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曲《幻想曲》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4-01-18孙清
孙清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便已广泛流行筝曲,汉晋时期设有十二弦,隋唐时期增加至十三弦,明清以后增至十五弦,清末民初则形成了十六弦古筝,成为近代以来最流行的古筝乐器。王建民先生于1989 年创作完成的古筝独奏曲《幻想曲》,在定弦方面突破了传统改变琴弦张力或者是移动琴码的转调方式,能够在同主音大小调、上方三度宫调、降六级宫调之间自由转换,因此也催生出更加丰富的旋律与和声效果。古筝独奏曲《幻想曲》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开创性特征,对于训练与表演方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展开对古筝独奏曲《幻想曲》的教学设计活动。
筝曲《幻想曲》的理论教学
教师在教授演奏方式之前,应当先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拓展学生知识,激发表演兴趣。《幻想曲》是王建民先生于1989 年创作出的一首古筝独奏曲。王建民从小便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先后师从徐振民、茅袁等人,凭借扎实的作曲基本功和敏锐的创作视角,王建民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1995 年凭借《幻想曲》获得文化部古筝大赛优秀奖,《幻象叙事曲》《天山风情》《第二二胡狂想曲》《啊哩哩》《第四二胡狂想曲》等作品也屡获大奖。
筝曲《幻想曲》取材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飞歌”。“飞歌”本是苗族传统民歌的一种,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邀请出寨游玩时演唱的一种山歌体歌曲,高亢激昂的曲调,舒展自由的节奏,短小精致的曲式,传达出浓厚的民间音乐特色。
王建民有感于其个性化的演唱方式以及传达出的浓厚的民族韵味,便以“飞歌”为素材,依据筝曲的创作理念和技法进行创新性的提炼、加工和重组。筝曲《幻想曲》采用了较为自由的节奏组合方式,交替变换多样化的节奏,对调性与调式进行了变革性处理,从而营造出苗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快情境。
筝曲《幻想曲》的曲式结构教学
曲式结构是古筝作品的基本架构,学生准确把握曲式结构,才能更好地认知演奏技法,提高训练效率。因此,器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筝曲《幻想曲》的曲式结构。
1.引子
筝曲《幻想曲》的“引子”部分是1至8小节,交替采用了D宫调式与D羽调式,以自由的散板方式拉开梦幻的帷幕。学生要准确把握“do—sol—升re—mi”的主旋律音,将两组琶音融入到高音声部,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和降低处理同一和弦的三度音。学生要感受到筝曲传达出的苗族飞歌的主旋律与风格特征,体会到缥缈、空灵、悠远的意境效果,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王建民十分重视在引子部分展现幻想主题,因此在调式处理上交互使用宫调式与羽调式来创造奇妙的音乐空间,尤其是强化了小三和弦细腻、纯净、轻灵、空透的音色交织效果,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和声织体,也创造出梦幻、朦胧的神秘音乐色彩。
学生还要认识到筝曲《幻想曲》融入了与主题相适应的演奏方式要求,从而强化引子曲式内容的感染力,特别是在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重点突出了轻重缓急的节奏效果,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如歌一般流淌,开启梦幻的音乐大门。
2.慢板
呈示段是9至46小节,学生要准确把握其慢板,掌握主题旋律D宫和D羽调式,延续引子梦幻、奇妙的音乐意境。呈示段包括两个规范的再现二段曲式,将乐曲分为四个乐句,发挥着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前两个乐句是9至16小节,低音声部融入了同主音反复以及辅助高音声部主旋律的效果,并围绕着属音运用特定的摇指方式,展现了绵延有力的内在情绪,传达出细腻的情感思想。
学生要明白第一乐句就确定了整个筝曲的抒情性与歌唱性基调,作品十分注重各个音之间的连贯性,呈现出一致性色彩的旋律线条,还安排了多样化的演奏技巧来控制古筝音色,提高旋律线条的延展性,增强内在情感张力,从而随着音乐流动展现出强烈的变化。17 至24 小节为后两个乐句,配合高低音声部,巧妙地融合了旋律与伴奏,构成了与卡农式相似的复调织体,催生立体化音乐效果。25 小节开始第二个二段曲式,运用“合头换尾”的方式,扩张了旋律织体,其中25至32小节拥有更丰富的低音声部,音色更鲜明,旋律充满力量,而33至36小节打破规整的结构性,尤其是融入了音色模仿,呈现出小提琴般梦幻的音色,使听众沉浸其中。
3.快板
展开部是47至260小节,属于快板乐段,包括多个小乐段。学生要认识到47至55小节的重复和收紧技法,力度要加强,呈现出灵活的音程与节奏组合方式,从抒情歌唱性旋律过渡到舞蹈律动性旋律,带来一个小高潮。56 至65 小节,出现第二个主题材料,乐段规整,情绪丰富,提高音乐推进速度,与前面抒情风格形成鲜明对比。66至73小节属于稳定的二分音符,在主音上结束主功能和弦。74 至83 小节将主题音调升高八度是对材料进行的加花变奏,快速交替的音符也扩张了伴奏织体,呈现出更加紧凑的音乐旋律。84 至107 小节仍保持较快的音乐速度,强化高低音声部的交织。108至119小节发挥着过渡作用,重复进行由弱到强的单音八度音符,融入丰富的音乐表情。120至157小节的音乐色彩十分生动,模拟了民间打击乐的音色与律动方式。158 至176 小节采用了F 调,由弱到强的旋律,延伸到最高音,179 至212 小节转到降B 调,调性色彩更丰富,而213 至226小节进入急板,转入D 宫调,227 至260 小节主题材料与伴奏声部相配合,两次mp至ff演奏力度,最终结束这一乐段。
4.广板
再现部是261至272小节,属于广板,学生要体会到更强的旋律动感,延续前一部分的音乐情绪。261至268小节是高八度再现了主题材料,左手柱式和弦的三连音节奏和右手声部进行了有效配合,强化了音乐旋律所呈现出的情绪饱满、浑厚自然的音色效果,强化其传情达意功能。269小节之后,潜移默化地引入了八度承接,催生出新的音乐情绪,营造出律动性与色彩性交织的音乐意境,尤其是旋律之中刻意安排的三个排比形式乐句,赋予了乐段神秘、连绵的推动效果,力度逐步减弱,慢慢走向平静,进入尾声。尾声是筝曲《幻想曲》最后的旋律,学生要认识到其回归了引子部分自由节拍的音乐节奏,形成前后呼应效果。这一部分音乐旋律变得深远、悠扬,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情境氛围,促使筝曲的引子与尾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后部分采用了轻拍琴弦的方式结束演奏,营造出意犹未尽、无限遐想的效果。
筝曲《幻想曲》演奏技巧教学
1.摇指
器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筝曲《幻想曲》中西洋音乐创作技法与东方音乐的表达方式,感受摇指技法带来的听觉美感与传情达意效果,继而展开针对性训练。
筝曲《幻想曲》采用了古筝乐器传统常见的“摇指”技法,包括长摇、短摇、扫摇、双摇等,主要集中在筝曲《幻想曲》第二阶段。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需要紧贴琴码一侧,要注重摇指动作的规范性,也要加强动作与情感的结合,能够通过特定的摇指处理来展现特定乐句应有的音色意蕴与情感效果,由此才能实现技法与情感表达的完美结合,避免出现单纯为了炫技而演奏筝曲所带来的音色生硬、情景单薄的问题。技术性与情感性完美结合是学生在处理古筝乐器传统摇指技法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
2.泛指
学生要认识到“泛指”主要是采用右手指来弹琴,左手小指浮按该琴弦的泛音点,传达出缥缈、空灵、悠远的音色效果,使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水花或是纷纷飘落的花瓣,传达古韵之美。古筝演奏的泛音点主要是在有效弦长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位置上。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古筝独奏曲《幻想曲》的泛音点是在二分之一位置处,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需要采用右手弹奏,左手食指、小指或无名指轻轻地触弦,拨动琴弦之后要立刻离开琴弦。这需要各个手指之间形成完美的配合,两个手指既不能过早离开琴弦,也不能过晚离开琴弦,以避免出现杂音。学生还要注重手部轻巧触弦,不要用力压弦,避免敲击琴弦,根据特定乐句情感表达的需要来灵活处理力度,以呈现出应有的轻盈、灵动的音色效果。
3.轮指
学生要认识到古筝独奏曲《幻想曲》也吸收和借鉴了轮指技法。比如在“如歌的慢板”开始的时候,运用轮指代替摇指来进行演奏,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音色效果。轮指技法的表演体现在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如果是三指则是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依次向着指肚的方向迅敏地拨动琴弦,从而创造出一串具有鲜明颗粒感的细密、流畅的音色。如果采用四指长轮技法来代替长摇技法,则能够创造出一种与之不同的细密颗粒感音色。摇指与轮指具有相似的演奏方式,但摇指是采用单指持续摇弦,能够形成一致性的触弦力度、速度、角度和深度,其颗粒状并不突出,融化在线状旋律之中,而轮指则是四个或三个指头依次从外向内触弦,其触弦力度、速度、角度和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突出了各个音点的效果,表现出更强的颗粒感,如同串珠一般通过一系列音点联通了乐句旋律,传达出跳动的变化之感。学生在演奏轮指的时候,要注意对各个手指力度、速度、角度和深度的处理,展现轮指应有的音色美感与情感表达价值。
4.轮撮
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如歌慢板”逐步从柔暗格调过渡到明朗格调的过程,进入活泼快板之后,则呈现出飞歌与踩鼓舞协同表演的欢快愉悦的情境氛围。乐曲这一部分率先运用到大量轮撮技法,左右手声部都是采用大量和音连续而形成的,呈现出节奏鲜明的格调效果。这些和音采用了D宫、D羽调式,暗示着调性色彩节奏的变化效果,因此集中在八度之内,适合运用大拇指和食指的轮撮技法,同时朝着指肚方向进行弹奏,从而营造出和声音色。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干净利落,节奏分明,手腕始终需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感与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两个手指在小幅度的动作之中创造出弹性好的触弦效果,避免出现杂音。除此之外,这一乐段也是在不断地加强筝曲的音乐情绪,因此学生在演奏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加强轮撮的力度,通过音响的变化来暗示这一部分筝曲情绪逐步加强的走向。
5.击拍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古筝独奏曲《幻想曲》逐渐加快演奏速度所形成的逐层蓄势,这一部分出现了拍弦、敲击琴板、拍击琴板之类的演奏技法,特别是其中的七个小节基本都采用了上述技法,借此来生动模仿苗族人民进行飞歌表演时欢快愉悦的情绪。学生在演奏这一部分乐段过程中,左手的腕关节一定要灵活自如,借助身体的重力快速、果断地拍击琴弦,创造出低沉、浑厚的声音效果,模仿苗族人民在表演鼓舞过程中敲击鼓面中心位置而创造出的低沉、浑厚的声音。学生右手部位则需要保持虚握拳的姿势,采用拳头背面的中指第一关节位置来敲击古筝的琴板,这一动作还需要与手掌拍击琴板的动作形成有效配合,呈现出更加结实、凝聚的音响效果,来进一步模拟苗族人民表演鼓舞过程中运用鼓槌重重敲击鼓面边缘位置发出的声音。
筝曲《幻想曲》情感处理教学
1.散板引子部分
学生要认识到散板引子部分的技术难点在于控制音色和把握力度。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第一句需要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节奏,在琴码与岳山中部演奏右手旋律音,呈现出朦胧、柔和的音色,学生左手琶音一定要传达出大气、沉稳的音色,摇指的力度从弱到强,犹如从大山深处缓缓飘来的声音。第二句采用相同的节奏处理,靠近前岳山部位演奏出旋律音,呈现出明亮、干净的音色。第三句是带装饰音的同音反复从慢逐步加快,触弦的地方从浅到深,逐步加强触弦的力度,下行过程中从刮奏过渡到中音区,构成了鲜明的音色对比效果,学生通过食指呈现出一连串连抹逐步上行至d2的位置,需要演奏出坚定的音质和清晰的颗粒感,而最后一部分的抹托交替从强到弱然后在高音位置停止,营造出缥缈、空灵的情景氛围,将听众带入到苗族人民生活的大山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苗族飞歌与鼓舞表演的欣赏之中,强化对筝曲的情感体验。
2.如歌的慢板
在如歌的慢板部分,学生的右手采用摇指的方式在旋律声部之中呈现出微微起伏的旋律线,犹如是清晨笼罩在大山之上的薄雾,清新自然,空灵缥缈,又似乎是大山深处传来的若隐若现的少女歌声一般。学生在演奏摇指过程中需要对分句和气息进行处理,表现出对音乐表情的控制,而且还需要进行“内心歌唱”以创造流动的音乐效果。学生可以将肩部、肘部、腕部的力量自然地送到大拇指的指尖,用指肚触弦,呈现出密度均匀、音色细腻的摇指。学生还需要气沉丹田,跟随手势来处理自己的表情,从而呈现出更具有歌唱性的音色效果。左手声部均分四分音符,通过小拇指的指肚来拨动琴弦,手部动作舒展,创造圆润、温婉的音色。随后八小节音色逐步明亮,犹如阳光射过朦胧的薄雾,光影斑斓地洒在树林之中。左手旋律与右手旋律彼此呼应,从而强化左手分解和弦的表现效果。低八度重复再现旋律,伴奏织体中所呈现出的柱式和弦暗示了苗族人民坚定有力的舞蹈动作,学生要稍微提高演奏力度,呈现出饱满浑厚的音色,与前面音色形成鲜明对比。30小节之后的音乐逐步变得舒展起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学生需要干净利落地演奏小撮技巧,根据音乐旋律线条的变化灵活地处理演奏力度。
3.欢快的快板
这一部分前面九小节,学生左右手分别在琴弦上通过逐步收紧节奏和交替双手来呈现旋律,小撮演奏技巧要保持手腕松紧合适,运用直接触弦的方式,突出各个手指关节,动作幅度比较小,创造出富有弹性的触弦效果。学生要逐步增强演奏力度,推动音乐情绪的渐强发展。主题材料二将捂弦止音加入空半拍位置断开音,创造灵巧音色。学生第一遍在靠近岳山的位置进行演奏,突出颗粒性和动感性,左手是柱式和弦,右手加强力度;第二遍在琴弦中间进行演奏,音色含蓄,右手使用长摇,肘关节灵活,通过小臂力量来推动换弦,创造出更加宽阔、大气的音色。学生左手从慢到快的刮奏接入主题材料二变奏再现的时候,提高旋律声部紧凑度,伴奏声部呈现出分解和弦跳音,创造出强烈的动感声音。四个排比式乐句轻巧处理分解八度和弦音,从弱渐强处理双托音,可以从中间朝着岳山进行演奏,创造出清脆、明亮的音色。
再现材料二运用柱式和弦大切分节奏以及交替左右手的大撮技法,学生必须演奏出爆发力,保持肩部、肘部、手臂、手指弹时用力,弹完放松,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B 部分最后的过渡句,要弹奏出清晰饱满的点奏和铿锵有力的大撮,自然、流畅地衔接左右手交替的刮奏。C 部分演奏第一乐句时需要以弱开始,学生指尖触弦、小关节发力来弹奏小撮,过短拍击琴弦低音区,创造出浑厚音色,右手击打琴盒,呈现出集中、结实的声音。D 部分主义交替转换右手摇指和单音拨弹,学生通过跳跃音响来表现左手主和弦分解音型,呈现出歌唱性的音色效果。
4.激动的广板
A1部分的主题材料一呈现出变化再现的形式,学生可以放慢速度来演奏刮奏技法,从而拓宽低音区至高音区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内心,还是形体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恢宏、广阔的音乐气势。学生在左手三连音衔接琶音的过程中,采用“慢—快—慢”的节奏来进行处理。266小节至269小节,第一句三个连续上行的大撮技法流畅、紧凑地连接着摇指,而第二乐句开头部分则更加连贯、紧凑,第三乐句逐步放慢弹奏的速度,逐步弹出每一个音,预示着乐曲将逐步进入尾声。尾声部分,学生需要左右手同时呈现出慢起渐快的演奏速度,一直延续到同音反复的时候,再逐步放慢速度减弱力度,声音由远及近、从强到弱逐步趋于消散。学生在演奏刮音过程中,右手一定要快速地进行触弦,左手小指的指肚要轻巧地抵弦,呈现出梦幻、柔和的音色,要采用富有弹性的腕关节力量来拍击琴码左侧的琴弦,创造出一致的音色与泛音效果。
总体来说,古筝独奏曲《幻想曲》采用人工调式定弦和复杂化的和声色彩,运用复调化织体,创造出特殊的音响效果,因此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处理摇指、泛音、轮指、轮撮、击拍的技法训练,加强对散板引子、如歌慢板、欢快快板、激动广板的准确处理,提高演奏的准确性与流畅度。这样才能展现古筝独奏曲应有的音色效果与情感内涵,从而为听众带来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