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的应用

2024-01-18殷卫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种苗林木

殷卫峰

(成武县大田集镇林业站 山东菏泽 274200)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常处于失衡状态,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妥善处理二者间的关系。推动生态绿化造林工程建设是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应合理应用林业工程技术,促使我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科学发展。

1 生态绿化工程的注意事项

1.1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当地林业实际情况,结合区域气候、土壤特性、生态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要素,科学应用林业工程技术发展林业。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人员应综合考虑当地降水、温度、土壤状况以及地理环境,科学选择树种,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建设生态绿化工程前,要掌握当地林业资料、树木品种、生态绿化资源等信息,适当调整现有林业资源,选择新树种和适宜的种植地以发挥不同树种蓄水保墒、耐寒耐旱等优势,可选择经济型树种,以节省生态造林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加强现有林木资源保护

在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林业工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生态造林工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林业工程技术时要重视对现有林木资源的保护。换言之,要在原有林木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引进适合当地的新树种,避免外来植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应有机融合现有林木与新树种,挖掘生态造林工程价值,维护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1]。

1.3 提高林地蓄水保墒能力

林业健康发展不仅取决于光照与降水,还受林地土壤养分影响。我国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木生长。因此,要想切实提高生态造林工程质量,需要充分利用林业工程技术优化林木种植条件,如在树木种植过程中,搭配种植灌木与草丛等植物,以提高林地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2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2.1 林木种苗的培育和移栽

种苗培育是生态绿化工程的重要内容,需科学应用育苗技术,最大程度保障林木种苗质量,为后续林木健康生长以及生态绿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林木种苗培育是指在苗圃中通过播种、扦插或根部繁殖等方法对种苗进行培育,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移栽到绿化工程建设区。现阶段,我国林木种苗培育方法很多,通常情况下,夏季采用露天培育,冬季采用大棚培育。根据技术类型不同,可分为无土培育、嫁接育苗和扦插育苗3种方式。无土培育是指在育苗过程中用砂子、木屑、炉渣等物质代替土壤进行培育,不仅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还能有效保障种苗存活率。嫁接育苗是将具有优良性状母体的枝或芽,以人工的方法使之与另一植物体相结合,经过愈合生长,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育苗方法。扦插育苗是一种能够保持母株优良基因的方法,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和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使形成独立新植株,该育苗方法需要特别关注剪切插穗的角度和长度,修剪多余叶片。

林木种苗移栽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栽方法和移栽时间。综合考虑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差异化移栽方法,如固定茎移植、切口茎移植、土捆扎移植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同时也需根据林木树种的不同,实施不同移栽处理。以阔叶林木为例,由于枝叶比较茂盛,移栽时不仅要剪掉全部叶子,还要最大程度确保林木根系完整,以保障阔叶林木幼苗移栽成活率。针对需要长途运输的林木种苗,在移栽之前需浸泡根部后再进行移栽;带土运输的林木种苗则不需要根部浸泡处理。移栽应选择合理的时间,尽可能避免受到当地气候、降水等条件的影响。需要尽快移栽萌发较早的种苗,对于萌发较晚及成活率较低的种苗,需要等到苗木生长完全稳定后移栽,同时,到达造林区域要第一时间进行移栽,使其尽早适应当地环境,提高移栽种苗的成活率。此外,应选择降水充沛或气候适宜的时节移栽运输距离较长的种苗。通常情况下,我国种苗移栽时间多为秋季,既能保证降水相对充沛,而且水分蒸发量较少[2]。

2.2 育苗地选择

在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科学选择育苗地,从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也要关注育苗地地势,如果育苗地地势较低,需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平稳状态。科学检测土壤养分,可采用沙土以及草木灰调节土壤酸碱性。

2.3 灌溉与施肥

我国大多地区采用沟灌、漫灌方式对林木进行灌溉。现阶段,我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应用较多的为滴灌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在土壤贫瘠、风沙严重的地区非常适合。

由于苗木在不同阶段需求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树木种类和树龄施用底肥,适时追肥。林木幼苗时应多施氮肥,并配备适量的磷肥和钾肥,而针叶林木种植过程中应多施钙质肥料。施肥时要注意硼、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以满足树木生长的养分需求。

2.4 病虫害防治

根据树木病虫害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相关工作人员为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积极探索生物技术及物理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2.5 适度的间伐

林木整个生长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幼龄、中龄、近熟、成熟以及过熟。由于林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特性不同,林业资源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生长特性进行调整优化,注重林木资源适度间伐。间伐不仅能够促进枝叶更新,还能调节林木养分,实现林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应结合不同树木所处生长时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制定间伐指标和要求,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林木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3]。

3 加强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的举措

3.1 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为提高我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效率,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一方面,对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林业工程技术培训,当地林业部门可与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开展合作,及时有效沟通、共享生态绿化信息数据,从苗木培育移栽、林业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林业防火等方面入手,开展林业工程技术理论培训,扩充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加强林业工程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生态绿化建设实践中不断锻炼技术人员综合专业能力,为开展高质量绿化工作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合理设置人才考核机制及奖励机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及时了解技术人员理论学习情况以及实践应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科学调整培训方案。对工作完成好、态度认真负责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引导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生态绿化建设中逐渐形成良性、正向循环,切实提高我国绿化工程建设水平[4]。

3.2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绿化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建设工程,只单纯依靠林业主管部门很难取得良好效果,需要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中。林业部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博、短视频平台、电视公益广告、社区公益讲座等渠道,进一步拓宽生态文明宣传途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3 强化生态绿化工程的监督与管理

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严禁滥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对林木退化、低效林等实施补种,以保证各地区绿化覆盖率,同时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林业资源管理平台,为后续开展植被维护、火险预警以及病虫害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持[5]。

3.4 加大体制改革力度

加大林业工程技术推广力度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林业工程技术推广机制落后,各地要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进程,增加资金投入,注重对前沿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

总之,在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应用林业工程技术。同时,技术人员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思考生态绿化发展趋势,运用林业工程技术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种苗林木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