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宝鸡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18陈奕璇余姿
陈奕璇 余姿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状况、文化特色、人文特征。宝鸡作为一座拥有2 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宝鸡的知名度。分析宝鸡的地域文化特点,探究宝鸡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宝鸡;城市形象
项目基金: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化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研究”(18YJA840019)、2022年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115)、2022年浙江省省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商务英语阅读”(267)阶段性成果。
一、宝鸡城市形象定位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西岐,历史悠久。相传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玄宗一行人逃至陈仓,叛军穷追不舍。忽然,空中飞来两只山鸡,盘旋许久后离开。玄宗率仅剩的兵卒,爬上陈仓山顶,叛军也随后追到。突然,天降冰雹,击退了叛军。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发现其已化成了石鸡。临别时,玄宗吟:“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看中国,来宝鸡”作为宝鸡城市形象主题宣传语,充分彰显了宝鸡的文旅特色,提升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近年来,宝鸡一直致力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其城市形象符号,打造出一批与宝鸡地域文化紧密联系的旅游胜地,如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茵香小镇、陈仓老街、西府老街等。另外,当地重点宣传文化旅游特色,如青铜器文化、周秦文化、西府文化等。在全市人民的努力推动下,2022年宝鸡游客接待量达7 948.6万人次,超过青岛和厦门,比肩洛阳。
二、宝鸡地域文化资源概述
(一)周文化
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礼乐文明的摇篮”“周礼文化的发源地”等称号,拥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诗经》中描述的“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是位于宝鸡市岐山县的周公庙。周公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儒家思想奠基人,晚年归隐于卷阿。他逝世后,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建祠祭祀,这就是周公庙的由来。2006年,国务院确立周公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是宝鸡另一处可体现周文化的旅游胜地。相传姜太公在此垂钓时,周文王来此拜谒,故其便开始辅佐朝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武之治”就此拉开序幕。另外,多位历史名人如郦道元、李白、苏轼等都曾到此游览,并赋诗作文留念。
(二)青铜器文化
“宅兹中国”四字刻于青铜器——何尊之上,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宝鸡市内众多的文物之中,青铜器占比最大。据统计,当地现已出土青铜器上万件,其中的代表文物有“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2010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馆落成,其为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院,且在2022年入选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近年来,宝鸡大力推进青铜器文化高质量发展,将青铜器文化与潮流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了吸引游客的特色文创产品,例如书签、冰箱貼、冰淇淋等。同时,为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创建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账号,全方位推广宝鸡的青铜器文化,倾力打造“文化+教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型文旅特色品牌。
(三)凤翔泥塑文化
凤翔泥塑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唐代,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当地人称其为“泥货”。凤翔泥塑历史悠久,包容创新,融合了周秦、汉唐等诸多民间文化。2006年5月,凤翔彩绘泥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翔泥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泥玩具、挂片、立人三大种类。凤翔泥塑色彩浓烈鲜艳,体现出浓厚的关中乡土地区风貌,反映出当地群众质朴、奔放的性格。2019年11月,于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凤翔泥塑在此展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宝鸡市凤翔县的泥塑村——六营村拥有生产泥塑的大型工厂及“中国泥塑文化园”,全年泥塑生产总收入高达5 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且提高了凤翔泥塑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凤翔泥塑也正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淘宝、拼多多等App上涌现出许多制作工艺精美、价格实惠、造型多样、符合各年龄段人群审美的凤翔泥塑产品。同时,一些当地的泥塑手艺人还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为大众展现更加详细有趣的泥塑制作过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翔泥塑文化。
(四)生态文化
2021年9月,宝鸡被授予“2021年联合国人居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近年来,宝鸡以打造“生态之城、美丽宝鸡”为重点任务,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抓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修复并重,全力打造渭河公园、北坡森林公园、古渔公园、茵香水镇、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市民休闲旅游提供了优良环境,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2022年,宝鸡在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一。今后,宝鸡还将坚持打造生态之城,建设美丽宝鸡。
(五)产业文化
2022年,宝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在产业方面,宝鸡拥有多家大中小型企业,如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东岭集团、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等。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宝鸡落地实施,淮海100万辆钠电新能源车等产业项目在宝鸡正式投产,西凤集团成为改革样板,吉利新车型等171个工业产能项目建成投产。此外,近年来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茵香水镇受到了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的欢迎,该区域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成为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宝鸡都市文化旅游中心。
三、地域文化在宝鸡城市形象塑造中应用的不足
(一)未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我国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如何把握当地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挖掘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特点,是塑造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面临的关键问题。虽然近年来宝鸡在此问题上已有所突破,初步建成了一个文化历史名城,但还存在较多不足,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宝鸡市高铁站与火车站的广告牌设计中,仅仅强调了宝鸡作为周礼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的至高地位,忽视了广告牌设计的美观性和辨识度,也缺少简洁明了的景区介绍。此外,宝鸡市高新区和渭滨区的部分路灯和道路标牌虽然利用了青铜器的样式进行设计,但并未在全城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传播内容单一、力度不足
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例,其现已加入的社交媒体平台有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但未入驻平台日流量和访问量均较大的抖音。相比西安博物院、宝鸡民俗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持续增长的粉丝量和浏览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缺乏具有鲜明民间特色的传播策略
如果能抓住一个地区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特色,加以合适的、创新的传播手段,那么这个地区和其文化就有很大可能闻名海内外。比如“3D”城市重庆、淄博烧烤、“螺蛳粉之都”柳州、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等,都是抓住一个点而后挖掘其特色,通过优化配套措施,进行大力宣传,结合地方性与时代性,进而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文旅的特色名片。
宝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一大批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凤翔泥塑、木版年画、西府刺绣、民间社火等。宝鸡的美食也丰富多样,如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西府扯面等,这些都可以与宝鸡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加优秀、典型的城市形象符号。然而,在“走出去”这一步上,这些特色的宣传缺乏一定的支撑力。比如,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臊子面传播出去,却缺少了“宝鸡岐山”这个前缀。
四、地域文化在宝鸡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大线下渠道的宣传力度
优秀的地域文化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当走入群众的真实生活中。2023年9月,由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物交流中心联合发起的“走近青铜器 让文物活起来”主题活动在宝鸡渭水苑社区文化广场举行,该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讲解了青铜器文化,而且展出了一些青铜器文物的仿制品,给群众提供近距离接触文物、抚摸文物、感受文物的机会。此次线下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更好地宣传宝鸡历史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宝鸡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举办的次数还是过少,规模也过小。因此在今后的地域文化推广工作中,除了重视线上媒体平台的运用外,也不能忽视线下活动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在大、中、小学校内开展文化主题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在城市建设方面,增添各类有创意性的、引人注目的文化元素,从实际出发,提高群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度,打开人与文化之间交流的大门。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广度
如今,全球进入了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和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作为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的宝鸡,其政府、媒体、企业应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高效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地域文化宣传力度。在主要面向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上,如微博、B站等,提升视频的创新性。视频内容要以幽默、生动的科普为主,可以邀请当地大学生或者中小学生来介绍文物,并引入物美价廉的文创产品,且视频时长要适度。在主要面向中老年人的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内容设置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固定日期的直播,并在直播中设置有奖问答环节。对于回答正确的观众,可以赠送免费的景点门票、文创周边和小型家电等。此外,对于动手性极强的凤翔泥塑,可以创建凤翔泥塑在线制作小程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置不同的制作任务,如:中小学生可以为泥塑绘色,中老年人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制作泥塑。对最终设计出的泥塑开展线上展览和投票活动,并设置各类奖项。如此一来,能极大地引起各年龄段的人群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文物的制作过程,观众能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文化、感受文化,进而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三)多产业协同助力,打造文化亮点
近年来,宝鸡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2023年8月19日,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体现了宝鸡市积极建设文化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备、旅游要素富集、时尚魅力独具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决心,会上还签订了“陈仓星月夜”“凤县羌族风情园”等12个项目。在助力文化产业方面,宝鸡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助推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号召。在地理位置上,宝鸡处于西安、成都、兰州、银川四个省会城市的交通中心,且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陇海、宝中、宝成三条铁路交汇于此,为周围的铁路运输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落成的宝鸡旅游观光胜地、宝鸡知名网红打卡点——陈仓老街,其中就有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宝鸡火车站,吸引了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同时起到了宣传宝鸡作为重要铁路枢纽城市的作用。宝鸡市千阳县依托西秦刺绣这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宝鸡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将西秦刺绣作为重要的助农增收产业,既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又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五、结语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与其息息相关的地域文化,优秀的地域文化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宝鸡在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不能脱离原本的地域文化的本质,应当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如新媒体传播、线下活动开展、文旅产品创新等,结合科教实力、产业发展,推陈出新,并充分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龙头产业,在新征程的实践中大胆探索,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宝鸡城市形象的新风貌、新名片。
参考文献:
[1]樊玥.宝鸡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学,2017.
[2]毛嘉珍.宝鸡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探讨[J].度假旅游,2019(2):181.
[3]张宏.试论西部城市形象构建实现路径:以宝鸡市为例[J].新西部,2022(1):79-81.
[4]付博文.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敦煌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陈奕璇,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余姿,硕士,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