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水平翻译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4-01-19怕化东珠

新闻传播 2023年23期
关键词:高水平人才队伍交流

怕化东珠

(甘南藏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 甘肃 747000)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新时代中国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提升,帮助中国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拓宽市场、奋勇前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开展。目前,中国翻译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向国际化进程迈进的过程中,翻译事业又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翻译能力建设,以高水平翻译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翻译事业正式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其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愈发显著的作用。

一、高水平翻译工作的意义

(一)提高中国翻译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正在向世界靠拢,在国际领域拥有越来越高的话语权,在世界经济建设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翻译事业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以高水平翻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翻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拓宽外部交流渠道、丰富对外合作内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中国翻译事业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打造一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翻译人才队伍,支持中国纵深开展国际交流,逐步提高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1]。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能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而翻译事业作为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媒介,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又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反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国家涉外法治建设

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翻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对涉外法治领域,怎样建设高质量翻译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培养优秀的对外法律翻译人才需要让人才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强交流能力、跨文化能力、信息挖掘能力,以此适应岗位需要,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始终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因此高水平翻译有利于促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例如,高校法律翻译教学以培养高端法律翻译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目标、建设师资队伍等方式,向涉外法治领域输送了大量法律翻译人才,以高水平翻译推进了中国国际化进程。

(三)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各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翻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新形势下,中国翻译行业正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把握好了时代发展的先机,翻译行业整体呈现高水平发展的状态。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科技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翻译与科技的融合,推动着中国翻译事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以科技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也能带动翻译事业发展,发挥出翻译行业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

二、中国翻译行业发展现状

(一)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上进程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为国家翻译能力提供智力支持,正在积极开展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高校教育领域,大力推动开展专业师资培训活动,面向授课专家、专业教师等实施培训,授课专家和专业教师数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还全面开展中英翻译高端技能培训工作,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端翻译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了科学的翻译人才评价机制,2021年全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核人数突破33.3万人。

(二)行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2023年,中国翻译协会分别发布《2023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3全球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相继推出《2023机器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中国医学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等指导文件;2023年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赛、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活动,参赛人数超过6万人,进一步扩大了传统品牌赛事活动的影响力[3]。2021年1月10日,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在后续发展中日渐完善了各类赛事活动矩阵;2022年6月25日,我国举办了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论坛联合委员会规模不断扩大,促使中国翻译行业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三)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中国翻译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翻译协会面向高校大学生推出了免收会费的优惠政策,每年吸纳大量优秀学生入会,2022年全年吸纳个人会员同比增长61%,吸纳单位会员同比增长11%。中国翻译协会通过对会员服务进行在线调查,持续改进组织工作,大幅提高了会员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新成立医学翻译、影视译制、翻译技术等分支机构,进一步对专业领域的翻译工作进行了规范;启动口译服务认证,健全了翻译服务认证体系,为翻译行业标准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以高水平翻译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

(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好各项发展机遇

近年来,党中央对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并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做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决策部署,力求通过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在提高翻译行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条件。新时代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途径之一,在国际发展形势日趋变化、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构建一种协同中国战略发展、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规律的国家翻译体系,带动整体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国家翻译能力的内涵是丰富的、影响是深远的,翻译能力并不是单纯指翻译人员对于对外语言的转换能力,也并非是测评某个体或机构的素质的方式,而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翻译领域整体实力提升过程中所集中体现出的大国能力,高水平翻译是通过提升翻译质量、能力、行为等,有效带动实现国内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从这种角度上看,翻译能力也是塑造国家形象、建构对外话语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高水平翻译离不开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翻译技术研发与应用、各类语种平台建设布局、翻译行业监督管理、行业服务创新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从国家角度上看,建设国家翻译能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

我国要想更好地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主动面对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增强国家翻译能力为导向,以国家政府、中国翻译协会为主体,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推动构建翻译事业的新发展格局。目前,我国正由翻译大国向翻译强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要从近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历程汲取创新发展、奋勇前行的经验,通过提升国家翻译能力,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和世界翻译事业在更高、更广、更深的领域走向开放、融合、互联。

当下,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要求高水平翻译跟上步伐,为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和话语权转换作用作出贡献。目前,全球范围内翻译制高点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我国在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通过严谨的翻译逻辑、生动准确的对外话语,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语言文字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注重中外翻译家对各国经典的互译。在新时代,中国应该通过高水平的翻译向全世界诠释和推广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在国际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翻译、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打好基础。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应树立全球视野,通过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学互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二)实时推动创新,以需求指导翻译事业发展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新时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让我国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中取得了良好进展[5]。中国翻译协议要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翻译能力支撑体系、翻译质量检查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提高翻译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路径。在工作中,需要做好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工作,并以协会的力量,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翻译标准国际互认。中国翻译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在中国翻译协会的主导下,让翻译人员能发挥出语言优势,深度参与国际传播,推动传媒文化、法治建设、外交宣传、智库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走出去”,深入国际市场宣传中国理念、传播中国声音,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三)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巩固翻译事业发展基础

人才队伍的建设能为我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建设与运营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推动翻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的作用,鼓励中国翻译协会发挥主体作用,整合多方资源,面向全国健全翻译人才库。我国可以将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作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地方协会、行业机构协同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加强教育、科技等多部门的联合,加大对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培养的支持力度。此外,我国要面向翻译人才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有效激励促进翻译人才学习、进步,在国内逐渐营造良好的翻译人才成长氛围,促进翻译人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对翻译事业发展的作用[6]。新时代培养高水平翻译人才,需要保证人才培养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相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考虑多元因素,而基于目前的国际化发展情况,高层次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之上,具备全球视野、人文精神、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人才的高水平高层次体现在,能在翻译工作中应该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任务,从全球视角思考问题,理解和把握中国翻译行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培养新时期高层次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翻译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意不断提炼翻译专业的基础知识,积极做好人才实践,不断丰富翻译伦理的理论体系。

(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强化对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中国翻译协会在中国翻译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其代表中国翻译行业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形象。借助国际开展各项翻译大会的契机,传递好中国声音,拓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此提高中国翻译行业在国际翻译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新时期,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这些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线上同传、远程翻译等得以快速发展。我国在推动翻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翻译行业的融合,在中国翻译协会的主导下,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翻译行业的融合,不断加强翻译术语库、多语种语料库、行业知识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翻译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国翻译协会要鼓励业界多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翻译流程的优化,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翻译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要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翻译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系统的开发,力求技术赋能中国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7]。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翻译行业协会要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明确人工智能推动我国翻译水平提升的作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与翻译工作深度融合的现象。中国翻译行业要引导翻译工作者以及高校学生在人机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加强智慧学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会利用科技智能产物,如语言学习App、翻译设备等。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学习,以创新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通过不断学习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以高水平翻译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走向国际化并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高水平翻译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要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通过推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明确其具体需求,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翻译行业发展,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高水平人才队伍交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