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质言论评论提升报纸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2024-01-19亢舒

新闻传播 2023年23期
关键词:言论观点舆论

亢舒

(经济日报 北京 100032)

一、以高质量言论评论锻造核心竞争力

经济日报是“中央党报,经济大报”,应不断增强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每当重要的经济会议召开、经济大事发生,读者第一时间想到“看看经济日报怎么说”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一过程中,经济言论评论稿件的推出,有助于经济大报锻造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经济日报新一届编委会高度重视评论工作,确立了“评论立报”的理念,评论委员会常态化运作,各个版面都设计了独具特色的评论专栏,尤其是举全社之力打造“金观平”等言论品牌,影响越来越大。一批中青年采编骨干相继开设个人评论专栏,可谓各擅胜场,精彩纷呈。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经济舆论场,践行“评论立报”要求,有助于既掌握经济信息的第一发布权,也掌握第一解释权,发挥评论力量,引导社会预期,拓展主流舆论阵地。

以笔者负责的“房地产周评”评论专栏为例,稿件紧跟每周中央和国务院重要会议、行业大事、网络热议话题等,力求开辟读者观察了解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一扇窗口。总体而言,专栏稿件内容紧跟中央精神,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对政策的解读,对市场形势的观察和判断。此外,涉及众多细分领域和话题,比如学区房、预售资金监管、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手房中介服务、房屋质量、房企转型、公摊面积、土地市场、房地产金融等等。

我们体会到,频次较高地推出某一个专门领域的言论评论稿件,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当读者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专栏在关注房地产领域的新闻并有分析和观点,有助于形成读者对报纸的黏性。如今,经济日报的青年记者个人署名言论专栏已达14个,除房地产外,还包括三农、粮食、汽车、能源、财金、科创、中国制造、国际经济等专门方向,几乎涵盖了比较重要的经济领域,这对于经济类报纸增强经济味儿,提升专业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言论评论稿件不但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党报的言论,需要紧跟中央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求稳。这就造成言论稿件可能内容重要,但是文字刻板。倘若像板起面孔说教那样写言论,受众的接受度自然低。党报的言论评论稿件应该加强改进和创新,应该力求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拉进与读者的距离。

实际上,每一个严肃的经济话题静下心来讲清楚,都是与我们的经济社会运行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言论应该注意找出其中更接地气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连接点。经济类报纸的言论评论,应该在求稳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准确,特别是在面对一些财政、金融等专业度较高的话题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地阐明其中道理,增强言论评论稿件的可读性,从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以增强报纸的吸引力,锻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二、言论有助于增强报纸舆论引导力

对党报工作者而言,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发声,明辨是非,澄清谬误,在社会思潮多元、诉求水涨船高、利益冲突加剧、矛盾化解两难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能力。

党报的言论应该成为舆论场上的主流声音,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舆论制高点,需要生产更多高质量的思想产品,用高质量的言论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发出权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

增强舆论引导力须把稳正确方向。“房地产周评”专栏稿件中,结合房地产市场形势,努力发出合适的声音。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行业良性循环受阻,专栏言论稿件积极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声鼓与呼。比如,《保交楼就是稳民生稳市场》《保交楼给购房者吃“定心丸”》《政策叠加有助强信心稳预期》《“三箭齐发”助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房地产仍是“大行业”“好行业”》等稿件,有助于为市场的企稳回升注入信心。

增强舆论引导力须紧扣民生,贴近生活,紧跟读者的需要。推出言论稿件应时刻注意保持读者视角。读者想通过中央媒体看到的,应该是我们选题的重要方向。心里想着读者的需求,才有助于稿件接地气。作者应该仔细了解稿件的传播情况,哪些稿子传播力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但不能唯传播力。作为中央媒体,应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宣传贯彻好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应该积极反映群众在这一领域的关注和诉求,成为联系群众和大政方针的一座桥梁。《买房还需看清大势》《中介费下降提振住房消费》等稿件比较接地气,在互联网中获得较为普遍转发。

增强舆论引导力应强化稿件质量,增强传播力。传播力的提升,应该建立在稿件扎实的内容和恰当的观点之上。良好的传播力代表稿件的社会关注度较高。我们应该追求写出优秀的稿件,积极提升稿件的传播力,只有传播力越来越强,报纸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舆论引导作用才会发挥得越来越好。

自2021年4月推出第一篇稿件以来,“房地产周评”专栏已经推出近120篇稿件。一些稿件关注度较高,有时稿件的话题还引发网友们的进一步广泛讨论。稿件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媒体同行、热心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纷纷来电、来函交流行业发展的现状,在交流过程中让作者更加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和困境,以及读者关注的问题,为形成新的稿件、新的观察和论点奠定基础。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努力把城中村统租这件好事办好》《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为什么难》等稿件陆续获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行业协会主管领导以及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这些传播力良好的稿件有助于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力,为行业的发展凝聚共识和力量。

三、以专业性收获持续关注

写言论看似并不难,只要有观点,并自圆其说,甚至不用采访,就可以形成一篇言论稿件。但在我们的实践和体会中,写言论其实比写其他新闻稿件难多了。在传统媒体中,评论员似乎有着远高于编辑、记者的地位。好的言论可以感染人、影响人,甚至可以对有关经济领域的工作形成推动作用。优秀的言论评论稿件,应该以专业性服人。

言论的专业性,可以体现为内容的相对集中。以专栏的形式聚焦某一具体经济领域,话题的集中有助于提升专业性。仍以笔者负责的“房地产周评”评论专栏为例,中央和有关部门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和部署是重要选题来源,这有助于读者通过持续阅读专业文章了解政策走向以及政策带来的影响。如近期国家提出将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这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房地产周评”陆续推出针对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评论文章。市场变化、房价的涨跌是专栏绕不开的话题,专栏就市场变化“怎么看”“怎么办”提出观点,颇受市场关注。

言论的专业性,应体现为稿件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言论稿件不能仅限于对政策文件的宣传,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且有充分论据,通过适当的论证形成说服力。有时观点可能显得很大胆,但是读过全文又应让读者觉得这样的言论专业准确。《房地产市场企稳还需一些耐心》《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应规划先行》等文章中,有作者多年观察行业提出的较为专业独到的观点。

言论的专业性,应该体现为合适和恰当。针对某一领域的言论评论想要在舆论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但要有高度还要有深度。同时,涉及行业发展的表态和发声,始终应该慎之又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关注度很高,情况也很复杂的行业,发表观点时,需要在众说纷纭中保持清醒和理智。不仅应该追求逻辑严谨,字词通顺,更应该字斟句酌,措辞谨慎,任何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应力求准确,经得起考验。应把握好度,有分寸感,防止把好话或坏话说过了头。

言论的专业性,可以体现为文字优美。言论的表达总体而言是与消息、通讯类稿件不同的。言论的优美,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多么精心的修辞,更在于逻辑的严密,说理的晓畅。观点立得住,道理拎得清,文字有讲究,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篇言论评论佳作了。有个性的文字表达更是难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独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文风是优秀的言论文章应该追求的。好的言论可以读来沁人心脾,大呼过瘾。

在走专业化路线的同时,评论员还应努力成为一个杂家,但形散而神不散。稿件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视野,从笔者的实践来看,不应该只盯着中央政策的解读和评论,内容上,以房地产这个行业为基础,扎下根以后,应像一棵大树,内容更充实,枝叶更繁茂,所有有关房地产上下游的,与房地产行业、与人民群众居住生活相关的话题,都可以触及,选题思路可以“房地产+”。不能光就市场说市场,房价涨了跌了,而是应更加深入,看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方向,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关联。

专业化的经济言论还可以加强比较研究。中外的比较,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国际经验研究,可以对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哪些借鉴,都可以成为言论的选题思路和研究范围。在“房地产周评”专栏的写作中,笔者也注重将国际视角融入言论稿件中。

四、努力成为高水平评论员

媒体想要更好发挥言论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需要有优秀的评论员。媒体最主要的职能有二,一是报道事实,二是输出观点。专司报道事实的就是记者,专门从事输出观点的就是评论员。

如何成长为优秀的评论员?首先,需要有专业积累。记者常常有长期联系的固定方向,长年的观察和积累,可以为成为优秀的评论员打下良好基础。以笔者负责的“房地产周评”评论专栏为例,在开设专栏之前,有多年房地产市场报道经验,每个月跟踪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并撰写分析稿件。日常要阅读很多房地产领域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公众号、其他媒体的分析文章、券商分析师的观点、市场化研究机构的观点等。时刻关注行业的大事小情,重点企业的动向。同时,也会采访行业的专家学者,与房地产企业、中介服务企业、建筑企业等保持交流。

当撰写“房地产周评”评论专栏的任务来临,有过去几年的观察和积累,能够更好支撑笔者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说写言论专栏以前的坚持为我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写专栏之后的坚持为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这个行业提供了契机,倒逼作者更加努力地观察和思考整个行业的情况。个人署名言论专栏成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行业内的人士,有机会拓展视野。

其次,要勤思考有观点。思考是能创造思想的,评论员在对时事的分析中贡献自己的思考并产生思想。新闻是海量的,而言论评论中的观点可以闪耀更璀璨的光芒。言论评论不同于一般性的报道,如果通篇都是陈述事实,可能仅仅在信息量上有一定价值,只有挖掘新闻背后的道理和意义,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才能称之为合格的言论,才能更具感染力。笔者在撰写房地产领域的言论评论时,努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别让高房价吓跑大城市的年轻人》《以教育资源均衡破解学区房之困》等,均是长期追踪住房领域新闻后,有自己的观点。

此外,要学会以合适的口吻讲道理。在经济言论评论写作中,观点是否成立,需要有事实的依据,有逻辑的支撑。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对某一项经济工作如何开展发表意见和建议。此时应该注重在先进经验中提炼观点,以周密的逻辑说服读者。如果仅仅是以“既要”“又要”“还要”强加于人,容易让读者难以接受。因此,应该多讲道理,少“下指示”。

再次要,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记者而言,写好言论评论稿件需要多积累专业知识,很多记者都不是相关经济领域专业毕业,需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夯实专业基础。读书能够为评论储备知识,能够积累评论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评论的敏感。

最后,要勤写作。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开评论专栏之前,很少写言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和练习,逐渐掌握了言论评论写作的技巧,并深刻体会到,多写言论有助于培养言论语感,反复修改,可以让言论稿件的语言更加凝练,努力追求“多一字多余,少一字意不达”的效果。经济领域的评论常常是比较枯燥,熟能生巧,多写方能知道以怎样的语言去表达更易让读者接受。

还要多采访。虽然言论评论稿件重点在于观点的提出和论证,文中并没有采访内容,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评论员,还是应该广泛深入火热的基层,了解市场,了解民意,唯有这样,才能触发更多思考,提出观点,文中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才能更接地气,更准确恰当。

猜你喜欢

言论观点舆论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他们的言论
观点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