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专业课程学习相互关系的研究

2024-01-17李晓敏李博杨影马小卫闫鹏毕丽艳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专业知识专业课程

李晓敏 李博 杨影 马小卫 闫鹏 毕丽艳

(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烟台 264000)

我国中长期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大学生群体具有可塑性强、群体数量大的特殊优势,这一群体是我国潜在的创新力量。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由教育部在“十二五”时期开展,其目标在于提升高等学校对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化意识,革新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学生练就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且提高以创新为基础向创业转变的能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2]。高校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大学生本身创新思维活跃。目前研究[3]表明,创新行为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产生新想法、促进想法传播和实施想法。在创新训练项目中,能够更多地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产生、传播、实现新思路。因而在项目选择过程中,注重项目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对个人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科学性和成功率,而且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4]。朱燕华[5]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学生全部认为创新创业类项目有助于专业课程学习,并且超过98%的学生在项目中运用了专业知识。本文以滨州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创新训练项目与专业课程学习成效的关系,旨在为医学技术类学科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创新训练项目选题等方面提供参考。

1 专业课程体系下的创新训练项目

滨州医学院自2013年开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招生,是全国首批开设和招生该专业的本科医学院校之一,开拓“1+X”即毕业证+若干技术资格证的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良好专业素养,能在医疗单位、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从事听力和言语障碍人群筛查、诊断、评估、康复训练、教育及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人才应当具备仁者情怀、智者才学、精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素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能够对标人才培养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根据最新版《滨州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办法》,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整体流程主要包括:①项目申报。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登录我校管理系统进行填报;经指导教师签署推荐意见后,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进行审核初评,推荐优秀项目;学校对推荐项目进行复评,确定并公示立项名单,择优推荐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参与上级部门评审。②项目过程。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开展期间至少提交2次季度报告,督促并指导项目顺利开展;学校在项目周期过半时开展中期检查,经初审、复审后公布检查结果。③结项验收。负责人登录平台填报项目结题材料,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提交学院初审,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在全校范围公示。不同级别创新训练项目结题标准简述见表1。

表1 不同级别创新训练项目结题标准简述

我校基于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滨州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2020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包括听力学基础、言语科学基础、诊断听力学、嗓音障碍治疗学、内耳前庭功能评估与康复、构音与音系障碍治疗学、耳鼻咽喉科学等。同时还具有包括专业综合实践(Ⅰ~Ⅳ)以及毕业实习在内的专业集中实践课程。为使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设立了众多选修课程,包括人工听觉植入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学、神经科学、自闭症研究进展等。

对于专业必修课程听力学基础,其目标是学习并应用听力学的基础知识、听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诊断听力学旨在听力学范畴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评估方法检测听觉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基于上述两门课程,学生运用纯音测听技术结合听力损失分级开展“青少年听力状况及听力健康关注度的调查”项目。“听力健康与营养的科普软件的研发”从听力保健的角度出发,结合耳部按摩调节机体内耳环境、改善耳部循环。其他项目及依托课程见表2。

表2 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教育和依托课程的对应关系

2 创新训练项目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

专业课程学习是创新训练项目的支撑,创新训练项目对专业课程学习具有深化作用,把握好创新训练项目、专业课程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项目和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至关重要。将专业课程学习作为创新训练项目来源,使创新训练项目成为专业实践的有效实现途径,有利于实现“专业支撑项目,项目深化专业认知”的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

2.1 专业课程学习支撑创新训练项目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创新训练项目的重要基础和灵感来源。借助政策支持、学校资源、教师指导,抓住创新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与创新实践相揉合,既能增强项目专业性,又是对本专业知识认可度的体现。

在“青少年听力状况及听力健康关注度的调查”项目中,其技术支撑源自诊断听力学课程中的纯音听阈测试。依据测试要求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收集受试者在常规频率范围(125 Hz~8 kHz)的纯音听阈作为项目关键数据,并且依据《2021年WHO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的要求划分青少年听力损失程度[6]。诊断听力学中纯音听阈测试、听力图判读等知识正是“青少年听力状况及听力健康关注度的调查”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支撑,基于专业知识背景下的创新训练项目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专业性。

“HLR——全国首个听言康复助理App构建与推广”项目,在综合分析我国康复需求比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听言康复助理App的创意点。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分享有关普通儿童、特殊需要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话题,其中涉及耳鸣、梅尼埃病、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呼吸与言语、口唇部运动障碍评估等专业知识作为项目支撑。在充分分析专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实现专业指导对康复需求的满足。

2.2 创新训练项目深化专业课程学习

2.2.1 促进专业知识巩固拓展和实践运用

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过程中,参与者为发挥自身优势、保证项目专业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题目。通过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解读,本专业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既强调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同样重视实践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延伸。创新训练项目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效果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因而,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对促进专业知识巩固拓展和实践运用十分重要。项目提供了知识运用的空间,是能力训练的途径,同时也是专业认可度的温床。

“听力健康与营养的科普软件的研发”涉及众多听力健康与营养课程专业知识的科普,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铁和镁元素等不同营养素对降低听力损失患病风险的影响[7];抑郁、噪声暴露、尼古丁等对听力则会产生进一步损害[8]。该项目十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及灵活运用。科普内容的输出需要参赛者掌握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在具备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能够浅显易懂,实现科普的意义。

“不同情感下元音基频参数特征分析及其在合成语音情感识别中的应用”项目致力于探究不同情感背景下的言语差异,提高人机交互中的情感识别。参赛者结合所学最终确定包含a、o、e、i、u 5个元音音素的语料。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数据与情感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实现了对平均言语基频、言语基频范围和基频变异量等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运用,使专业所学真正走入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校园噪声环境对大学生听力的影响”项目涉及听力学基础和诊断听力学两门课程,是声音的度量、纯音听阈测试章节的联合运用。数据采集过程中部分受试者会涉及到扩展高频(9 kHz~16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在常规频率范围(125 Hz~8 kHz)纯音听阈测试学习基础上起到了拓展作用。通过Hearlife微信小程序和环境噪声测量获取受试者的听力状况和日常环境噪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得参与者熟练掌握了纯音测听技术的步骤、声级计的使用。根据听力损失分级分析受试者听力图并判断受试者听力损失程度,有效提高参赛者对听力图的解读能力。项目为参赛者提供了纯音听阈测试、声级计使用、听力图解读等实践机会,为巩固所学起到了良好作用。

2.2.2 丰富专业课程学习模式

参赛大学生在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组队参赛。团队学习模式既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教学类似,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团队学习模式下参赛成员相互探讨不仅有助于强化专业知识记忆[9],而且更易于交换想法,形成思维碰撞,从而产生创新点。

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10],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形式克服了“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11]。与日常分组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团队学习形式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更强,即教师对于学生疑问的解答更具针对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更具高效性,同时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点并准确指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所侧重。

“自闭症青年语言要求能力的探索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与患者协同配合进行评估,针对其评估结果设计对应的行为矫正课程;再通过构建不同的场景进行情景式教学,激发患者学习兴趣实现与参赛成员的配合。将专业知识融入不同情景中既能使患者注意力增加,同时可以丰富参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将来处于工作岗位时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项目成员直接面对自闭症患者进行评估和矫正训练时,最可能会出现患者不配合的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实现高效学习、互动学习。

以“青少年听力状况及听力健康关注度的调查”项目为例,通过沟通探讨、文献检索发现对青少年群体听力健康关注尚未深入。参赛成员通过文献查阅、组内商讨、咨询指导教师等方式,最终确定调查对象、测听方式和结果运用3个项目创新点。缩小目标人群,从青少年的角度研究听力健康水平及其态度。通过分析青少年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总结听力保护的方法,提高青少年听力保护意识,最终达到预防听力损失的目的。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对项目创新点、整体思路、结果处理等多个方面给予指导。

3 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22年11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22〕10号)[12],我校75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在立项数量和高层次项目立项率方面均取得历史新高。同时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实践体系建设缺乏。我校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宣传引导,但创新创业课程向实践体系的过渡还存在壁垒,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积累,更倾向于选择创新训练类项目。学生对于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不高,存在不敢参与甚至不会参与的问题。

(2)专业顶层设计不完善。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已经完善,但是缺乏细化到专业层面的指导课程,加之教师在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的情况之下,对学生的引导相对缺乏[13]。学生在选题过程中过分强调创新而忽略与专业结合,容易造成学生盲目选题,导致项目可行性差、项目落地执行困难的问题。

(3)学生参与积极性低。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客观了解,认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必要性[14]。也导致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而放弃项目,对参赛项目中的困难没有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出现心态和意志不坚定、计划不能坚持、仅一时热情情况[15],导致项目半途而废。

4 改进措施

结合上述问题,从高校组织管理、专业顶层设计、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进一步落实“兴趣驱动、专业结合、强化实践”的工作原则,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高校注重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采取开放实验室、开展实践经验分享会、举办创业实践体验活动等措施创造多样创新环境,拓宽学生实践经验获取路径并增加实践体验机会;使学生建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全面认知,真正实现创新向创业转变;促使兴趣成为第一驱动力,鼓励学生克服不敢参与、不会参与的心理。

(2)专业顶层设计层面要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从多个方向发力向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点汇聚,利用培养方案对课程建设的统领作用,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学时;通过增加教师数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项目指导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及落地执行,增强项目专业性,鼓励学生在项目中总结经验。

(3)学生自身要加深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有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项目中的压力和困难建立心理预期,提升心理素质、问题处理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实力;加强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注重提高个人创新创业能力;合理安排和规划时间,减少与日常学习的冲突,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使项目正常推进。

(4)创新项目提升的同时,应遵循“专业支撑项目,项目深化专业认知”的目标。可以通过专业创新课程开设、教师引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可度等方式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作为创新依据,在项目中实践专业知识;在参赛过程中,真正做到以赛促学、学以致用。

5 结 语

目前,我国的听力学专业人才极度匮乏。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致力于关爱残疾人群,通过培养更多创新专业人才,为听障人士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服务,努力让残疾群体通过听说交往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重要执行群体,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创新创业项目相融合能够极大地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对近年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创新训练项目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指出项目进展中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旨在促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切实有效地提高医学技术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并为医学技术类学科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思路。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切入点,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思维,致力于向社会输出更多专业硬、创新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为缩小康复需求比差距做出贡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晓敏:提出、设计研究命题,调研创新创业项目,撰写论文;李博、杨影、马小卫、闫鹏:撰写论文;毕丽艳:提出、设计研究命题,提供与分析创新创业项目。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专业知识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探索研究——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双语字幕视频压制为例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美国与缅甸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1980-1988年项目回顾兼未来展望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