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短视频的艺术性及其在融媒时代的创新

2024-01-19◎何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艺术性受众创作

◎何 顺

(宁波市镇海区新闻中心,浙江 宁波 315200)

融媒时代的短视频是一种新形态的媒体艺术,其特点就是在短、频、快的条件下进行作品展示。在高速网络不断发展的当下,短视频作为一种分散式的娱乐方式,受到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喜爱。特别是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投递,创作者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自己的作品投放至目标受众眼前,相比平面媒体的用户主动筛选,这种基于新技术的投放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同时,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受众对短视频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不再满足于同质化、口水化的单调内容,而对视频的独特性、艺术性有了更高的需求。

一、短视频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判断一个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一个作品是否含有艺术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给人以共鸣,能否在情绪上感染他人。这里谈到的感染力不单单是作为一个作品给受众带来的最原始的、生理层面的情绪化体现,还包含了能否给人以美学意义上的震撼,例如,面对意象美时延伸出的个性化的想象;面对一个巨幅作品直观上给人带来的压迫感;面对一个全新的表达形式产生的新鲜感等。如果有谁面对一个作品,其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含义完全有悖于欣赏者本人的价值观,但是作品本身运用了高超的表现技巧,给予人感官上的冲击,即便人们不喜欢它的内容,也不能否认此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

我们通常认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电子游戏”被并称为当代艺术的九大艺术形式,但并非只要采用这些方式产生的任何作品都能被称之为艺术作品。以最经典的艺术形式绘画为例,是否具有艺术性,与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创作者在面对这幅作品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思想,这些内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的,欣赏者是否能从其中获取到这些信息,得到共鸣。这些都是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含有艺术性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幼儿在无意识中用画笔随意绘出几个图案,或许很难被称之为是一个艺术作品。但如果一位艺术家,为了表达某种观点或者阐述一个现象,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在某种限定条件之下的幼儿绘画作品,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进行排列组合,这些作品组合的展现,就具备了艺术性。

短视频的呈现就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创作者们博采众长,一些作品是对自己个人爱好的延伸,一些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展示和披露,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表达的新形态。短视频是基于感官的艺术[2]。主要通过视听语言给人以感染力。短视频将艺术表达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空之中,基于片段的艺术留下印记,这个过程留给人的感觉是短视频艺术表达的核心。短视频同时也是基于情境的艺术,核心是引发人的共鸣,它基于传统艺术,却不局限于传统表达,能够生长出无数新的形态和可能性。短视频还是连续性的艺术,各个平台中的短视频都有自己的推送机制,通过片段的叠加对人的感官进行不断的强化,使人对独特的东西更敏感,对重复性的内容更麻木。一些短视频作品也会以连续的形式呈现,这些作品同时具备着叙事性、趣味性和实验性,使用户在不断连续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依赖,这本身就是具有艺术性的体现。因此,短视频与艺术性具有天然的联系。探讨短视频的艺术性,既不在于影响力的大小,也不在于创作手段,最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现的思想和创意。这些内容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三观,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念,这也是短视频所能体现的意义和价值。

二、短视频作品艺术性表达的针对性分析

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除了上述的几种角度以外,作品的独特性、原创性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表达形式,最直观的艺术表达就体现在与多个行业、多种生活方式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融合,这种形式同时也是大众艺术最广泛的参与形态[3]。这些作品一部分依附于传统艺术表达形式,一部分又对艺术表达进行了实验性的创新,多样化的内容使短视频生态具备蓬勃发展的潜力。

短视频账号“王大姐来了”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三位平均年龄65 岁的乡村大姐拥有高超的说唱技巧,她们将说唱艺术与乡村生活融合到一起,配合专业的拍摄团队、精湛的剪辑方式,展开一种特殊的情景演绎。她们在表演中模糊了年龄,拍摄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中国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反差感。她们的剧本往往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戏剧性,充满着对传统中老年生活的反叛主义精神,以一种轻松的、游戏式的方式展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质,这也是她们的视频足以吸引大批年轻受众的关键。

“视频混剪”也是普罗大众在短视频领域尝试创作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混剪是对内容的二次创作,主要是根据蒙太奇学派的思想,将两个镜头拼接起来的原始意义进行改变,诠释一个全新的叙事。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缝合,而是一种来源于创作者针对某个特定主题方向,配合着音乐进行的一种全新阐释。它本身就是一种剪辑艺术,相较于普通的剪辑而言,放大了对细节的把握,例如,空间和事件的变换,人物的微表情、微动作,特定条件下的长镜头等,如何配合音乐的律动、歌词的内涵是影视混剪的关键。视频混剪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直观的享受,剪辑师对画面的处理、节奏的把控、字幕的调整都能给观看者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短视频博主“方头明”在近期引起了较大争议,令她一夜爆红的是她创作的“地铁中的偷拍男”这条视频,这是一场对“女性被凝视”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白描,迅速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许多男性也纷纷表达出了不适,称第一次直观体会到女性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这条视频产生的社会影响巨大,引发了后续无数博主的加入,甚至可以说是产生了一场“女性集体写作”。或许方头明的本意并不是引发这后续一系列的互动,但她的视频最终呈现出的结果远远脱离了本身的记录和表达。新抖主与原抖主的视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达的链条,完全符合关系美学的理念,更是一种行为艺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创造,无论后续被收纳进这个话题趋势中的视频内容是什么,从散布和容纳的角度来说都已经成为了一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短视频领域的艺术创作除了普罗大众的争相参与以外,自然也包含着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们所进行的创作。

Andreas Wannerstedt 是一位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3D 视觉艺术家。他直接选择在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以一种短循环的形式来展现一场具有冥想特性的视觉艺术盛宴。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现一些极度完美的切割、结合、滚动、穿透、挤压,这些内容由于透过低饱和度的色彩,富有创意的几何形状和一些天然材质的展现,给人以一种极度舒适的体验。Andreas 认为自己的作品可以在信息时代给观赏者带来一丝放松的机会,事实上他的作品常常被作为催眠和冥想的素材而广泛使用。视频媒体本身就是视觉艺术的主要展示渠道,短视频平台所拥有的巨大受众群体,也给了这些视觉艺术新秀一个非常便捷的展示平台,短视频平台打破了大众对视觉艺术创作和接受的阻隔,将遥远的艺术拉进了人们的生活。

短视频账号“艺术菜花”所进行的是另外一种尝试。她以模仿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拍摄手法拍摄美妆广告微电影出圈,许多观众表示:“要是电视节目中插播这种广告,我愿意不跳过把它看完!”《受伤的天鹅与她的红丝绒》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全网破百万的点赞。究其原因,正是其视频中所包含的强烈视觉符号加强了她的视频中艺术表达的效果。她的视频场景选用了大面积的经典红黄配色,服饰搭配也非常讲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法式优雅。设计大师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说:“颜色是生命,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感、心灵、精神。”我们看到的色彩当然不单单只是简单的颜色,恰恰是使视频如此充满魅力的关键性因素。艺术菜花视频也非常注重镜头语言的表达,她频繁使用广角镜头,大量运用封闭性构图和对称性构图,视频中充斥着结构意义上的美感,她构建出了一个第三空间——电子屏幕内一个画框中的世界。将广告视频拍得非常浪漫、忧郁、神经质、跳跃,使其视频内容迅速脱离了低级趣味,将本是娱乐作用的短视频内容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4]。

三、融媒时代下的旧生态与短视频艺术创作的创新

(一)融媒时代下的旧生态

以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融媒体旧生态已经走向消亡的末路。传统媒体主要依靠着单向传播的形式,由上至下输送既定的观点,对于受众而言,只给予了看或不看两种选择[5]。对于观感的反馈,也往往不那么及时,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调查,想要调整发展方向,也相对比较复杂。对于艺术性的体现,通常也对创作者的身份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倘若不在媒体行业里工作,就很难得到表现的机会。

(二)融媒时代下短视频艺术创作的创新

1.新媒介与艺术形式的融合

融媒时代的短视频形式与传统艺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短视频的艺术表达几乎都是建立在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基础之上,也因此继承了传统艺术的部分特点。短视频的特殊性在于它依托在移动互联网之上,具备着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殊属性,碎片化的传输特点使其完备的视听功能发挥出了更大的潜力,也为多元化的内容展示奠定了基础。

2.创作者身份拓宽至普罗大众

艺术家博伊于斯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其在1967 年所表达的主张放在当今时代环境下仍然适用,甚至可以说是时代恰恰印证了他的观点。他强调的是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人人都有宣称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权利。短视频时代所构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人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创艺术。短视频创作给予了普罗大众创作艺术的机会,同时这种艺术创作权利的下移也是短视频创作有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重要体现。

3.展现形式更加趋近大众生活习惯

短视频相较于其他的表现形式而言,最大的特征就是“短”。这也要求了创作者必须简明扼要直达主题,几乎很少有人选择像传统视频创作那样做引入铺垫[6]。在剪辑时,创作者通常也会选用更少的长镜头进行表达,短镜头的频繁切换带给受众的视觉冲击会更强,信息量也会更大。事实上,短视频这种形式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其极具碎片化的特点与当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恰好贴合。

4.PUGC 模式下创作者与平台的共生群落

短视频平台为了响应PUGC 模式的新发展理念,为创作者提供了许多创作思路和推广策略,打通产业的上下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创作生态链。创作者与平台同时承担了内容生产的任务,与平台或专业机构达成协作,形成了一个持续输出优质作品的共生群落。

5.短视频的社交属性丰富了视频作品的创作手段

上文中提到的行为艺术与短视频手段之间的结合,便是利用了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才能达成的[7]。“二次创作”也属于这个范畴,利用已经存在的元素形成新的表达。创作者可以选择从受众的参与性的角度出发,使创作内容与粉丝互动相结合,甚至令粉丝也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把动态的视频形成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例如,创作交互式视频作品。交互式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互动手段为受众提供更具有参与感和互动性的视频作品。这种作品要求创作者向受众提供更多选择,受众可以通过触发器、滑动条等方式来控制作品的发展。在美国剧集《黑镜》中的“互动电影”作品《珍妮国》就融合了交互技术和剧情,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影响剧情的发展。这种交互式视频作品的发展将为短视频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融媒时代下的短视频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旧的同质化内容,而对短视频中所包含的艺术性表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需求。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与其他文化手段的结合正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它的艺术性也因这种表达而产生。短视频创作主体范围广泛,对创作的概念也产生了全新的阐释,他们不仅会采用模仿的形式、游戏的姿态进行创作,更是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和表现力。短视频艺术所具备的感染力,必然是具有艺术性的,它开创了融媒时代关于艺术阐释的新形态,同时也为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拓展了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艺术性受众创作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