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已婚妇女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1-18熊德敏
熊德敏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妇女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与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而妇女作为农村劳动力和家庭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作为调研地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在调研过程中找到典型的农村已婚妇女形象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农村已婚女性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村已婚妇女的社会支持,减轻农村已婚女性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压力,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等对策来解决目前农村已婚妇女面临的困境。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已婚妇女;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146-04 中国图书分类号:B844.5 文章标识码:A
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下辖村,2021年9月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为了更加准确和详细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的农村已婚妇女的现状,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来收集一手调研资料,加之文献研究来为此次调研提供理论基础。
1 调研地点的概况与现状
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依托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促进了该村已婚妇女就业问题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H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且打造农家特色流水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餐饮院10余家,带动村内40余名居家妇女变身“俏厨娘”,给当地农村已婚妇女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但这40个机会对解决H村已婚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来说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仅依靠这些产业是远远不够的。此外,H村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缺乏,村上的卫生服务站点只有一名乡村医生,卫生站也只有简单的药品,对一些特殊的药物村民得到城里的医院去买,可见,H村的就医购药条件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乡村妇女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H村就业机会的匮乏和医疗设施条件的缺乏成为妇女发展的瓶颈,农村妇女很难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这限制了妇女的发展潜力。
2 调研对象的选择
为尽可能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本研究针对性的根据角色、家庭条件、人物对象典型性选取5位访谈对象,这五位对象在社会地位、家庭经济、家庭结构情况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这5位调研对象的研究主题。其中,“羊阿姨”是主要调研对象的典型人物代表,“妇阿姨”是妇联工作退休人员,还有以牵自家养的骆驼给游客拍照为谋生手段的“骆阿姨”,相对富有的村官妈妈“钱阿姨”,承包上百亩土地的大户人家的“地阿姨”。研究主要着重分析这5位访谈对象在不同背景下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
3 研究价值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女性家庭地位发展轨迹是非常有助于研究社会结构变迁和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1];目前,我国农村已婚妇女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量,关注农村已婚妇女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已经成为关键[2];亦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3]。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展,文化振興是乡村振兴应有的题中之义,性别文化是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解决农村已婚妇女问题需在政策、制度、保障同行的同时在国家、社会、个人共同作用下来落实为人民服务、为农村已婚妇女这一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5]。
农民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而农村已婚妇女又在乡村建设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关注农村已婚妇女问题,对于展开乡村振兴战略与解决农村已婚妇女问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6]。同时,这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助于社会稳定,助于农民工家庭的幸福和留守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助于空巢老人的晚年安享,助于社会经济发展,助于国家和谐发展[7]。
4 问题的提出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为乡村文化提供文化支持,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就必须紧紧牵住振兴乡村文化这个“牛鼻子”[8]。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先进性别文化是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环[9]。农村已婚妇女是目前农村女性的主要群体,她们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外出工作、承担家务、同时从事高强度农业劳动,身心上承担沉重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她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0]。但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性别思想以及家庭分工不平等的影响,农村男子长期外出打工,那些原本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作与家务活,都由女方一肩承担。加之,农村已婚妇女再教育机会有限,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其地位提升依然有很大空间[11]。因此,分析农村已婚妇女的发展现状,帮助其在家庭内部的权力对比中占据优势,拥有自身名下的家庭财产[12],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贡献,为自己出谋划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5 农村已婚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
5.1 农耕收入低,风险高
“羊阿姨”这样说道,她们家土地已不在耕种,只是在丈夫离世后能靠简单的劳作供子女上学。农耕收入低加上气候变化使得村民把土地已经全部承包给村上的承包大户“地阿姨”家。这样把土地承包出去的家庭还有“妇阿姨”和“钱阿姨”家。她们宁愿承包出去也不愿自己耕作,可想而知,耕作的收入并不可观,若遇上干旱,农作物收成打折,经济收入更差。“地阿姨”也说她们家也只是靠着承包大量土地以多产盈利,可见,农村已婚留守妇女在家种地,农耕收入低,风险高。
5.2 家庭经济来源有限,收入微薄
在访谈“骆阿姨”时,她也说到,她家丈夫靠牵骆驼到景区给游客拍照外出谋生,而自己则在家做家务活,家庭经济支出落在丈夫和自己身上,家务劳累加上每天饲养骆驼、牵骆驼外出工作,旅游发展不景气,收入微薄,可以想像这些工作使得“骆阿姨”生活更加劳累。“羊阿姨”更是一个人独揽了原本属于家庭男性劳动的工作,这样的特殊村民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5.3 文化设施不完善、文化活动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娱乐可以帮助高压之下的农村已婚妇女排忧解难,减轻心理和身体负担,使得枯燥的生活增添很多色彩。但H村并没有完善的娱乐活动设施,只有简单的几个运动器材,平常也很少有人去玩,虽然也有一个乡村大舞台,但极少会有演出活动、娱乐活动,该村已婚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5.4 心理压力大,长期得不到排解
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村民活动中心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站点是非常必要的。“妇阿姨”每谈到年轻时在妇联工作得罪很多村民就泪眼婆娑,然而这些话和这些积压已久的心情都长期得不到排解,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羊阿姨”在丈夫离世后,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支持,孤身一人,只是偶尔会到“妇阿姨”家聊聊天,之外也没过多与别人建立联系的地方。而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排斥态度的“骆阿姨”提到工作就想逃避,这些对自我价值不能深刻认识的排斥想法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然而却没有地方诉说以及纠正错误观念。可见,这些已婚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长期得不到排解。
5.5 缺少自我发展的自主权
“地阿姨”家与丈夫的几个兄弟合作土地承包,她们家是典型的以丈夫为主导的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的再分配也在丈夫身上,妻子的行动围绕丈夫展开,自我的发展都是围绕家庭围绕丈夫发展的[13]。“骆阿姨”家丈夫牵骆驼到景区工作,而“骆阿姨”只能到村里做家务活,工作地点的分配也能看出妻子的地位是低于丈夫的,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由丈夫把握的。
5.6 家庭经济供养与家务劳动共存,工作量大
“妇阿姨”年轻时在妇联工作,既是家庭经济的供养者,又是家务劳动的承担者,据阿姨说她的儿媳也是这样的情况。“骆阿姨”不仅得饲养骆驼,还要回家承担家务。卫生站的乡村医生也是如此,在工作后还得回家做家务。可见,农村已婚妇女所承担的重任,不容易被看见,虽然女性在改革进程中能力变强,能够为家庭经济提供一定的供养,但这反而增加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工作量。
5.7 再教育机会有限,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
衡量家庭地位,评价指标多维,可从婚姻自主权、家庭经济收入、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家务劳动时间、家庭财产拥有权和支配权等方面来表现出来[14]。虽然H村有了旅游康养项目,使得少数农村已婚妇女有了工作机会,然而这对于增加经济收入渠道是远远不足的,可见,H村女性家庭地位仍处于附属地位,尤其是在农村已婚妇女再教育方面,H村已婚妇女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了再教育的机会,她们也没有精力再去顾及。H村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并未充分拓展,已婚留守妇女家庭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6 农村已婚留守妇女发展的路径
营造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环境逐步改变传统的刻板性别观念,拓展收入渠道,H村可根據康养旅游项目引资进村,充分利用资源增设相关岗位。H村目前康养旅游的知名度并不够,游客量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宣传和引流方面也比较缺乏,因此,H村应充分利于丰富的文旅资源,突出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加强宣传、引进游客流量、积极招商引资、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此外,还需要优化农业发展方式,目前H村土地利用不充分,入秋后大量土地处于“休息”模式状态,空无一物,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可以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带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一体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的多元化;也可带动农村已婚妇女就业,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农村已婚女性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已婚女性经济收入,进而改变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
6.1 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村已婚妇女工作强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提高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要积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间接减轻农村已婚妇女工作强度[15]。H村现已实现农业机械化,已经使用无人机施肥、收割、播种,但这些现代化机械化操作也使得H村形成土地承包大户,促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产业的多元化。为此,H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产业优势,多措并举,切实减轻农村已婚妇女工作强度,提高农业收入。
6.2 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保障农村已婚妇女的身体健康
提高留守妇女体检率和就医率。例如,在村里印发宣传资料,建立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的长效机制,基本保障农村已婚妇女的身体健康。H村唯一的卫生站点并不能提供很好的卫生服务,在药品的引进和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6.3 加强对农村已婚妇女的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对农村已婚妇女的支持,同时,减轻农村已婚妇女赡养老人、承担家务、外出工作、教育子女的压力。具体来说,一是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既可以减轻农村已婚妇女赡养老人的重担,又可以给老年人群带来新的乐趣。二是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健康的家庭环境,减轻农村已婚妇女的育儿负担。比如,分担家务任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经常会感到疲惫不堪,家庭成员之间应共同分担家务任务。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有责任,不论年龄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单一家长的压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切实减轻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务劳动强度。
6.4 完善文体娱乐设施,丰富文化活动
完善文体娱乐设施,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举办摘西瓜大赛、掰玉米大赛等当地常见的活动,付出劳动收获喜悦。同时,完善娱乐设施,增加娱乐项目,举行文化活动。例如,饭后村民可在乡村大舞台举行广场舞比赛,积极引导农村已婚妇女参与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娱乐可以帮助高压之下的农村已婚妇女排忧解难,减轻其心理负担,更可以调剂她们枯燥乏味的生活。
6.5 发展新领域,拓展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重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随之不断增加,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在这一转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承担起全部农村劳动和农村建设发展的重担[16]。但这部分居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很难跟上发展的节奏,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不足,农村缺乏青壮年群体助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过程中难以找到坚实力量支撑[17]。为此,农村地区要加快发展,需要发现新的发展领域和机会,留住人才,让农村的发展更有活力。H村现已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但力度还不够,也欠缺发展的深度,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为此,H村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依托该村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将民宿+文旅模式相结合,体现出独特的魅力,为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民宿+文旅模式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建筑、装修、物流、餐饮等,为村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乡村人才,助于减轻农村已婚女性承担的农村劳动和农村建设发展重担。
6.6 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
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提高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家庭财产拥有权和支配权[18]。具体来说,这就需要村规民约的约束,而制定村规民约,推动平等的性别文化制度化,构建性别平等的先进乡村性别文化是渐进变化的过程,需要制度性建设做保证。村规民约中体现男女平等是具体的目标,如反对家庭暴力、共同管理家庭财产、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构建男女平等婚俗等。目前H村结合实际情况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这些村规民约和章程的实施包含了构建性别平等的婚俗、家庭文化等,但这些村规民约仍需进一步持续完善。
7 结束语
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都离不开农村已婚妇女的广泛参与,她们对于整个农村社会乃至国家发展和稳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H村农村已婚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营造H村环境逐步改变传统的刻板性别观念,拓展农村已婚妇女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加农村已婚女性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已婚女性经济收入;积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社会对农村已婚妇女的支持,同时,减轻赡养老人、家务劳动、外出工作、教育子女的压力;完善农村已婚妇女生活环境中的文体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利于农村已婚妇女身心发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减轻农村已婚女性承担的农村劳动和农村建设发展重担;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等方法来解决目前农村已婚妇女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唐永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化——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3):138-142.
[2]孙婧琦.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先进乡村性别文化研究——维护妇女土地权益角度[J].学理论,2019,(07):80-81.
[3]冯文娟,张广利.中部地区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嬗变分析——基于“60后”与“90后”女性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86-91.
[4]李飞.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5]李琳琳.新时代农村已婚妇女相对贫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6]邓婷坡,陈小平.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J].山西农经,2022(15):52-54.
[7]徐琛晨.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思考[J].居舍,2022(18):10-12+30.
[8]马鑫.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6):30-31.
[9]于衍学,孟定芳.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的三维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22,(17):4-7.
[10]刘丽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困境与破解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2,24(06):27-31.
[11]黄雯,李录堂.中国农村已婚妇女问题研究综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5-61
[12]季丹丹,曹格.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2):85-88+100.
[13]靳小怡,杨姣,杜巍.家庭人口禀赋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西部县域调查数据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5):85-100.
[14]田春晖.生育放开背景下孩子照料对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J].市场周刊,2021,34(12):24-28.
[15]郑大宇,付雪娟,周爽,陈国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J].新农业,2022(17):80-81.
[16]何金锋.乡村振興视角下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2022(21):48-49.
[17]王楚君.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22.
[18]陈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2(08):167-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