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李克特量表的职教高考内容改革现状调研与优化对策
2024-01-17刘英霞
刘英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职业教育作为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急需建立起和普通高考同等效力的职教高考制度。近年来,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备受关注。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了“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从而为“职教高考”改革提供了法理依据。《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五项重点工作中要求“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职教高考改革已经被放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上。
考试内容是根据社会需要对受试者设计的评估操作体系,是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是根据考试目标和考试性质,针对考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结合具体考试方式而确定的考核范围及要求。[1][2]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对职教高考的科目设置、分数分布、命题难度等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深化职教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对策,抓好人才“入口”,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一、研究设计
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要服务高职学校和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需要,同时要符合学生学科性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研究将以山东省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李克特量表,对职教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一)李克特量表构建
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个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对应的分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用以表明被调查者对某一陈述的态度强弱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本研究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与职教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聚焦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和形式,分高职教师、中职教师、高职学生、中职学生等四个维度分别进行调查。由于本研究政策性较强,因此,李克特量表采用6点计分法,增加“不了解”的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无所谓(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不了解(0分)。从以下10个问题设计李克特量表,如表1所示,并形成调查问卷,由参与调研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表1 关于职教高考考试内容的李克特量表
(二)调研设计与对象
调研抽样选取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山东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山东省优质高职学校、普通高职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山东省示范中职学校、普通中职学校等17所不同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教师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进行实地考察、座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发问卷,并进行现场答卷,确保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220份,其中,高职教师问卷111份,中职教师问卷404份,高职学生问卷2240份,中职学生问卷1449份。去除16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04份,回收率达到99.61%。研究共涉及4204位调研者,其中,男性共2021人,女性共2183人,比例大体相当,满足统计学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调研人群统计学分析表
(三)调研信度分析
对回收数据计算克隆巴赫系数,用以测量调研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数α的计算公式为:
(1)
其中,K为调研题目数,Si表示所有被调研在第i题上的分数差异;Sx表示所有被调研所得总分的方差。通常,α>=0.9,信度优秀;0.7=<α<0.9,信度好;0.6=<α<0.7,信度可接受;0.5=<α<0.6,信度弱;α<0.5,信度不可接受。
根据公式(1)进行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系数α=0.958>0.9,调研数据信度高,从而能有效保证后续调研结果的分析准确有效。
二、现状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24.0软件对回收的4204份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别探究高职教师与学生、中职教师与学生对职教高考内容改革的认同度。从数据分析看,不同的调研对象对关于职教高考内容的认可程度有所差异,个别问题态度差异性较大,总体来看,中职学生认可度较高,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调研对象对不同问题的态度
对每个问题的具体得分进行分析发现,最大值为4.5,最小值为3.4,均值为3.9,认可度较高。为分析每个问题的态度差异性,计算不同调研对象得分的方差,最大值为0.0999,最小值为0.0016,不同调研对象对问题8(使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的态度差异性较大。
(一)职教高考认可度
1.对职教高考选拔人才的公正性认可度较高,中职学生明显高于高职学生
调查数据显示,45.54%的高职学生、74.47%的中职学生、59.46%的高职教师和64.11%的中职教师对“职教高考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保证了职业教育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的公正性”持“非常同意”的态度,在6种态度中占比最高,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认可度远远高于高职学生。持“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态度的占比相对很小。值得注意的是,7.86%的高职学生、2.62%的中职学生和3.22%的中职教师选择了“不了解”,说明职教高考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
2.对职教高考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吻合度基本认可,高职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度有差异
高职学生、中职学生、高职教师、中职教师等不同调查主体对“‘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内容与学生(我)实际学习内容吻合”持“非常同意”态度的占比分别为36.47%、66.74%、39.64%、52.72%,“同意”与“非常同意”的占比基本持平,2.54%的高职学生和3.60%的高职教师持“不同意”态度,认为考试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吻合度不高,如图2所示(图中,1代表“非常同意”,2代表“同意”,3代表“无所谓”,4代表“不同意”,5代表“非常不同意”,6代表“不了解”,下同),因此,在职教高考内容改革时要格外关注教、考和学的关系,做好考学一体化。
图2 对职教高考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吻合度的差异分析
(二)职业技能考试内容
1.总体认为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合理,高职教师认同度最高
《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提出“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职业学校师生对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的认同度总体较高,持“非常同意”和“同意”态度的占比均超过80%,高职教师的认同度最高,达到91.89%。
2.认为职业技能考试内容与职业岗位基本契合,部分学生不了解
高职学生、中职学生、高职教师、中职教师等不同调查主体对“公布的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试内容与职业岗位契合”的态度占比均超过90%,其中,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师的认可度高于高职学生和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有8.44%的高职学生和3.11%的中职学生选择了“不了解”,需要在职业技能内容改革中增加开放性,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由企业全程参与到考试内容改革中。
3.技能考试的内容整体能反映学生实际水平,中职学生认可度最高
36.03%的高职学生、66.94%的中职学生、37.84%的高职教师和53.22%的中职教师对技能考试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持“非常同意”态度,中职学生认可度最高。但是,有7.05%的高职学生和8.11%的高职教师选择了“不同意”,说明对职业技能考试的内容能否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认同度有一定差异,需要在职业技能考试内容改革中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和可测性分析,使考试内容满足难度和区分度要求。
(三)文化素质考试内容
1.基本赞同文化素质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英语、数学,学生认同度高于教师
从“文化素质考试的科目设置为语文、英语、数学三门”的态度看,高职学生、中职学生、高职教师、中职教师持“非常同意”的态度占比分别为36.56%、66.18%、35.14%、50.74%,其中,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师的认可度均超过50%,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的认可度高于高职教师和中职教师;同时,有5.71%的高职学生、2.90%的中职学生、9.01%的高职教师和3.71%的中职教师选择了“不同意”,说明学生虽然对文化素质考试科目设置赞同的比例较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意现象,需要在职教高考的考试科目改革上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2.对文化素质考试科目分数设置存在不同态度,中职学生认可度最高
目前,山东等省份文化素质考试的科目分数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调研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的认同度分别为73.79%和85.89%,高职教师和中职教师的认同占比分别为81.08%和81.19%,但是,另有8.57%的高职学生、5.11%的中职学生、11.71%的高职教师和8.66%的中职教师选择了“不同意”,相对其他几个问题占比较大。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文化素质考试的科目分数分配还存在不同意见,应该在考试内容改革中引起足够重视。
3.文化素质考试命题难度基本适度,中职师生认同度高
职教高考的难度受被测试者个体特征、测试方式、测试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调研数据显示,64.87%的中职学生和50.74%的中职教师持“非常同意”的态度,高职学生和高职教师和对文化素质考试命题难度的认可度分别为36.07%和31.53%,均远远低于中职学校。另外有2.99%的高职学生和2.70%的高职教师持“不同意”态度,9.42%的高职学生持“无所谓”态度,7.46%的高职学生选择了“不了解”。说明教师和学生对文化素质考试命题难度基本认可,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文化素质考试难度持有一定否定态度,需要在内容改革中加强对高职院校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
4.中职师生赞同使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高职师生则持有不同态度
从调研结果看,88.47%的中职学生、84.91%的中职教师对使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持“非常同意”“同意”的态度,明显高于高职学生70.18%和高职教师71.17%。另有6.79%的高职学生、2.69%的中职学生、21.62%的高职教师和5.69%的中职教师选择了“不同意”,2.10%的高职学生和3.60%高职教师选择了“非常不同意”,如图3所示。说明高职师生尤其是高职教师对使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认同度较低,需要在职教高考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确保职教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图3 对使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认同度差异分析
5.对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的认可度差异性较大
数据表明,高职学生、中职学生、高职教师、中职教师对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持“非常同意”“同意”态度的占比分别为72.54%、84.12%、81.08%和80.21%,持“不同意”态度的占比分别为6.61%、3.66%、14.41%和5.94%,说明职业院校师生对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文化素质考试持有一定的否定态度,急需在更加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优化考试科目和形式。
三、职教高考考试内容优化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就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形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职教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在国家及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通过调研也发现,职教高考内容改革在科目设置、分数分配、技能考试与岗位适配度、文化素质考试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职教高考内容改革框架设计下,进行职教高考内容改革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政策引导和整体规划,多方协同联动,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不断完善考试内容。[4][5]
(一)强化政策引领,确保职教高考的权威性
职教高考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制度设计,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层面,一是加大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将职教高考制度纳入省级职教法内容,做到改革有法可依;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和权威解读的形式,强调职教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和省统筹,尽快建立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国家财政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其他组织以多元化的形式投资,保证职教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提高考试内容的公平性。坚持开放性和公平性原则,根据考试标准,政府主导分专业建设试题库;建设命题专家库,优化命题专家队伍,建立常态化的培养机制,提升命题人员专业素养,增强命题的科学性;兼顾职普融通,使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普通高考具有同等公信力,确保职教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三是编制考试质量评价报告。国家和省层面每年编制职教高考质量评价报告并公开发布,由各省考试组织部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等,分专业、分类别研究每年职教高考数据,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更好促进考试内容改革。
(二)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考试内容的适应性
职教高考内容改革从宏观上表现为考试科目的改革,从中观上表现为考试科目内容的改革,从微观上表现为命题内容的改革。以技能考试为例,从考试的科目来看,职业技能考试科目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如,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采用省级招委会统一组织,高职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的方式。针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可以采用参加省级招委会或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的方式等。从考试科目内容来看,根据不同专业特征设计差异化的考试内容。可以根据高职专业大类,针对不同生源群体,统一制定职业技能考评方案和考试内容,其中,专业基础理论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专业知识为基本依据,重点考察综合专业能力。技术技能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为基本依据,以操作考试为主。从考试命题内容来看,要注重岗位技能和通用技术的考量。深化职教高考内容改革最终是要通过命题工作实现,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具体呈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类型特征,因此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选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目标要求,注重考试内容要与培养目标统一,从知识、能力、素质等维度明确了职业技能测试目标。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选拔适应需求的人才
高职院校是职业技能考试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职教高考的受益方,深化职教高考的内容改革,首先要明确专业人才选拔目标。每个专业要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选拔能力与素质要求,使考试内容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求。校企协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为职业技能考试内容改革创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其次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和命题能力,使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衔接。针对多元化的职教高考生源,引导教师在考试内容命题时要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以实现因材施考,确保考试内容符合选拔人才的特征,同时要确保每个专业考试内容的难度、区分度大体相当,提高考试内容的可测量性,为考生搭建成才立交桥。
(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提高职教高考的认可度
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因此,职教高考的内容改革要发挥社会各方的协调效应,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到职教高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职教高考的认可度,并为职教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建议,保证职教高考的权威性。同时,社会各界要深度参与到职教高考全过程,从考试科目确定、考试标准制定、考试命题过程等构成协同发展格局,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