视记者自身应该强化对专业本领的锤炼,进一步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由此为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二是探索多元化的采访形式。例如,郭维胜在篮球比赛转播中,其原本负责外教翻译,在一些场次中扮演了解说嘉宾的角色。因为其与篮球运动员相对熟悉,同时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篮球运动的大小事宜,在实际解说中总会精准把握时机科普一些篮球知识,同时在获得篮球运动员同意的基础上,在直播间与粉丝互动交流,向其传递运动员的相关情况。在这一案例中,能够看到在媒介融合模式下,只要自身水平较高、专业过硬,无论是广播新闻记者还是媒体人均能拥有不同的身份。有关采访的目的,应是获取受访对象针对某一事物的真实看法,或者是为了塑造丰盈的荧屏形象。在以往的采访工作中,不仅过程刻板且流程过于“正式”,而进入到媒介融合的时代,因为广播新闻记者能自由切换身份,所以能随时完成采访,待征得受访对象同意后整合相关信息,与此助力人物荧幕形象的塑造,也能打造出更加个性化的节目品牌。

(四)依托大数据分析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记者如果在采访之前缺少充分的准备,通常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采访对象,在实际采访中很有可能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或发生各种突发性事件。因此,广播新闻记者应在采访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记者应该提前准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并制定可行的应对方案。在正式采访之前,应该与受访者进行沟通,特别是确定采访的地点和时间。而如果是对社会知名人物的采访,则要求记者事先做足功课,针对每一个采访问题进行深层考量。综上,为了切实保障采访的效率,广播电视记者要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此快速清晰地了解有关受访者的信息,提高采访的有效性。一是作为广播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独特且敏锐的新闻意识,针对有价值、有看点的新闻主题进行大数据分析[5]。比如,为了增强采访能力,记者可以利用媒体平台中的受众留言信息,就比较集中的问题展开模拟演练。二是在后台通过云数据分析受众群体的收听率波纹图,以此了解他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同时为采访积累更多的话题。三是为了保证顺利开展采访工作,要求信息传播兼顾简洁性与准确性,为此记者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结果,并且写好采访笔记与提纲防止遗漏和失误。

(五)采访过程中正确掌控“理”与“情”的走向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的真正含义。若是将新闻事件视作“体”,那么报道内容以及受访者便为“表”。作为广播电视记者,有必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建议立足热点问题和形势要求的视角,深度探究事件的现实意义,合理评估播出之后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从而选择能够将新闻内核直观反映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对采访对象各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多数人针对新闻采访相对陌生,在接受采访时很容易感到紧张,虽然能够表达但有时会过度表达或不完整表达,一旦采访对象存在上述情况,将很难保障新闻采访效果。因此,广播电视记者必须了解新闻事件的现实意义、现实背景、当事人的基本状况等,旨在缩短与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创设一个更加轻松的交流采访环境。除此之外,精心拟定采访提纲,记者在掌握受访者特征与新闻背景的基础上,依据新闻价值、采访目标等完成采访提纲的编写,还要做好应急预案的设计,就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合理预判,避免受访者因为情绪影响而干扰采访进度,在保障采访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采访内容偏离采访主题。

(六)加大对广播电视记者的技能培养力度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能否及时更新采访形式,主要取决于自身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业务水平,但这些均要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为此,在培训工作中有必要调整培训内容设置。例如,增加关于互联网技术操作运用的内容占比,让记者的学习更加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充分了解当前记者行业提出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调整培养方案,一方面提高其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开发其潜力并布置相应的采访计划。让广播电视记者形成“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意识,即能够遵循优先发稿、持续跟进的流程。在现场采访中,按照先“发”后“齐”的模式收集碎片素材,将其及时回传保证先发出去,最后进行相应的跟踪报道,揭示事件背后的故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增强了采访形式的多元性,而以往采取的采访形式,由于与社会、时代的发展脱节,广播电视台的受众群体数量逐渐减少。作为广播电视台记者,有必要在媒介融合的助推下创新采访形式,在拓宽传统媒介传播渠道的同时,扩大广播电视台的受众人群范围。媒介融合虽向传统媒体行业发起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作为媒体工作者应理解媒介融合的现实意义,结合需求创新采访形式,促进采访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媒介形式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书,最优雅的媒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