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结构改良设计
2024-01-17罗旻
罗旻
(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0 引言
旗袍被誉为中国女性的“国服”,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方女性曲线之美、体态之美在旗袍的衬托下得以完美展示。近年来,旗袍曾多次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中,引领了服装领域的时尚,因其特有的魅力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设计师的目光,标志着旗袍的改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1]。改良旗袍去掉了以往旗袍所有不合理的旧式结构,裁法和结构都更加西化,重要的“改良”之处就是采用了西式服装胸省和腰省的设计理念,打破了旗袍无省的格局,稍宽的胸襟和收紧的腰身设计,突出了女子的丰胸细腰,使袍身更为合体,女子的曲线一览无余。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旗袍的结构改良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旗袍结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 传统旗袍与改良旗袍对比
传统旗袍以平直线条为主,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衣裙尺寸比例和胸围、腰围基本一致,特别像现代的“A”字裙[2]。民国时期旗袍盛行,腰部设计更加合体,女性身形凸显出来,更像是“S”裙。传统旗袍特点主要体现在领子、袖子、胸部、腰部、臀部几个方面,如图1 所示。其中领口位置以立领为主,直至现在立领依然是标配,在服装造型发展进程中,领型有所改变,出现了无领、低领等多种形式;袖子位置则以宽松、窄袖、长袖、中袖、短袖、无袖等不同形式为主;胸部位置以胸部曲线的突出为重点,后来加入省道,更体现了胸部立体感以及曲线美;腰部位置则以上下同宽为主,在演变中腰部微凹,将女性体态特征充分展示;臀部位置以突出女性臀部隆起为主,腰部以下呈现“T”字形,在大腿处设计了开叉,以展示女性性感之美。
图1 传统旗袍领子、袖子、胸腰臀部设计
改良以后的旗袍更加突出的西方审美,在传统旗袍元素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良,现代造型手法运用更加广泛,除了修身廓型以外,A 形、H 形等裙形越来越多,很多品牌将改良旗袍制作成礼服,既可以使人一眼便可以看到旗袍的特征,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旗袍传统廓型,具体特点体现在领型、盘扣、开襟、长度及开衩方面,如图2 所示。领型上以高领为主,对女性颈部曲线进行修饰,同时也有低领、无领设计;盘扣与开襟设计时盘扣运用成为旗袍这一传统服饰的经典之处,大襟开襟、半开襟以盘扣作为装饰,同时具备了衣衫闭合功能;长度和开衩设计时最长至拖地,最短到膝,开衩设计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侧开衩、前开衩、后开衩、无开衩、低开衩、中开衩、高开衩。
图2 改良旗袍领型、盘扣、开襟、长度及开衩
2 旗袍的结构改良设计
2.1 领部造型改良
传统旗袍以“A”字形廓形为主,领型设计因受到保守理念影响被束缚,改良设计中,设计师打破了固化思想,解构旗袍立领、盘扣、斜襟、两边开叉等,在反复研究中将这些元素重组,完成细节的设计[3]。领型改良时由原来直领、交领等创新设计了方领、荷叶领、翻领等,突出女性含蓄之美、矜持韵味。比如“V”型领设计包容性较强,可以解决女性脖颈粗影响美观性问题,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一种颈部线条拉长之感;波浪领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整体造型设计特色突出,与传统领型相比,多了几分欢快与浪漫气息,并且不会束缚颈部;元宝领则能够体现出女性的风韵,给人一种复古感,可达到修饰脸形的作用,视觉上使脸蛋看似小巧,同时在秋冬季节还有保暖防寒效果。改良以后的领型不仅打破了束缚感、沉闷感,而且使得整个旗袍的设计更具时尚感。
2.2 肩袖部改良
在旗袍结构改良设计中,肩袖型变化较大,在传统旗袍中袖型单一,而改良以后的肩袖更加多样化。无袖的款式是通用款,无论胖瘦高矮还是老少,都可以驾驭的款式,无袖的设计,圆润的肩部轮廓,包臀的裙摆设计风格,纤细的腰肢都展现出好身材,看起来优雅得体,知性大方,无袖的旗袍,更加衬得人高挑纤瘦,露肤感强的同时也能更加凸显身材;连肩袖比无袖稍微长一些,它将人的肩部用衣物遮挡起来,但是并不会显得十分死板,而是很自然的贴合我们的肩部的弧度,使肩部看起来非常柔美,连肩袖能够很好地突出肩的曲线;四分袖是常见的袖型,长度在28 cm 左右,这个袖型非常适合胳膊比较有肉感的女性,可以适当遮挡手臂;七分袖长度40~43 cm,这个袖子的好处就是露出纤细的手腕,而实际在初春和深秋穿的时候手腕处会感觉到寒凉,春末初秋时七分袖是不错的选择;九分袖基本上就是只露出手腕的一款旗袍袖子,长度一般在50 cm 及以上,可以很好地显示出纤细的手腕,与合适的首饰搭配更能突出美感;长袖袖子长度盖住手腕,一般有55 cm 以上,但是长袖比较挑人,非常适合气质雍容大气的女性;荷叶袖样式特别好看,层层叠叠,与旗袍相结合显得非常时尚、靓丽,一般荷叶边是三层的荷叶,很有设计感,袖口宽松舒适,既能够遮住微胖的手臂,又能够充分体现女性优雅的气质。
2.3 开襟造型改良
传统旗袍开襟是最大的特色,并且开襟造型较多,双襟、斜襟、方襟等都是常用的形式,多样化的襟型设计提升了旗袍的变化之美[4]。传统开襟以右开为主,方便穿着,不仅起到了较好的分割效果,而且装饰性、美化性特点更为突出,充分体现了服装设计的中国味道。改良以后的旗袍门襟设计更加多样化,将传统右开襟固化模式打破,设计中融入了更多大胆的想法。襟部设计以门襟曲度、襟位变化以及襟缘装饰着手,襟形设计多以不规则形状为主,门襟位置可移动,异质面料制作而成的门襟,趣味性更强。根据现代改良后的旗袍,常见的旗袍开襟款式主要有:大圆襟、斜襟、方襟、直襟、双侧襟等,其中圆襟是从领口斜向右下方向画圆弧,避开胸部,延伸到腋下,它是旗袍最传统的襟型之一,圆襟有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显得古典、柔美而传统,圆襟旗袍成熟稳重,明亮而不刺眼,从容且大气,将东方女子的静、雅、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斜襟旗袍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线条感,是旗袍中较为常见的襟型了,现旗袍大多数都是这种襟型,绲边加上一字扣或者花扣,复古韵味,符合江南女子的情怀;方襟是将直襟的一条直线改为两条直线的交叉,在颈、肩与前胸的三角区内形成一个角,这种襟型方中带圆,圆中有方,富有美学哲理,方襟较直襟更富有线条的变化,显得内敛、含蓄;双侧襟是在单侧襟的基础上,在左侧做假襟,与右侧对称,形成左右两侧都开襟的效果。双襟的造型成双成对,给人以均衡的美感,显得整齐、端庄、大方。
2.4 开衩造型改良
旗袍开衩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活动,通过裙衩的形式展示女性风姿。开衩两端固定,位置也更加灵活多变,改良以后的旗袍会结合款式、结构的不同设计开衩的位置、高度、缘边造型以及装饰。例如有些设计师会将旗袍开衩高度设计至腰部位置,衩位由两侧调整到大腿正中间,整个设计融入了很多前卫的想法,开衩高度的大胆设计,也赋予了旗袍更多的时尚元素。
2.5 下摆造型改良
改良以后的旗袍裙摆造型的设计融入了很多西方礼服裙摆款式,例如鱼尾式、燕尾式、曳地式等等,整个裙摆设计既借鉴了西式礼服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以裙部基本型合理化分割、移位、展开、变形为基础,长长的裙摆则能够突出女性的身材比例,让女性显得更加高挑。尤其是在旗袍的后摆设计上,穿着旗袍走路时,长长的裙摆延伸出去,装点出女性的身材美,让小腿和脚踝处不失妩媚,这是其他传统服饰所无法比拟的。例如腰节位置增加横向分割线将旗袍连身结构断开,采用立裁的形式将整个裙部造型进行多样化的变化,可通过夸张手法适当加长加大裙摆,突出整体体积感、层次感,或者采用重复、叠加的形式呈现裙摆的节奏感。
3 旗袍的结构改良设计趋势
3.1 国际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旗袍被赋予新的服饰文化内涵,作为设计师,应以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开放心态对待旗袍创新。只有在款式上不断创新,融入新的审美思考,才可以在时尚舞台上永葆青春、大放异彩。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不减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会礼仪场合。印尼鬼才摄影师Ryan Tandya 为Dewi 拍摄的中国风系列大片Montase Chinoiserie,将具有中华意韵的元素屏风、牡丹、折扇等与旗袍结合,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每一个拼贴都恰到好处,不会觉得花哨,有的只是超乎想象的精致。旗袍的演变,首先突破了中国妇女着装严整的传统观念,抛弃繁琐的装饰和形制,逐渐重视曲线对女性特征的衬托,由昔日的宽大渐趋于瘦长合身。旗袍在当代设计师的手中,通过东西文化的交融碰撞,在保留传统文化、工艺的同时,又被重新赋予了“时尚”的标签。
3.2 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新中式”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推陈出新,可以说“新中式”服饰风格是在传统中式服饰风格中演变过来的,因为“新中式”风格不管有多新,一定不能丢掉它的基调,会保留传统中式服装里最精华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5]。随着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服饰的版型结构,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首先是要在保留传统美学的前提下,然后就是会考虑更多在服饰功能性上的满足。而旗袍结构改良设计必然也需要突出“新中式”特点,体现中国当代的传统文化,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盘扣、对襟的设计为切入点,用最特色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典雅的时尚旗袍,图案的简洁大方,花色素雅,多种元素融合,颜色清新,展示东方神韵和东方之美[6]。
4 结语
旗袍结构的改良与设计既汲取了西方服装设计理念,同时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传统旗袍东方元素为根本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一些西方时尚思维,加入了创新技法,进而突出了中西合璧全新面貌的新式旗袍,将中国女性优美身姿、优雅韵味展露无遗。但是时代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服装设计领域也必将会出现更加新颖的设计思路,旗袍结构的改良需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向着多元化、个性化创新迈进,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深挖中国传统服饰深层次的内涵之美,这也是每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重视的,在现代服饰中,华服旗袍大放异彩需要的是技术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