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淑玲:愿做大山里的一粒种子

2024-01-17黎梦荻

农家书屋 2024年12期
关键词:杨淑大山大姐

“小杨每天都笑盈盈的,事情交给她办,我们开心也放心。”村民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赞赏之意,是杨淑玲选择俯身乡土的最大收获。

从“山大”到“大山”,

情怀融入乡土气

2022年7月,杨淑玲从山东大学毕业后,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广西,入职了贵港市平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同年9月,经组织选派担任平南县大鹏镇大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从“山大”到“大山”,开启了杨淑玲的驻村工作。

刚驻村时,许多工作无法推进,杨淑玲一度很沮丧,总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走到乡亲的心里去。于是,她从走访农户的日常生活开始,主动当上了大山村的“服务员”,让她对“为民办实事”这份初心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耳朵听不清,但眼睛和手脚还好使。”有听力障碍的谢大姐一边做着手工电子件,一边说道。谢大姐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医疗费拖垮了整个家庭。当时小女儿刚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便选择了去广东打工补贴家用。如今,谢大姐每月要吃药调理身体,平时在家干农活、做手工,而丈夫没有主业,收入微薄,家庭时常入不敷出。说到这里,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或许是出于一路走来的辛酸,谢大姐的眼眶湿润了。

“您放心,只要有符合的惠农政策,我一定帮您申请。”在杨淑玲的努力下,除了已享受的低保金、残疾人补贴,谢大姐一家还申请到经营养猪场的小额信贷、产业奖补和两个女儿外出务工跨省交通补贴。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政策,谢大姐一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杨淑玲以实际行动逐渐走进村民的心里,获得了口口相传的认可。

以“真心”换“振兴”,

民生展现浓浓暖意

“一到晚上,整个村子就完全黑了,干完活走回家总感觉心里慌慌的。”“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这里,下雨天时泥点子溅得裤腿都脏了,不下雨又尘土飞扬的……”村民的意见杨淑玲都一一记在心间。

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村道缺少照明设施、夜间行走不便的问题,杨淑玲与驻村同事、村干部一次次实地勘察、协商。通过整合驻村工作经费、争取上级项目拨款和村民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道路亮化全覆盖。

教化屯是大山、罗德、花王三个村庄的道路交会点,过去教化屯运动场地由于运动设施老化,已变成村民们的停车场、晒谷地。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杨淑玲向单位申请安装一批共计3万元的健身器材。如今,崭新的健身器材吸引了不少村民运动健身,又让运动场地焕发了新活力。

八寨屯的入村道路,是大山小学上百名师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因失修造成了路面开裂。每逢雨天,孩子们总会被坑坑洼洼的暗沟溅得满腿泥。收集建议、策划方案、及早申报……杨淑玲争取到了使用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经费的批复,很快这条被诟病已久的上学路得到了整改修缮,改善了100名师生、2个自然屯、129户家庭共计500多名村民的出行条件。

路灯亮了,设施新了,道路平坦了,以往坐在“村口情报站”的大爷大妈们现在组建了舞蹈队、舞狮队,每天晚上伴着点点灯光翩然起舞;在歌舞声的伴随下,孩子们在健身运动场上肆意玩耍。村庄的面貌一点点发生改变,村民的笑容一次次舒展开来,杨淑玲心中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既“身入”又“声入”,

宣传更有共情力

在驻村工作中,杨淑玲打起了村民们休闲放松的聚集地——村口墙角边“情报站”的主意。于是便与村委会商量开发新功能,利用这个窗口举办每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户外交流的形式先后开展了优良家风宣讲、移风易俗宣讲、全民健身操活动等,带动村民参与其中,通过互动游戏与朴实话语,把树立文明新风的理念传播到群众心中,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放心上”。 当好群众宣讲员的同时,杨淑玲还认真钻研了党的方针政策,把理论精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踊跃参与各类宣讲活动与比赛。

去年,杨淑玲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00后话百年”宣讲团,她紧密联系自身经历,结合驻村帮扶工作讲述自己的感悟,宣讲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传递新时代的“大主题”。此外,杨淑玲还积极录制宣讲视频,并参与线上优秀微党课展播,讲述“大山故事”,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和好评,受益群众达3600余人次。

“小杨,我在视频号里看到你了,你讲得真好,继续加油!”每每听到村民的暖心鼓励,杨淑玲感觉底气十足、动力满满。

如今的杨淑玲,初任驻村工作人员的迷茫早已褪去,已经成长为一棵朝气蓬勃的“树木”,真正地扎根到大山土壤里。她坚信:一粒种子纵然朴素幼小,只要全力生长、脚踏实地,最终也能成为一片青山。

猜你喜欢

杨淑大山大姐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
春天的大山
晒晒我的语文作业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
你不来,我不走
大山
《我把大姐比母亲》
当“大姐”遭遇“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