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天、在隅、在户
2024-01-18郭红锋
郭红锋
中国古代对于“三星”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全诗三段,每段六句如下。
1)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2)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3)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对这首诗的解释,古今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所写内容是关于贺新婚闹新房唱的歌。绸缪,轻柔缠绕之意,这里用“绸缪”三迭,写尽新郎的缠绵惆怅。但就天象的角度,我们可以体会古人描述的古朴结婚礼仪和用星宿转动的天象记录时间顺序的巧妙纪实方法。含有“三星”的每段诗的前两句,都是描述古代劳作的场景,用现代白话翻译大意是:
1) (新郎)在院子里扎柴把(“束薪”),天色已黑,眼目所及,三星已出,在天上(地平线上);
2) (新郎)在圈栏里整理饲料(“束刍”),夜色渐浓,三星已经升到东南天空(隅代表一角,指东南角);
3) (新郎)在屋里扎荆条(“束楚”),夜色已深,三星正对着大门(户代表门,古代中原地区民居,一般是坐北朝南,门朝南开)。
从诗中描绘的生动画面,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郎由院子到圈栏再到屋内,所做的一些劳作(后来演变为婚礼习俗),以及过程中映入眼帘的最清晰的星空景象。
关于“三星”,大多数古人认为指的参宿(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三颗星。
1) 古文“参”同“叄”,原始参宿就只有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这三颗星,所以称为“三星”理所当然。现在有些乡间农民代代口传的天象中,除北斗外,就是参宿“三星”最出名了;
2) 参宿三星彼此间距合适,亮度差不多(都是二等星),且空中位置就在抬头所见视线范围内(中纬度地区地平高度约40 度),很显眼。在冬夜里,黄昏即出于东方,然后转向东南,继而转向正南,符合诗中描述的时间、方向、亮度、地平高度等信息;
3) 古人结婚(现代乡村也有类似习俗)多选在年前(农历腊月,对应公历1 月左右,既是冬季农闲,又是临近新年喜上加喜),故这个季节里的“三星”只有参宿最合适;
但也有古人提到“三星”是指心宿三颗星,或者河鼓三颗星。
来看看心宿,其中也包括三颗星(心宿一,心宿二,心宿三)。
1) 心宿是夏季可见,每年5 月-8 月出现在南方或西南地平线附近(中纬度地区地平高度25 度左右),但如果要在头半夜东边和南边看到心宿,也只有在五六月间(农历四、五月);
紅圈内为参宿三星
2) 心宿三星在古诗文中提到较少,民间一般人也只认识大火星(心宿二),而且心宿三颗星在星等上差别比较大,心宿二是一等星,心宿一和心宿三都是三等星,故对星象知识不系统的人,不常把这三颗星联系在一起;
3) 古人结婚(现代乡村习俗也类似),习惯于选在冬季农闲,很少选在夏季农忙季节;
再来看看河鼓三颗星(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
1) 这三颗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牛郎星(河鼓二)和传说中牛郎的两个孩子(河鼓一,河鼓三)。这三颗星的星等差别也比较大,河鼓二是一等星,河鼓一和河鼓三都是三四等星,故对星象知识不系统的人,很少把这三颗星称作三星,而多在故事中称河鼓一和河鼓三为“扁担星”;
2) 河鼓三颗星也是夏季可见,而且这三颗星空间高度相对较高(中纬度地区地平高度60 度以上),需要仰头才能找到,在屋子里边不容易看到;
3) 河鼓三颗星在银河里,那附近星星很密集,不容易很快辨认,得需要找一下才能辨别出,所以不会像诗经里描写的星象那么一目了然。
红色箭头指向河鼓三颗星,其中最亮的是河鼓二
问题1参宿三星(对应猎户座腰带三颗星)是冬季很明亮的星,一般城里稍微暗一点的区域都可以看见,你观察过吗?
问题2 你拍照过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吗?有好作品请发来与大家分享哦!
回答问题请发邮件到邮箱:chinahou@bao.ac.cn。记得要写清你的联系信息(姓名、学校、电话等),我们会按照你的需求,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