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保”吉林:活化利用古建筑 在保护前提下打开大门

2024-01-17吉林市委宣传部

农家书屋 2024年12期
关键词:乌拉吉林市满族

在吉林市城区内,松花江沿岸,坐落着不少近现代文物建筑。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吉林市给出的答案,是积极探索文物建筑对外开放新模式。针对沿江文物建筑的不同类型、不同状态,坚持一处一案、能开尽开的原则。为此,要协调多方力量,依法依规推进各级文物建筑向社会公众开放。

市民走进文物建筑,参观展览陈列,可以了解城市历史,追寻城市记忆,增强文化自信。文物建筑打开大门,也能有效促进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乌拉“三府”焕发新活力

位于龙潭区的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悠久,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史书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2008年,该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辖区内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国家级、省级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项。深厚的历史底蕴,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传承,使乌拉街满族镇成为吉林地区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近年来,乌拉街满族镇一直致力于镇内古建筑活化利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古建筑真正焕发新光彩。先后在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中将历史建筑保护列在突出位置,又投入专项资金编制清代建筑群保护规划,保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文化”,通过科学规划,制定镇域内古建筑发展规划,依法依规推进古建筑开发活化利用。

满族镇“三府一寺”是清代留存下来的具有满族特色的老建筑,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最久远的清真寺始建于1692年,至今已经有300多年了,最年轻的魁府也度过了120多年的岁月,它们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在默默见证着历史,传承着地域文化。可以说,“三府一寺”是清代建筑中当之无愧的瑰宝,也是打牲乌拉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

乌拉街满族镇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为了合理保护古建筑,秉持着“修旧如旧,保留原貌”的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申请各类专项资金近800万元对清代建筑群先后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工程和整体修缮工程。经过数年的修缮,“三府一寺”脱离了年久失修的窘态,恢复了昔日端庄典雅的风貌,为百年前打牲乌拉繁荣景象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今年国庆假期,当地举办了“满族古府焕新彩 乌拉风情迎客来”三府开放仪式和《少年乌拉梦》开机仪式,其间,组织满族珍珠球、萨满舞、满族秧歌、满族服饰秀等满族文化展演1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逾1.7万人次,接待游客达到历史高位。

“‘三府’作为一张乌拉街满族镇的文化名片,它的开放对于介绍乌拉的历史,讲解乌拉的文化,推荐乌拉特色美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达成了让‘三府’清代古建筑群活起来的阶段性目标,焕发出乌拉街古建筑的新活力,实现了乌拉街满族镇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乌拉街满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市政府2号楼“大门敞开”

夜晚漫步松花江畔,市政府2号楼是一栋亮眼的建筑。它是已经登记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原吉林省警务厅旧址,一直以来作为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楼使用。

为了给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处历史文化时尚地标,吉林市将此三层办公楼全部腾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适当装饰装修,为三层楼赋予不同功能:一楼被打造为文创中心,同时作为松江中路旅游观光线路的温馨驿站;二楼设置吉林建制展览,借历史脉络再现吉林行政中心变迁历史;三楼则被打造为民国风格的餐饮服务中心。

“为了恢复古建风貌,把市里的机关部门全部搬出来,重新装修对外开放,这里能参观、有特色餐厅,还能买文创产品,真的很不错。”一位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不忘为市委、市政府点赞。

让文物古建再现光彩

目前,吉林市有不可移动文物20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全省的四分之一,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诸多种类;馆藏可移动文物3864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件(套)、二级文物28件(套)、三级文物1218件(套)、一般文物37379件(套)。

吉林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持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断加强制度设计和精准管理,提升文物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推动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近三年,吉林市共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500余万元,实施了龙潭山山城等11项文物保护项目工程。其中,2021年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13万元,实施了吉海铁路总站旧址抢险修缮项目。今年,争取到吉林文庙古建筑油饰保护修缮工程国家专项资金736万元;吉林文庙、吉林机器局旧址本体修缮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争取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资金520万元,建设吉林市博物馆、文庙博物馆、满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及吉林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的综合保护能力。

吉林市借鉴河长制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改革措施,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文物长制。2020年以来,在市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吉林市制定并实施《吉林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和《吉林市文物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建立起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物长组织体系,覆盖全市所有县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明确文物包保责任名录,确保每一处列级文物都有文物长包保,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属地负责、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机制。吉林市文物长制做法被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吉林省加强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市的文物真正被“用”了起来,文化、文物、旅游实现了深度融合。据统计,2024年春节以来,全市各类博物馆、文物开放场所,接待游客数量近100万人次,接待观众量和外地游客量均创历史新高。

猜你喜欢

乌拉吉林市满族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打牲乌拉的贡品文化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甜甜的乌拉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