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2006—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演进与展望
2024-01-17刘晓敏焦庚英
刘晓敏 焦庚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问题提出
201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领新时代农业向前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不同时期均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鲜有学者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划分和主题梳理,缺乏整体视角下的研究动态变化和研究热点的差异性分析。鉴于此,笔者利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演进,划分出研究阶段、各阶段的研究主题,从整体把握研究进展和趋势,以期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方向指引。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为数据来源,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题词,在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手动删除与研究主题无关、非研究性质的文献,如访谈记录、会议通知、书评、征稿通知、没有作者的文献及其他无关条目等。在选取的数据来源中,新型职业农民研究主题从2006年才开始出现,因此文献选取年份为2006—2022 年。此次研究共计选取符合条件的文献588篇。
2.2 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选取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对选取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
3 知识图谱分析
3.1 年发文量分析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年发文量的特点,可将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分为3个阶段(见图1)。
图1 2006—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年发文量统计
2006—2012 年是研究起步阶段,年均发文量为5篇。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2006 年我国开始出现关于新型农民的研究,但我国学者对该主题的研究较少。2006年,徐天永[1]发表的《把职业教育办成新型农民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文献。
2013—2016 年是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发文量为50篇。这是由于201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又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在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多。
2017—2022 年是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发文量为58篇,增长幅度不大。在此阶段,国家一直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学者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2019 年和2020 年是年发文量的顶峰,发文量均为69篇。
3.2 发文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对样本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可知,农业类院校、职业教育院校是研究主力军。图谱中机构名称的字体大小与其发文数量成正比。由图2 可知,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字体最大,说明其发文量最多(发文量为16 篇),对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其发文量均为9 篇。图谱中共有310 个节点,109 条连线,发文机构呈现广泛分布的局面,但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密度很低,仅为0.002 3,仅有部分研究机构存在合作关系,如江苏理工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存在合作关系。根据两所院校的发文量及合作密度,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团体,其中江苏理工学院的陈春霞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石伟平等人多次合作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效能、胜任素质等内容。但大多数研究机构还是呈现比较零散的合作状态,不利于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系统性研究。
图2 2006—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发文作者网络图谱
3.3 发文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对样本文献的作者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核心作者、高产作者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分布规律。根据莱普斯定律对研究领域高产作者的界定,高产作者为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的那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或者最高产科学家发表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3],表达式为
式(1)中:M为计算所得的论文篇数,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通过CiteSpace 对发文作者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最高产作者为吴易雄,共发文15 篇,代入数据计算可知,M为2.9,高于该值的核心作者共有23位,即这23 位学者共同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研究群体。图3 中共有342 个节点、153 条连线,网络连线密度仅为0.002 6。图谱中作者姓名的字体大小与其发文量成正比,节点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综上可知,部分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合作次数较少,说明作者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新型职业农民研究领域,存在以吕莉敏、张亮、吴兆明、陈春霞、雷显凯、康宏芹、吴易雄为代表的七大合作团体,也存在以徐辉、赵丹、闫志利等为代表的独立研究个体。
图3 2006—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发文机构网络图谱
3.4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关键词突现指在某一时间内研究关键词突然增加,开展关键词突现性检测可以了解某段时间节点内的研究热点、趋势和前沿动态等的发展情况。由表1可知,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名前10 的为“乡村振兴”“新型农民”“新农村”“影响因素”“培养”“农民培育”“现代农业”“城镇化”“高职院校”及“对策”。根据关键词突现分布规律,笔者将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划分为3 个阶段:研究初探阶段(2006—2012 年)、研究深入阶段(2013—2017年)、研究完善阶段(2018—2022年)。
表1 2006—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关键词突现
2006—2012 年为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初探阶段。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研究热点主要有“新型农民”“新农村”“价值”3 个。2005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06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新型农民的概念。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聚焦新型农民的内涵解读、新型农民培训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农村职业教育的路径探索[4]。
2013—2017 年为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深入阶段。该阶段历时最长且研究成果呈现迅猛增加的态势,出现了“现代农业”“培训”“城镇化”等关键词。201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从新型农民演变到新型职业农民,学者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培育路径方面,学者们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现代学徒制、借鉴他国培育经验等措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在此阶段,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留守农民的职业培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等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的体系建构、制度建设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此阶段我国学者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且逐步完善。
2018—2022 年为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完善阶段,出现了“乡村振兴”“培育路径”等关键词。2018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学者们的研究内容聚焦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向和路径。此外,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是此阶段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在研究内容上包括“校企合作”“内生动力提升”“课程体系建设”等。
3.5 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可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内在研究知识架构,对表1 中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删减后,得到3 大主题: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3.5.1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主要有4 个阶段,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再到新型农民,最后发展到新型职业农民。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农民身份,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具有专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等特征的现代农业从业者[6];新型农民被定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的是全面发展[7];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又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张明媚[8]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技能水平,还要具备经营能力、管理技能、抵御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魏学文等[9]从多维度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有浓厚的农业、农村情怀,有自己稳定的职业特征和职业技能,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能力,有明确的经济人属性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群体。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研究的过程中,农民职业化的概念更加清晰,农民的地位逐渐凸显,人们对农民的素质、技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研究主要涉及培育的外部困境和内部困境。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困境研究主要涉及培育政策、培育机制、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模式等。在培育政策方面,如没有较完善的生产扶持及风险防控措施,法律规范制度缺失;在培育机制方面,如未建立统一的科学认定、分级管理、动态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培育主体方面,如职责不明确,培育内驱力不强,培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动关系;在培育对象方面,如学员构成比较复杂,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育内容方面,如内容雷同单一,没有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培育模式方面,如培育模式存在创新性、发展性不足等问题[10-1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部困境研究主要涉及培育意愿方面。例如,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经济收益较低,使培育对象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不高;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培育对象思想认识不足,对培育工作持怀疑态度[12]。
3.5.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我国学者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从宏观(政府)、中观(职业院校)、微观(培育对象)层面提出优化路径。
在政府层面,政府出台的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支持作用。针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我国学者主要从生产扶持、人才激励、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培育路径研究。例如,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对培育主体实行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直接补助;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弹性,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定激励机制,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等[13]。
在职业院校层面,职业院校作为最主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在培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主要从精细分类培育对象(按照培育对象的年龄、职业内容、民族、经济状况等进行分类)、设置多层次培育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开展短期课程、模块化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数字化课程等)、创新培育模式(“校园+田园”培训模式、信息技术培育模式、“培育-创业”实用性培育模式、阳晨模式等)等角度来展开研究[14-16]。
在培育对象层面,我国学者认为必须要调动培育对象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传授新型职业农民新思想、新观念;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主体地位,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带头作用[17]。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利用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2006—2022年刊发的共计588篇文献作为样本,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绘制了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的知识图谱,对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的发文特征、演化阶段、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从发文特征来看,从最初发文量较少到迅猛增加再到发文量相对平稳,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年发文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从作者及文献发文研究机构合作情况来看,发文作者以个人研究为主,研究机构之间也缺乏合作,不利于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系统研究。
从时间序列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分为3 个阶段:研究初探阶段(2006—2012 年)、研究深入阶段(2013—2017 年)、研究完善阶段(2018—2022 年)。从研究主题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研究主题可以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3类。
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大多数学者提出的研究困境都较表面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和路径研究较多,但缺乏从农民职业区分性的角度提出培育对策;学者们专注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师方面的研究,缺乏对职业院校人才引进和培育意愿研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的研究较多,但没有进行理论升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大多借鉴他国经验。
4.2 研究展望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18]。我国学者在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方面要不断创新和深入,未来应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导向下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理论体系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性、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
4.2.1 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导向下的培育研究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必须紧紧抓住政策导向,以确保与国家和时代的要求保持一致,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学者们应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的研究。例如,在新时代如何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4.2.2 新型职业农民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经验,学者们需要加快构建一套综合的理论体系,并总结各地区的实践经验,以便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既要加强本土理论构建,也要加强国外相关理论的修正和创新,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中国国情,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体系。
4.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性研究
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调查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在对策研究方面比较宏观。为了提升研究的精准性,我国学者应聚焦某一地区,如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村落等,针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农民主体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4.2.4 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侧重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外部因素研究,对于农民本身的研究较少。农民本身的培育意愿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根本因素,我国学者可以从主体意识、内生动力、胜任素质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研究。例如,如何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如何通过政策吸引和保障措施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如何从不同背景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等是我国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