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审美表达探析
2024-01-18杨哲
摘 要:当代博物馆展览空间需要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搭建博物馆全域文化链,注重展现博物馆空间美学,在此基础上提升博物馆的展览空间效果,使博物馆展览在文物叙事过程中获得更多社会公众的认可与关注。同时,博物馆展览空间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将空间美学与设计艺术完美融合,使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空间;审美表达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博物馆既是文明和历史的收藏者,又是文化和传统的讲述者,既充分发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职能优势,又兼具提升社会公众文化自信、链接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为了提升博物馆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传播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注重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审美表达,通过博物馆美感的重塑,不断推进馆舍内外空间美学与功能的有机融合,向观众展现博物馆的空间美学与价值美学的结合之美,这样既有助于彰显博物馆的丰厚历史及文化内涵,又有助于促进新时代博物馆定位的时代表达,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文化感染力及民族凝聚力。
一、影响博物馆空间设计审美的要素
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项空间元素的综合运用,使各个空间相互促进,展现出博物馆空间的和谐之美。而在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阶段,各项要素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审美,这也成为当代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展开来说,影响博物馆空间设计审美的要素体现如下:一是空间尺度要素。空间尺度要素是影响博物馆空间设计审美的要素之一,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观众站立的高度,从而避免观众处于展览空间时产生压迫感。另外,展厅之内的产品所处高度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受众群体,尤其要将一些易碎、不可触摸的物品设置在儿童不易触摸的高度之上,同时博物馆展览空间中的各种辅助性物品摆设要做到相协调,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彰显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和谐之美。二是视觉要素。视觉要素能对博物馆空间设计审美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观众对于博物馆进行参观主要是根据视觉进行捕捉及感知,所以在进行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要以人为本,运用人体工学原理,保障空间的灵动性,尤其需要将一些关键性的产品、数据以及展览内容等放在最有利于观察的位置上,以此突出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审美特征。三是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对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展示及提取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点睛之笔,博物馆内的展览空间也可以围绕地域文化精神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在此基础上彰显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展现地域特色文化,进而形成地域文化与博物馆空间交汇的审美特征。
二、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艺术分析
对于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策划设计,要注重空间的综合运用,以突出展览空间的艺术性,展现出博物馆展览空间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挖掘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艺术价值,提升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效果。
(一)以人性关怀和大容量信息传播为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公众掀起了博物馆热潮,开始热衷于参观博物馆,因此也对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不但要重视物,同样也要更加关注人,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关注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期间的体验及感受,围绕参观者的心理及需求的文化精神内涵展开设计。与此同时,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艺术性体现出以信息为纲,也就是说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过程充分突出了以信息传递为主要脉络的设计取向。博物馆各个展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期间了解及获取各种展品信息的顺序,往往是将各种展品以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展示。同时,在展品的次序排布中让观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了解博物馆传递的文化信息,而这也充分突出了博物馆展览空间以人为本、以信息为纲的艺术性特征,进而达到良好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效果。
(二)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协调性、均衡性、韵律性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审美表达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设计过程充分展现了协调性、均衡性以及韵律性的艺术特点,可以让观众在欣赏与参观的同时感受到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艺术美感,进而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博物馆在陈设空间的设计中,首先实现了展览空间与文物的协调统一,将文物的布置与摆放做到了合理布局、疏密得当,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观感体验。其次实现了文物数量布置与质感的均衡协调。在博物馆展览大纲中,即便博物馆所有的文物规格相同,也会存在色彩、质地以及明暗的差异,所以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感官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通常会考虑文物陈列的形式、空间尺度,以保障文物展览数量与质感的均衡协调。最后,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也充分彰显了设计方案的韵律性,这也是展览空间艺术性的重要体现。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展览空间都综合運用了光影设计,以实现文物色彩与灯光布置的和谐统一。灯光的设计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地观赏文物,而且能通过不同的灯光给公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人工照明及自然采光的综合利用,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文物展示效果,同时又突出了整体空间氛围的韵律性,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三、以信息传播为载体的博物馆空间设计
(一)空间整合设计
博物馆空间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是促进文化传播,而文化传播又是以信息为媒介被广大社会公众接受的,因此在这一特点之下开展博物馆展览空间表达,需要充分注重以信息传播为载体形成的独特的博物馆展览空间,提升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质量及效果,同时满足受众的欣赏需求。在实际中,若想切实突出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并且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则需要注重对博物馆空间的整合,从而通过空间整合设计营造良好的博物馆展览氛围,提升博物馆空间审美效果。例如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博物馆总体空间的展览内容、展览空间的总体布局、展览效果以及艺术风格,保障整体博物馆展览空间围绕设计主题,并且将博物馆的内部及外部环境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协调、均衡的博物馆展览空间环境,进而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更加优质的欣赏体验。
(二)光环境营造
博物馆在发挥文化传播职能时给社会公众带来良好的观感体验决定了博物馆的发展潜力,而社会公众的观感体验取决于博物馆内部的展览空间设计,因此要着重加强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规划,以保障博物馆的发展。首先,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光环境,针对博物馆内部空间采取高品质的光影设计方案,以此达到优质的光影设计效果。其次,要充分考虑妥善保护珍贵文物,尽可能地使博物馆中的文物免受光学辐射的损害,给观众营造良好视觉环境的同时注重对光源的使用。最后,博物馆的光环境营造要充分秉承安全性、还原性、舒适性的理念,综合利用现代光学、智能照明技术来打造优质的光影环境。例如博物馆的采光设计要注重合理使用自然光,突出光影变化,以此营造舒适且明亮的光环境。同时,在光影设计中要注重光线的柔和性,从而营造静谧的观展氛围,这也有助于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人与物的体验设计
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要充分注重人与物之间的协调,在此基礎上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发挥其传播信息的载体功能,并且呈现出优质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方案。在实际展览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利用展览空间的各项元素,以强化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为主线,通过营造博物馆展览空间的氛围,提升观众的感官交互体验。例如可以以视觉元素刺激为主,加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视觉元素的冲击也是给观众带来良好参观体验的重要一环,由于观众参观博物馆是以看为主,因此要注重在展览空间设计中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氛围[1]。如博物馆中展具的尺寸、形状、展示内容,以及均衡的空间结构、独特的造型变化、韵律都可以让观众产生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并且配合光影设计效果被观众感知。通常情况下,直线可以给观众带来简单明确之感,曲线则灵活多变,能够以其自身特有的节奏及韵律使整个展览空间更加活跃生动,提高观者的视觉感知力,形成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达到提升观众参观体验的效果。
(四)其他设计
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要注重对各个设计环节的统筹,除空间整合、光环境营造以及人与物的体验设计之外,也要注重对其他审美方式进行完善[2]。如:博物馆的色彩设计要注重综合运用色彩打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将不同功能的区域以不同的色调进行区分;博物馆设计的素材可以选用质感丰富的绿植、石材等,以此突出博物馆的空间质感。在博物馆展览空间顺序的设计中,要注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衔接,做到空间尺度适宜、比例协调、线条设计流畅等,以此保障博物馆展览空间美感。
四、当代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审美表达
(一)多元融合,讲述文化之美
在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中,艺术美感与空间美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突出了博物馆的设计特色,使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信息传播的职能,从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在当代博物馆中展示的各种类型的文物,实质上成了信息传播的真实媒介,可以让社会公众在欣赏时从现实情境之中抽离而出,感受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信息[3]。展览空间的策划呈现则是促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这一职能的要素,所以博物馆空间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对馆内空间进行采光设计、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空间顺序设计、交互设计、功能设计等,通过多种设计方案的多元融合促进博物馆更好地讲述文化之美,切实助力博物馆发挥传播文化知识的职能。
(二)师法自然,内外兼修之美
当代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呈现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之美,整个设计过程师法自然、内外兼修,给社会公众带来良好的观感体验。在进行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基于美学角度实现了文物与空间的和谐统一之美、文物色彩与光线的协调均衡之美、文物数量与质感的匹配之美[4]。同时,博物馆当中的每一件典藏珍品也见证了中国社会审美形态与意识的发展状况,设计师又能够运用空间美学手法展现出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价值理论。整个设计过程自然质朴而又灵动多变,设计内容丰富新颖而又质朴优雅,充分契合了社会公众的审美,营造了优质的博物馆展览空间,在散发文化气息的同时突出了博物馆展览空间特色,使人们深切体会到其中的内外兼修之美。
(三)互动融通,喜闻乐见之美
在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审美表达中,互动融通是其设计的主题,也是增强观众交互体验的关键[5]。在规划布局过程中,综合推进整体展览空间设计,如部分的博物馆营造了半围合甚至是开放的展览空间,充分体现了展览空间的引导性、包容性与交互性特征,并且在展览空间中对声、光、色等元素进行了综合运用,形成了多元化内容的融合,突出了展览主题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心灵的触动。此外,大部分博物馆都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使观者在其中享受视听全方位互动体验,以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了观众与博物馆展览空间之间的交互,这也让广大观众更加喜闻乐见,突出了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独特美感。
(四)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之美
博物馆展览美感的传播实现了跨界的融合。其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博物馆展览充分融合在一起,以此创造科技创新之美、突出博物馆展览特色,同时给观众带来优质的视觉感受[6]。例如香山科技馆在内部展览空间设计中就充分突出了科技交互性这一特征,不仅在其中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技成果,还融入了互动展览及科学实验,如模拟太空旅行、参观未来科技等,不但可以激发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使人产生联想。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现代科技与博物馆之间的跨界融合,切实给社会公众展示了科技创新之美。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职责与功能有了新的定义,在收藏保护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展示、教育与传播,协同处理好社会进步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服务职能,展示搭建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平台作用,在收获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的同时,完成博物馆展览空间对“美”的传递与表达,让博物馆成为美好生活的栖息地、社会公众的连心桥、百姓心中的聚集地。
参考文献:
[1]潘艺.浅谈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结构的“审美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2(23):73-74.
[2]储桢,宋益民.基于色彩情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主题表达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流行色,2023(1):24-26.
[3]孟锐.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4):777.
[4]李凌童,袁志成.隐喻手法在专题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审美表达探析:以三峡摄影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2022(3):18-19,26.
[5]孔非凡,许传宏.基于技术美学的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2(2):87-90.
[6]黄芮.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博物馆展览空间氛围营造及情感表达:评《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J].环境工程,2021(2):174.
作者简介:
杨哲,硕士,福建博物院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