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项目化学习”中落实德育的实践策略

2024-01-19刘新喜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统计图内角

刘新喜

(海安市实验小学,江苏 南通 226600)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受两个目标影响:一是日常的考试评价影响。为了让学生获得好的考试分数,从教学设计开始,就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很现实的评价指标,对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有根本性影响;二是学生发展目标影响。日常教学中,不少一线教师能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思考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这里既包括数学思维,也包括品德养成。综合结论,既要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在遇到非数学问题时,能借助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并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想品德,让学生的品德养成更有意义。

两种培养并不矛盾,前者着眼于学生学习时面临的问题,后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铺就一条康庄大道。那么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必须选择良好的教学实践策略,整合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现实与理想,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让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离不开具体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考虑多种因素,除学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习惯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果将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就可以开发出“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所谓“项目化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要体现创新性、驱动性和延展性等特点。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将具体的教学过程根植于情境,将教学目标指向知识的建构与品德的培养。

一、“项目化学习”落实知识教育与德育的驱动性

“项目化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项目化学习具有驱动性。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项目化学习通常是由师生共同设置、研发具体任务,通过任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比如:积极开展动手操作、实践,同时展开积极猜想、思考等智力活动。此过程中,德育培养的空间很大,可以说项目化学习对知识教学和德育生长有很强的驱动作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传统教学实践策略的运用,有时很难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策,学生在面对具体学习项目时,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保证了学生能带着强烈的探究意识、探究欲望、探究动力去学习。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生的内在动力就来自项目化学习,这实际上就是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所在。

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的“扇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等纳入其中,设计、研发项目化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现实情境,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顾同学所在的班级有40 名学生,顾同学作为体育课代表收集了班级学生50 米跑的测试成绩以及自己4 ~6 年级共6 个学期50 米跑的测试成绩,其中优秀的学生占了25%、良好的学生占了40%、及格的学生占了30%、不及格的学生占了5%;而顾同学四年级上学期成绩是9.7秒、下学期成绩是9.5 秒,五年级上学期成绩是9.2 秒、下学期成绩是9.0 秒,六年级上学期成绩是8.9 秒、下学期成绩是8.7 秒。如果要统计全班同学50 米测试成绩可以用什么统计图?如果要统计顾同学自己的50 米测试成绩又要用什么统计图?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多种方案。有学生制作了条形统计图统计班级学生50 米测试情况,分别标志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有学生设计了扇形统计图统计班级学生50 米测试情况,分别标志了百分率;有学生设计、制作了条形统计图表示顾同学6个学期的50 米测试成绩;有学生画出了折线统计图,表征顾同学6 个学期50 米测试成绩的增减变化情况等。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研发、设计、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技能,还学会了具体分析问题,从不同视角对问题形成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统计图的制作技能,深刻认识了各种统计图的特质、运用效能等。

通过分析发现,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运用下沉浸学习情境,深度加工学习素材,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学习收获。这个过程中,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高效的,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了德育目标。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融通诸多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注意到,项目化学习是依托学生兴趣、爱好等,在实践中进行感受、体验的学习方式,这个体验过程中,既有知识教学的空间,又有品德培养的空间。学生能围绕项目任务,在具体问题的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创造数学知识,并形成品德认知。项目化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项目化学习的内在驱动性,要将这种驱动性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只要学生拥有了这一动力,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的。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性认识、品德认识,以及对数学课程的认识,都更接近于数学学科的本质,即严谨、科学、真实。

二、“项目化学习”落实知识教育与德育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创新特征的学习过程,更容易吸引他们,很多时候一线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学习过程的创新性。项目化学习极力倡导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催生学生发现、创造、建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更主动,在形成品德时会更高效。项目化学习倡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以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项目化学习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路径、策略。年级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路径、策略也就不同。相比而言,低年级学生应以教师的辅导、组织为主,高年级的项目化学习,教师就可适当放手。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德育水平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及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哪一图形面积大?”笔者在教学中,围绕着这部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开始时,让学生用24 厘米长的扭扭棒围成各种形状的图形。显然,不管围成什么图形,它们的周长都是相等的。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些,笔者让学生向图形中填不同颜色的小纽扣。通过填充小纽扣,学生直观、具体地看到,围成正方形填充的小纽扣的数量最多。这样的操作活动激发了学生思考。有学生认为,因为正方形比其他的长方形更为规则,所以面积最大;有学生说,圆是最规则的图形,我围成圆形之后发现圆形的面积最大。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深度探究,他们一一列举长宽的可能性,并计算各种规格的长方形面积。如此,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被动、肤浅的,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并且生发出相应的数学探究。不仅如此,学生在比较相同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的同时,还将探究的触角向未知领域延伸、拓展,比如:探究相同周长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大小。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知道了数学知识的相通性,还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关于交流规则的认识,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追求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深度加工数学知识,并且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事实证明,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项目化学习也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展示学生自我、彰显学生智慧,最终实现知识与德育的共同成长。一旦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数学知识能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生命力,这样的教学远比学生机械地记忆数学概念或规律,再进行解题效果明显。当然,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更好地让学生与项目化学习融合在一起。项目化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表达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数学课堂因探究而丰富,因创新而精彩,学生的德育水平也因此提升。

三、“项目化学习”落实知识教育与德育的延展性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进阶性、综合性的学习,能有效拓展、延伸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品德培养。很多时候,项目化学习被安排在课外,这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换言之,项目化学习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学以致用”,保证数学知识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解题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及德育水平提升上。尽管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但在小学知识建构过程形成的思维方式,可以影响学生判断,影响学生的德育养成。教师要充分释放数学的作用,就必须选择合理、能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实践策略。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学习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内化,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成为德育生长的土壤。因此,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索新知识、新领域。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会复习、巩固已有知识,还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交流、研讨,从而获得更多的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赋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探究时空,让学生敢于思考、发问、探索。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通常会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会提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将其设置为项目化学习——“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最简单的图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研究,进而研究“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并概括、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猜想、验证、推理。由于进行整合性、综合性的项目化学习,学生在研究“四边形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时不再是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的固化思维,如:剪拼、测量等,而是能积极、灵动地思考,并能借助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推理、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展开了动态想象,比如:让三角形变小,成为一个近似的点,进而直观观察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综上,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鼓励学生产生实际学习成果的有效尝试,使德育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统计图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角形分割问题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