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课堂常规,促进深度互动

2024-01-19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刘红英刘会萍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手势变革师生

文/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 刘红英 刘会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版)》指出,深化教学改革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当下课堂教学,受限于课堂时间,以及师生过于追求正确答案,导致师生互动交流步入误区。基于以上现象,通过改变课堂举手手势、学生坐姿、点名方式、表达方式等策略,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有效提高课堂学与教的品质。

一、变革课堂举手手势,让学生都“想说”

1.变革手势实现平等对话,激发学生表达欲。学生受学习习惯、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造成学生上课表现参差不齐。单一的举手手势极容易造成后者课堂上沉默不语。变革课堂举手手势,变单一的手势为多种手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创造机会争取发言。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创造了以下举手手势:有质疑,小问号;要补充,小拳头;未发言,闪一闪;表赞同,出对勾;不同意,手交叉;出状况,举四指。课堂上,碰到了自己有绝对把握回答的问题可以闪一闪自己的小手,对前面同学的回答,有疑惑可以举起“小问号”,有补充建议可以举起自己的“小拳头”……

2.依据手势确定点名顺序,激发学生主动说。在多向互动中,依据手势确定点名顺序。“闪一闪”手势即学生从未发过言,优先获得发言机会。该学生回答完毕,先看有没有举“小问号”的同学,如果有,点他回答。如果没有,看向“小拳头”,第一个“小拳头”补充完毕,随着“谁有补充”由他传递式往下点同学回答。

二、变革学生姿势朝向,让学生都“会说”

1.学会倾听,捕捉信息,实现深度思考。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声音的交流,还有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的交流。变革课堂中学生坐姿、站姿朝向,有利于师生倾听。如果发言的同学在前排,他转身面向全班同学;如果发言的同学在后排,全班同学转身看向发言同学。“眼睛跟着声音走”,专注地听他人的发言,观察对方的手势、语气和表情,并从中获取信息。所有的学生面向发言的同学,利于发言者点同学发言,更利于倾听者从他人的发言中提取关键信息做好回答准备。继而,对他人的发言,可以质疑、可以补充、可以修正、可以赏析……在深度思考中讨论争辩,构建成长。

2.师“退”生“进”,归还时间,实现深度互动。改进后的课堂,教师退出了教学的中心,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里,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点同学“接着说”,替代传统课堂模式中的教师直接点评。如果有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应多加表扬,并赏析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发言有错误时,给予纠正,并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发言有疏漏时,可以自行或找其他同学补充;如果有多位同学连续发言,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言论进行比较分析或综合总结。老师的“退”并非不作为,而是多听、多看、多想,根据课堂情况动态备课,适时而进,以变应变,随机应变,做课堂教学的发现者、引导者、激发者、责任人,与学生一起沉浸到学习、思考与探究中,携手构建有意义的“学习共同体”。

三、变革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都“能说”

1.“四有”,从言语层面走向思维层面。真正的教学交流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学生在同学发言后的继续发言模式总结为“四有”,即:我有疑问、我有补充、我有提醒、我有表扬。进一步学会将不同学生的想法联系起来思考,进行比较、综合、延伸等。在教学呈现形式上,深度互动不是“小手永远举起、小嘴永远张开”的场景,而追求的是一种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应适时挺身而出,学生“愤”就启发学生,学生“悱”就鼓励学生说出来。学生的求知欲再次被激活,思维更加深入。这样的课堂既有主动的对话互动,也有静默的冥想,甚至还有“真刀真枪”的思维对抗。老师既不教“鱼”,也不教“渔”。相反,学生们单独或成群地发现“鱼”和“渔”。

2.高品质的表达促进学生个性智慧成长。发展学生智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如果不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一旦形成固化思维,不再主动思考,那将是误人终生。改变课堂常规,课堂上经过思考的每一句话都能引领大家走向深处,达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性智慧成长。学生长期处于“愤悱”之境,收获无与伦比的学习快乐,学生良好的思维秉性自然而然得于培养。

猜你喜欢

手势变革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挑战!神秘手势
V字手势的由来
胜利的手势
变革开始了
麻辣师生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