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挖掘中保护 在利用中传承 吉林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保护传承高地

2024-01-17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农家书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吉林市旧址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延续中华历史根脉的宝贵财富。吉林省吉林市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东北亚历史文明的代表性城市。

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

做历史文脉的“坚定守护者”

做“实”文化遗产的保护。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机制。明确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各有关部门、文物管理使用者“四个层面”的工作职责,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制定文物工作会议、安全检查巡察、联合督查检查、教育培训、义务监督员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做到文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吉林省文物保护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监管等方面加强对文物工作的保障,强化源头治理,依法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形成合力抓好文物保护。

做“活”文化遗产的弘扬。及时更新健全各类文物名录,完善保护利用设施,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要求,依法划定并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推进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安防、消防、防雷等工程和移动文物数字化、预防性保护、文物修复项目。加强文物保护宣传,依托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博物馆宣传平台等多种渠道,利用好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时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物资源宣传,提升市民文物保护法律意识,在全市积极营造“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珍爱文物、传承文明”的文物保护氛围。

做“久”文化遗产的传承。积极开展西团山文化、夫余文化、高句丽、渤海、辽金、明清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动东北抗联考古遗址调查工作,鼓励相关课题立项,确立吉林市历史文化在省内、全国、东北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吉林市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积极落实人员编制,培育充实文保研究、文博展陈、讲解员等一线岗位。适时开展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业务技能课堂等培训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文物工作队伍,为吉林市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以打造“博物馆之城”为核心,

做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者”

积极开发重点项目。按照“知识与文化并重、公益与市场兼顾,文旅一体、商旅融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文物资源,完善文博场馆对外展示、业态服务等功能。围绕“吉星之旅、梦幻星城”,全面提升吉林市博物馆,立足打造吉林陨石IP品牌,做好陨石科普、教育和研究工作,讲好陨石故事,积极开发陨石研学旅行活动,逐步增加互动、沉浸式体验项目。增设天文馆,深挖城市内涵、优化展览动线、拓展多元业态、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一处一案、应开尽开的原则,积极组织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校史馆、厂史馆等向社会公众开放。依托吉海铁路旧址、吉林机器局旧址、张连山府邸、吉林省城自来水厂旧址、吉林将军府旧址、东团山遗址、西团山遗址、小白山遗址、江南区政府办公楼旧址、乌拉三府旧址等文物遗址、闲置厂房,重点打造11个文博场馆。

持续推进挖掘与展示。深入挖掘吉林市历史文化,全面展示城市的文明起源、历史脉络和辉煌成就。积极完善藏品征集,强化地方满族民俗、红色革命文物等相关藏品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集,支持各类机构及个人捐赠文物、资料、标本等,发挥国有博物馆服务功能,对具备展出条件的藏品免费提供展览场地。计划引进阜阳博物馆《冯文光书画展》、宜春博物馆《陶器专题展》两项展览;输出《满族绣品展》赴仪征博物馆、阜阳博物馆、宜春博物馆巡展。推出《百折不挠 精神永铸——吉林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展》《馆藏银饰展》两项展览。全力推进《吉林市历史陈列》《吉林市城市供水发展历程专题展》和张作相官邸旧址展览、丰满水电博物馆展览的展陈提升建设。

因地制宜做好活化利用。延时开放吉林市博物馆、文庙博物馆、满族博物馆、吉林机器局旧址等文博场馆,增加免费讲解场次,开展旅拍、换装、“石来运转”等服务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广大观众、外地游客的参观需求。启动“博物馆+”模式,建立博物馆快闪、流动微课堂、文创体验中心等,发展博物馆+“京剧、影视、IP运营、在线直播”等文化产业,推动博物馆与周边旅游、商业融合发展,扩大城市文化新空间,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推进馆校合作共建,开发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开展博物馆进校园、走进家庭教育、博育系列教育活动,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

培育推广吉林特色文化品牌,

做文化遗产的“大力弘扬者”

扭住核心建品牌。按照“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转角有景”“乡村文化”“红色吉林”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要求,围绕吉林市的特色人物、工业文明、红色历史、满族文化及东北民俗等主题,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

培育特色树品牌。根据文物价值内涵凝练主题,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有机关联、串珠成链,促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人世间》等全国热播的、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依托吉林特有的工业遗迹、红色遗迹,打造以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蒿子湖东北抗联营地等为支撑点的红色旅游线路;依托吉林文庙等文物资源优势,打造研学旅游线路。

创新推广传品牌。通过举办雾凇冰雪节、开江鱼美食节、文庙祭孔、陨石IP论坛、文创产品博览会等大型文博节事活动,努力将陨石、雾凇、松花湖、明清船厂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IP品牌,不断提升吉林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庙祭孔、颁金节等重大节事活动,力争月月有活动,大力推广吉林市文博品牌,讲好“吉林故事”。广泛开展公众考古和学术交流活动,普及文物知识,培养“文物网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未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肩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职责与使命,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大关系,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切实把它们保护好、传下去。

猜你喜欢

吉林市旧址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