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市:“四个结合” 铺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路

2024-01-17谭均丽覃峰王爱平

农家书屋 2024年12期
关键词:百色市宜居群众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四个结合”的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百色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

共绘乡村新画卷

百色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依据当地乡村不同条件,将全市1835个村分为三类实施乡村建设策略。

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重点提升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通过农文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让乡村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则重点建强公共服务设施,如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基础条件较差的村侧重整治人居环境,重点解决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问题,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百色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事项摆上群众议事桌,实现“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此举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府还探索实施了“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激励政策,以及“你拆我拆、你让我让、你捐我捐”的群众参与模式,动员群众腾出用地、拆除设施,投工投劳参与家乡建设。

这种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模式,让百色市的乡村建设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百色市田东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还有4个乡镇44个村入围了广西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名单。

补齐短板与提升服务相结合,

打造宜居新乡村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等问题,百色市健全了财政投入、用地保障等机制,持续补齐短板弱项。针对农村厕所问题,百色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率先应用手机App开展农村户厕摸排工作,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和资金保障机制。

同时,百色市推行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有效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十四五”以来,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96.3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5%的行政村。

目前,百色市加大村屯道路建设力度,实现村屯道路通达率、入户路通达率100%;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确保饮水达标率100%;还统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项目714个,建成16所农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村医覆盖率100%的目标。

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相结合,

共筑富裕新梦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百色市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

右江河谷地区重点发展芒果、秋冬菜等产业,南部重点发展桑蚕、烟叶、八角、百香果等产业,西部重点发展砂糖橘、油茶、特色畜禽等产业,北部地区重点发展猕猴桃、茶叶、生态旅游等产业。

目前,百色市已形成了13个优势特色产业,其中蔬菜、芒果、油茶、八角种植面积都超过百万亩,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同时,百色市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目前,百色市建成了 36 个自治区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村、点,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塑形铸魂与共治共享相结合,

共创新风新气象

百色市通过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引导群众完善并遵守村规民约,推行村庄保洁、公共设施管理等长效机制,形成了“美丽村屯村民共建、美丽成果村民共享、维护美丽村民共担”的激励约束制度。还采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百色市活用乡村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民俗、乡土元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乡风文明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近两年在560个村(社区)举办了500多场(次)移风易俗活动,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百色市多管齐下,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善,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全力助推产业蓬勃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悉心引领文明乡风的树立,塑造乡村精神内核。由此,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百色特色”路径,成为众心所向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百色市宜居群众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多让群众咧嘴笑
宜居大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