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言败》:从7平方米小屋里走出的冬奥冠军范可新

2024-01-17张雅文

农家书屋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七台河七台河市小可

当我第一次见到短道速滑冬奥冠军范可新的父母时,他们瘦小的身材、羸弱的身体,顿时触动了我这颗多泪的心……母亲聂桂玲因肾病刚出院。父亲范士忠步履蹒跚,拖着一条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残腿……我与他们握手时,不由得在想:这样一对瘦小羸弱的夫妻,怎么能孕育出身高1.72米、那么顽强而优秀的冬奥冠军女儿呢?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究竟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他们的女儿身上,又继承了父母怎样强大的基因与优秀品质呢?我想:这也许恰恰就是我写范可新这位冬奥冠军,所要挖掘的真正内涵……

人们一定还记得,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当中国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队最后一棒武大靖的刀尖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得了北京冬奥首金的刹那,短道速滑名将范可新,身着红、黑两色醒目的速滑服,激动得满脸泪水,扑通一声跪在冰场上,双手撑着冰面,就像一位虔诚的信徒亲吻着圣洁的殿堂一样,深情地亲吻着脚下的银色冰场……

这一吻,震撼了冰场内外亿万观众;这一吻,昭示出范可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心声:“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了!今天,终于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等来了这一天!我太激动了!”

是啊,二十年的青春,二十年的血汗,二十年的拼搏,全部挥洒在这银色的冰场上了。在这二十年中,有无数期待、无数失败、无数彷徨,又有无数不甘于失败的重新奋起,都浓缩在这块迟来的金牌里了!

今天,来自古希腊的冷酷而公平的奥林匹克老人,终于张开他博大的胸怀,以奥林匹克最高的奖赏,来拥抱我们中国这个顽强而执着的孩子了!

我发现,这些在冬奥赛场上争金夺银、叱咤风云的冰雪骄子,大多来自底层的普通百姓家庭。他们生命的底色充满了艰辛与不甘,也充满了不肯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一心要拼出一番天地来的渴望、胆识与力量,所以,才能不遗余力地用青春与梦想,用泪水与汗水,书写出一篇篇辉煌的人生乐章!

范可新,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范可新的父亲是残疾人,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体重不到80斤。母亲也有一点小残疾,天生患有唇腭裂,不过缝合得很好,一般人看不出来。

20世纪9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好多农村人进城来打工。2000年,家境贫寒的范可新父母带着7岁的小可新及14岁的哥哥,一家四口从黑龙江省勃利县农村,来到七台河市落脚谋生。到七台河以后,找不到便宜的住房,搬了十几次家,最后总算找到一处落脚之地——一间7平方米的半地下室铁皮房。

7平方米的铁皮小房,既是父亲用来修自行车、母亲用来修鞋的铺面,又是一家四口吃饭、睡觉的地方,上下铺,就像学生宿舍一样,兄妹俩睡在上铺。

出生在这样一个贫穷而特殊的家庭,两个孩子从小都很懂事,从不跟父母要吃的、穿的,兄妹俩穿的衣服、裤子,都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小可新经常跟着母亲出去捡废品,每次看见垃圾箱就会上前去翻找,捡到一些有用的废品就攒着,卖了钱买笔和本,这样就不用向妈妈要钱买书本了。

一天傍晚,小可新放学回家,看见一个长相很霸气的男人正在怒斥母亲:“你这个臭老娘们儿,你看你把我的鞋弄成啥样了?这还能穿吗?”

小可新看见他怒斥母亲,立刻攥起了小拳头,梗着小脖冲那男人吼起来:“不许你骂我妈是臭老娘们儿!你再骂我就,我就……”

她真想上去揍那男人。可她刚说两句就被母亲制止了。“可新,不许跟大人这么说话!”母亲急忙向那男人赔礼道歉,“对不起,您别跟孩子一般见识……”

那男人拿起修好的鞋,骂骂咧咧地走了。母亲这才对可新说,其实那人的鞋修得挺好,他就是不想给钱故意找茬儿。

小可新忙劝母亲:“妈你别生气!等我长大了挣钱,给咱家买个大房子!你就不用修鞋了!”

母亲却摸着小可新的脑袋,长叹一声:“唉!傻孩子,你猴年马月能挣钱买个大房子啊?妈听到你说这句话就知足了。”

“妈,我快点长大……”

小可新一心想快点长大,长大挣钱好给父母买一幢大房子。她以为住进宽敞的大房子,别人就不敢欺负爸爸、妈妈了。

后来,当她进了国家队,每当看见别人家住着宽敞的大房子,她总会问自己:“我啥时候能给我爸妈买一幢大房子呢?”

给父母买一幢宽敞的大房子,成为范可新从小的心愿。铁皮房虽小,但一家四口却生活得很快乐。每天傍晚,一家人挤在一起吃着很少见到肉腥儿的粗茶淡饭,却总是乐呵呵的。

生活虽然艰苦,但父母却从不抱怨,总是用他们并不强悍甚至残疾的身躯,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四口之家。小可新经常看到母亲的手上有伤,是修鞋的锥子扎的或者烫的。一次,她发现母亲的腿上有血,问妈妈咋弄的?一问得知,原来母亲用烧红的锥子纳鞋底时,一不小心扎在了大腿上……可母亲却像没事儿人似的,说:“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父亲那双整天跟自行车轮胎打交道的手,更像松树皮般地结满了老茧,扎进一根刺都没感觉。小可新问父亲,手扎了刺不疼啊?父亲总是憨憨地一笑,摇摇头,并不说什么。

父母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怕吃苦的顽强性格,给范可新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使她后来在训练中遇到伤病与挫折,从不气馁,从不放弃,总是乐观面对,直到登上冬奥冠军的领奖台……

童年的范可新,像许多孩子一样,小脑袋里装满了美好的幻想,一会儿想当舞蹈家,一会儿想当运动员。

9岁那年,老师说她长着两条修长的腿,适合练舞蹈。小可新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一心想去学跳舞,还总是对着邻居家的玻璃窗扭来扭去。

可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快就使她的舞蹈梦破灭了。参加舞蹈班要交学费。她没钱交学费,只好眼泪汪汪地离开了她所向往的舞蹈班。

然而,谁都没想到,一心想跳舞的女孩子,却因美国盐湖城举办的一场冬奥会,从而走上了另一条艰难而辉煌的追梦之路……

2002年,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第十九届冬奥会上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中国参加冬奥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

一举夺得了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又在女子3000米接力赛中摘得一枚银牌!两金一银,不仅实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而且在世界冰坛刮起了中国短道速滑的强劲旋风,开创了中国短道速滑的新时代!

这股强劲的短道速滑旋风,不是从别处刮起的,就是从范可新所生活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刮起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先后从七台河走出去的运动员名字吧!这里走出了四位冬奥冠军:杨扬、王濛、范可新、孙琳琳;还有八位世界冠军:张杰、刘秋宏、王伟、李红爽、孟晓雪、季雪、徐爱丽、于威。七台河,因此被人们称为“冬奥冠军的摇篮”!

七台河的短道速滑健儿们,有一众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七台河市领导对短道速滑项目也格外重视,七台河举全市之力支持短道速滑的发展。因此,七台河市体校成立了短道速滑初级班,不少孩子借此改变了命运。范可新就是其中一个。

美国盐湖城举办冬奥会时,范可新家里没有电视,她并没有看到杨扬在冬奥会上夺冠的场面。后来,她听见邻居叔叔、阿姨在兴致勃勃地谈论七台河运动员夺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她这才跑到邻居家去看电视重播。

当她看到杨扬在冬奥赛场上,高举着五星红旗,在冰场上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她心里羡慕极了。心想,我要是也能当个滑冰运动员该多好!我也要拿冠军!我也要升国旗、奏国歌……

这就是一个9岁孩子的幼小心灵冒出的第一个愿望。它看似幼稚、可笑,甚至不自量力,但它却像早晨喷薄欲出的朝阳,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她生活在一个“冬奥冠军的摇篮”里……以前,她和哥哥曾在郊外水库里滑过冰,但穿的不是冰刀,而是父亲给他俩做的木头“冰刀”,就是用两块木板安上两道铁丝,再将木板用麻绳捆在脚上,大家都叫它“脚划子”。好多孩子买不起冰刀,就穿着这种自制的“脚划子”在冰道上滑跑。她和哥哥穿着脚划子滑得特别开心,两人还经常比赛,她从不肯输给哥哥,要输了,她总是缠着哥哥再比一次,直到赢了为止。

一天,邻居的一位阿姨说,七台河市体校正在招收滑冰队员。听到这一消息,小可新立刻跑到体育场,找到正在招生的教练,第一句话就问人家:“你们这招收滑冰队员要不要交钱?”

招生的马庆忠教练笑了,说不用交钱,但要看看你的身体素质情况,看你适不适合从事滑冰运动。一听这话,小可新长舒了一口气,心想不用交钱我就放心了。之后,马教练对她的身体素质进行了简单测试,发现她的身体素质不错,跑、跳都很出色,爆发力也很强。

于是,小可新被顺利地录取了,成为七台河市体校短道速滑初级班的正式学员。马庆忠教练作为她的启蒙教练,得知她的家庭困难,还送给她一双带鞋的旧冰刀。捧着这双带鞋的旧冰刀,小可新高兴极了,晚上睡觉都放在枕边。

就这样,9岁的小可新怀着冠军梦,走进了七台河市体校短道速滑初级班,穿着母亲捡来的旧衣裤,戴着破旧的手闷子(棉手套),穿着教练送给她的旧冰鞋,踏上了短道速滑的追梦之旅,开始了她的拼搏生涯……

她觉得自己很幸运,不用交钱就进了体校滑冰队,没钱买冰鞋,马教练还送给她一双旧冰鞋。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训练起来特别刻苦,全队训练结束了,她总要比别的孩子多滑几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冰场。这种偷偷加量的做法,一直持续到今天,队友都知道她是拼命三郎。

她却说:“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练别人也练,你只能比别人练得更多、更加刻苦,才能超过人家,才能拼出成绩来!”的确,她的成绩是拼出来的。

不过,马教练送给她的冰鞋号码太大,脚底板很快就磨破了,然后感染化脓了,皮和肉黏在袜子上,晚间睡觉都不敢脱袜子。但她却一声不吭。母亲发现她脚上的脓血,心疼她,劝她别练滑冰了。她却坚决不同意,小小年纪,却表现出超常的毅力。

而且,她知道家里穷,平时非常节俭。母亲发现她用的是一块五颜六色捏成团的香皂,问她从哪儿买的。她说是捡别人用完扔掉的。母亲得知女儿捡别人扔掉的香皂,顿时就掉泪了,回去就给她买来一块新香皂。

小可新脚底板上的脓血渐渐结痂了。她的滑冰技术也像这日趋打磨的厚膙一样逐渐成熟起来,进步飞快,很快就在同期招收的小队员中脱颖而出。

(来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七台河七台河市小可
七台河嘉奖“七台河英才”
中共七台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乐享冰幸福童年
李小可作品欣赏
七台河市红旗镇:学党史悟思想 强素质促工作
Constructing refined null model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gned networks∗
推理:红颜大草莓
七台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及对策
绿色中国行将三进煤城七台河播绿——绿色中国行重走美丽七台河“引领新时代·万人唱响七台河大合唱”启动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