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

2024-01-17张逸城韩一溥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工资

张逸城 李 跃 韩一溥

(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市 050061)

一、引言

工资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关键要素,不仅体现了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工资制度,特别是最低工资制度,成为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免受剥削性工资做法的侵害,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实际上,自19 世纪末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率先设立最低工资制度以来,该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一种制度安排。最低工资制度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确保工人获得最低的劳动报酬,满足其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对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劳动力市场规制的手段,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福利、企业行为决策、健康和教育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1]

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制度化是其与其他市场部门区别的显著特征。这种制度化体现在工会的存在、劳动法条例的规定、工资指数化机制的应用以及最低工资法的执行等方面。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协商和谈判过程促进公平工资和福利,确保工人获得合理补偿。劳动法为劳动市场提供了法律框架,规范雇主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指数化机制则调整工资水平以反映通货膨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从而维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最低工资法则确保了基线工资标准的设立,防止低薪劳动力的剥削。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复杂且因地制宜。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最低工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劳动市场的特殊性,加上各地区之间最低工资标准的差异,使得研究这一议题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在全球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后果,以期为最低工资制度的设定和调整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全面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本研究希望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复杂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最低工资的社会经济意义:深入探讨与理论框架

最低工资制度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影响远超出简单的经济补偿范畴。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市场干预机制,旨在调整劳动市场的供需平衡,防止低薪劳动力的市场失灵现象。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最低工资被视为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涉及到劳动市场的工资决策,直接影响工人的边际生产力。根据劳动供给曲线理论,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劳动供给,但同时也可能减少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影响就业水平。此外,根据效率工资理论,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短期来看,由于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限制,最低工资上调首先可能引起的不是就业变化,而是工资变化,即工资水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力工资会被提高到新的最低工资水平,从而产生截断效应。其次,厂商为了维持工资的行为激励效应,会刻意在低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之间维持一定的工资差距。因此,最低工资在提高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同时,还可能会推动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最后,提升后的最低工资可能超过了部分非劳动参与人员的保留工资,从而吸引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增加个体劳动供给。

中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调整成为可能。因此,厂商可能会通过改变不同类型劳动力雇佣数量和工作时间的组合以最大化利润。这一调整可能直接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和工作时间并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收入。其次,对低技能劳动力数量的调整还可能会影响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最后,由于家庭是不同类型劳动力的组合,为了保持家庭消费不发生较大变化,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变化可能会迫使同一家庭中高技能劳动力改变劳动供给,从而引起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变化并进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长期来看,如果个体在生命周期的较早阶段就暴露在最低工资的影响下,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在职培训和人力资本积累,并进而对个体的工资获取能力和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2]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直接的经济影响上,还涉及更广泛的社会福利和市场运作层面。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作用需要从多个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福利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最低工资制度的复杂性和双刃剑效应对于制定有效且平衡的劳动市场政策至关重要。

在探讨最低工资的社会经济意义时,必须考虑到它在不同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及其对实际市场的影响。对最低工资制度的早期讨论中,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提出的观点认为:“如果最低工资法有任何影响,那么它们的影响显然是增加了贫穷。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制定一个最低工资,但要求雇主按照最低工资雇佣所有以前在最低工资率以下被雇佣的人是很难的,因为这显然不符合雇主的利益。”[3]。卡德与克鲁格在《最低工资与就业》中的研究提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最低工资法不仅提高了当地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还提高了原本工资高于最低工资的工人的收入;二是大多数低工资人群的就业情况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们调查了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400 多家快餐店,尝试评估1992年4 月1 日新泽西州最低工资从每小时4.25 美元提高到5.05 美元的效果,以了解最低工资提高后新泽西州的就业增长是否放缓,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这样的。[4]在某些情况下,最低工资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反而可能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甚至对原本工资高于最低工资的工人的收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理解最低工资的社会经济意义时,需要结合这些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弗里德曼的观点可能在高度竞争的劳动市场中更为适用,而卡德与克鲁格的结论可能在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

因此,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全面考虑最低工资制度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复杂影响,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和平衡的最低工资政策。

(二)最低工资对就业市场的多维影响:理论和实证的综合分析

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多维和复杂的,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的多个方面。在理论上,最低工资的影响可以从劳动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经典的劳动需求理论,劳动市场遵循供需法则,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因为雇主可能会因为成本增加而减少招聘或裁减员工,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和低技能工作领域。

从供给侧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特别是对于那些边缘劳动力,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鼓励他们进入或重返劳动市场。这种增加的劳动力供给,理论上,可以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劳动市场的过度拥挤。

在实证研究方面,最低工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非一致。例如,一些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最低工资的提高并未显著减少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中。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些市场中,雇主拥有更多的定价权力,因此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不会直接导致显著的就业减少。然而,其他研究则显示,在高度竞争的劳动市场中,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会对低技能工作的就业机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Reconciling the Evidence of Card and Krueger (1994) and Neumark and Wascher (2000)中,Olli Ropponen 提出了一个基于餐厅位置和需求侧效应的新解释,即最低工资的增加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了对餐厅服务的需求,导致就业增加。这一解释假设小型餐厅主要位于低收入社区,而大型餐厅位于收入较高的地区。[5]这篇研究用灵活的估计量分析显示,最低工资对大餐饮店就业有负面效应,因为其高收入客户不受最低工资影响,所以就业规模不变。但对小餐饮业,排除垄断竞争因素后,最低工资对低收入就业有正面效应。

此外,最低工资的影响也受到市场特定因素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在劳动力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中,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不会显著减少就业机会,因为雇主对工资的变化不那么敏感。相反,在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中,最低工资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显著的就业减少。

因此,最低工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的问题。政策制定者在考虑调整最低工资时,需要权衡其对劳动力供需、劳动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以确保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果。通过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见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最低工资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多维影响,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劳动市场政策提供支持。

(三)最低工资政策的经济后果

最低工资政策的调整通常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就业影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导致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而裁员或减少招聘,从而可能会导致就业水平的下降。然而,这种影响并非绝对,因为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僵硬性时,适当提高最低工资并不一定会增加失业率。

其次,最低工资政策可以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减少贫困现象,这对于推动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尽管如此,提高最低工资也可能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采用新技术。

最后,提高最低工资能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内需和经济增长,这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提高最低工资通常会对总体工资水平产生溢出效应,因为它鼓励其他工人群体争取更高的工资。研究结果显示,提高最低工资对男性和女性的工资都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男性的工资溢出效应可能达到最低工资的1.50 倍,而女性的工资溢出效应可能达到1.25 倍。[6]

(四)工会在劳动市场中的功能

工会在劳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集体协商,工会能够与雇主协商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工会还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通过组织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此外,工会为职工提供法律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其合法权益。工会还负责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促进职业发展。在处理劳动争议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工会的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提高最低工资对影子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经济分析

(一)影子经济的增长风险与提高最低工资的经济学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可能在影子经济中引起波澜,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运营中。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企业可能选择非正式雇佣,以规避更高的成本和法律约束。这种做法加剧了非正规经济的扩张,导致工人失去法律和社会保障。然而,提高最低工资也能激励原本不活跃的劳动力重新进入市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收入,从而增强整体劳动力供应。

提高最低工资对影子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多元化的经济现象,受到经济结构、劳动市场条件和国家政策的综合影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促使公司减员以应对成本上升,而在非竞争市场中,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不会显著影响就业。例如,如果某个市场上只有一家雇主,那么该雇主可能会制定低于市场工资水平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最低工资政策可能提高工人收入而不降低就业,因为较高的工资可以吸引更多的工人,从而增加就业机会。[7]

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在最低工资提高对就业、企业和整体经济的潜在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他们应该评估提高最低工资可能对影子经济造成的潜在后果,确保高工资的好处不会被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所抵消。此外,政策制定者应根据每个国家的特定劳动力市场动态和经济状况来调整政策,同时考虑到促进体面工作、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多方面因素,政策制定者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应对最低工资调整带来的复杂性。

对发达市场经济体的研究表明,提高最低工资可能对劳动力需求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最低工资增加10%可能导致就业率下降1%至3%。[8]一些学者还强调了最低工资上涨对低工资工人就业率的实质性影响。他们通过计算确定了低工资工人就业率的弹性系数在0.4 到0.5 之间,这意味着最低工资的变化会相应地影响他们的就业率。

(二)就业影响的区域和行业差异:全面考虑整体经济情况

研究表明,就业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研究可能忽视了那些难以承受不断上涨工资成本的企业,尤其是依赖低薪劳动力的小型企业。全面分析需要包括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此外,提高最低工资还牵涉到雇主如何应对成本上升的多种策略,进一步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

(三)评估最低工资政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尽管在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中,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动态的影响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研究人员通常能够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些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往往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如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它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最低工资的显著提高。在这些国家,最低工资的增加主要对小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农业。劳动力成本在这些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比较高。

然而,尽管最低工资的增加可能对某些行业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显示,它并未导致整体就业率下降。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快速发展,并且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如耐克公司在该国的工厂中,劳动力成本仅占总成本的4%。

综上所述,尽管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存在负面影响。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因素复杂,无法一概而论。在评估最低工资政策影响时,需考量多方面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研究。这突显了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深入研究重要性,同时表明提高最低工资的影响因国而异,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相关。最低工资代表工人所需最低收入,但其水平设置需因地制宜。

(四)河北省最低工资的调整和对脆弱群体的影响

河北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于2004年3 月1 日起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至2023年期间,每三到四年进行修订,并与工资指数同步调整。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对最低工资进行了多次修订,还对国家雇员的工资、养老金和津贴进行了指数化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最低工资经常进行修订,但它仍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旨在维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开支,因此对最脆弱群体的影响有限。

此外,我国的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最低工资水平与最低生活费用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距。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一直在稳步上升,并通过与当地的经济情况和物价指数挂钩进行计算和修订。

这说明在讨论最低工资政策的效果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的不同情况和差异。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对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产生积极影响,而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最低工资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因此,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政策时,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和行政管理等因素,以确保平衡工人的权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发达国家,通常会按照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来设定最低工资水平。在进行国际比较时,最重要的是关注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Kaitz 指数。Kaitz 指数是衡量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的一个标准。以河北省的数据作为示例,可以通过分析Kaitz 指数的动态变化来评估最低工资对该省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表1 数据为河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2013、2016、2019、2023 第一季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及指数数据采用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2013、2016、2019、2023 四个年度的最低法定工资数据,表内数据均采用最低法定工资第一档,工资中位数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收入中位值进行计算。

表1 :河北省Kaitz 指数的动态

作为比较参考,发达国家的Kaitz 指数通常介于50%至70%之间,而拉丁美洲国家记录的Kaitz 指数最低为19%至35%。与许多国家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Kaitz 指数已经基本处于发达国家水平。可以看出,2013-2016年间,中国的最低工资增长伴随着Kaitz 指数的下降,这意味着平均工资的增长明显超过了最低工资的增长。而在2019-2023年间,Kaitz 指数出现小幅度的增长,这表明平均工资的增长并未明显超过最低工资的增长。

因此,河北省经济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条件相对有利。河北省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河北省的登记失业率一般处在3%左右,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这是由于劳动力需求对价格(工资)的弹性较低,而劳动力供应对价格(工资)的弹性较高。因此,雇主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雇用所需数量的工人。

此外,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占比并未发生较大变化,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二产业的占比自2019年提升2%,第三产业降低2%,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和产业结构升级所致。根据河北省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显示,全省的工资收入当中第二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超过了十万元的层次,而交通运输、邮政、采矿行业的工资收入增长速度较高。

为了克服现有差距,河北省需要努力消除最低工资和最低消费篮子成本之间的差距。我们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河北省的积极影响将超过潜在的负面影响。河北省的第一档最低工资在2023年达到了2200 元,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如果最低工资能够继续提高那么可以提高用工的效率。河北省的基本生活物资价格和物价较为平稳,不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的恩格尔系数自2011年以来均处于30%以下的最富裕区间,因此最低工资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基本生活保障,提高生活水准。总体而言,在河北省内,现有的最低工资和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容易形成不良因素。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对河北省的劳动市场带来积极的效果,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没有达到理论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根据河北省的情况进行推算并拓展范围,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人主张抑制或谨慎提高最低工资。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可能更为适用,因为这些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相对较高。

河北省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河北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导致工资水平上升,而不会减少就业机会。实际上,河北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可能导致就业增加,失业率受到疫情影响的较小,2023年的最低工资提高后第一季度登记失业率被控制在预期之内。

此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可能减少垄断者对就业的控制力。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倾向于雇佣工人并支付低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河北省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雇主扮演垄断者角色向员工支付较低工资的情况。然而,在分析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时,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工资的增长并没有伴随着失业率的增加,相反,失业率实际上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河北省的劳动力市场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有助于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举措还可以减少垄断者对就业的控制,并促进更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然而,具体实施时需要考虑河北省的经济的特殊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平衡各方利益。

表2 数据为河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2023年数据为2022年统计年鉴数值。

表2 :河北省的失业率和最低工资

河北省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劳动力价格弹性系数较低,企业劳动力成本在总支出中占比相对较低等特征。这意味着在这个地区经营的企业更倾向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而不是昂贵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在农业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多种影响。

首先,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激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劳动力参与率高的企业中。这可能是因为更高的工资增加了员工的士气、减少了员工离职率,并激发了对员工培训和技能发展的投资。然而,对于目前劳动力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提高最低工资初始可能会导致劳动效率下降,因为增加了雇主的压力,但是这会促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

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需要考虑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区域差异,并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沟通和磋商。此外,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时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是确保政策可行性和平衡性的关键。

政策制定者应进行详细的经济分析,以了解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考虑到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的经济和就业结构差异,政策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企业有时间适应和调整,特别是对小型企业和低效劳动力利用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的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生产力。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如提供减税、财务支持和培训计划,也是必要的,以帮助它们适应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提高其生产力和竞争力。

总之,在河北省的劳动市场中,提高最低工资可能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实施差异化策略,最低工资政策可以为实现就业和劳动市场的平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综合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最低工资制度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特定特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更有效的劳动力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平衡性,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考虑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区域差异,并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沟通和磋商。此外,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也是关键,以便及时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特别是在河北省的案例中,通过实施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低工资政策,不仅激励了劳动者更加努力工作,提高了生产力,还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合理报酬,同时鼓励雇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进一步的建议包括重视教育和培训领域,提供机会让人们获得新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整体人力资源质量。这样的措施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福祉和满意度,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综合的最低工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繁荣的社会环境。在制定这些政策时,政府需保持谨慎和平衡,进行细致的经济分析,并与所有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磋商,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最低工资劳动力工资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最低工资的真相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