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研究

2024-01-17刘笠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刘笠

摘要:自制体育器材,主要是指师生利用生活废弃物品、身边自然资源进行制作或围绕常规器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体育活动工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自制体育器材,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育学习成效,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节约体育器材的购置经费,以此推动学校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意义、使用策略及使用反思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体育新课标  初中体育教学  自制体育器材

引言

“体育新课标”强调学生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建设相关场地,配齐器材、设施,为有效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保障。可见,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体育新课标”还提倡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场地、器材、设施资源,而自制体育器材则是体育设施开发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在当前这一教育背景之下,初中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器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制作不同的体育活动工具,将其恰当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确保有效引领学生学习动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取得切实的发展及进步。

1、关于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意义

1.1、从学生层面上看:提高学习成效

(1)培养学生的多项素质能力。

自制体育器材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塑料瓶、废纸壳等生活废弃物或者石头、树木等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制作;另一种则是在原有常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无论是哪一种制作方法,都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而且,通过结合身边现有资源制作自制体育器材,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識,促使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思想观念。由此可见,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等多项素质能力,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效。

(2)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一大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认识并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体育自制器材主要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或开发的,相对于一些常规的体育器材而言,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加顺利且有效地完成学练任务,掌握所学运动技能。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设计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体育器材,将其恰当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成效的目的。

1.2、从教师层面上看:提升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在进行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之时,教师必须做好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寻找自制体育器材的合适制作材料”等等。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还要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各种方式,全方面认识自制体育器材。如此,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会在无形中得到很好地锻炼,从而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1.3、从学校层面上看:减轻财政压力

体育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起着关键性的教学辅助作用。然而,不少学校面临着“器材形式单一、器材数量缺乏”的情况,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倘若投入大量资金补充体育器材,那么必然容易影响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自制体育器材也就是“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材”,它的制作材料是不必花钱的废弃物、自然资源以及原有老旧器材。初中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开发、利用自制体育器材,不仅可以有效丰富体育器材的形式及数量,还能最大限度减少配置体育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使用自制体育器材,一大现实意义在于节约体育经费,这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关于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策略

根据以上叙述,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很好地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进而达到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应用自制体育器材呢?

2.1、巧用自制器材,集中学习目光

“课前热身”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起着集中学生学习目光、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然而,传统的课前热身活动相对单调、枯燥,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课前热身活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自制体育器材引入至该教学环节之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轻松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

以“篮球:传接球”为例,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单手肩上传球、单手胸前传球以及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三种基本的传球技术”。为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提前感知传接球这一技术动作,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的A4纸、报纸来制作缩小版的“篮球”,借助这一自制器材来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球”的热身游戏,具体游戏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织学生前往空旷地围成大圆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隔1m;第二步: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传球,鼓声快要传得快,鼓声慢要传得慢;第三步:鼓声停止,游戏结束,最后一个接球的学生表演节目。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实现自制体育器材与课堂热身活动的有效融合,增加热身环节的趣味性,以确保有效促使学生活动筋骨,熟悉传球、接球动作,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2.2、结合自制器材,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主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传授基本运动技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难以直观呈现运动要领,致使运动技能的讲授流于形式,无法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相应的动作表象。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自制体育器材引入到“讲解+示范”这一环节之中,使相关技术要领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技术要领,顺利建立动作表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足球:射门”为例,本课教学旨在引领学生掌握脚内侧射门技术,而掌握这一射门技术的关键则在于“精准触碰击球点”,这个击球点也就是“足球的后下方”。如果使用常规器材进行讲解及示范,很难引领学生有效认识该射门技术的击球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废弃纸张来制作放大3倍的“足球”,并借助这一自制器材来讲授讲脚内侧射门技术,以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脚尖稍微翘起”、“用脚内侧踢球的后下方”等相关动作要领;再比如,在教学“体操:支撑跳跃”之前,教师可以对原有器械进行开发设计,在横箱顶部做好相应的标记,即“屈腿腾跃横箱的支撑点”。这样,可以使相关技术要领直观呈现出来,以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支撑跳跃技术。

2.3、依托自制器材,实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运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统一的体育器材必然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了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及共同成长,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制器材的优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创造体育器材,使得全体学生都能有效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实践练习来熟练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

比如,在进行“体操:支撑跳跃”这一课的教学之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以下自制体育器材的任务:“利用家里不用的废弃木材、金属桶等材料来制作支撑跳跃所需的横箱。”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跳跃高度,根据这一数据来确定横箱的高度。跳跃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横箱的高度;跳跃能力不好且比较矮的学生,可以把横箱的高度适当降低,让自己可以相对轻松地撑上去。如此,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效训练屈腿腾跃横箱这一常用的体操跳跃技术;再比如,在进行“体操:双杠”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对原有器械进行改进,或者利用废弃拖把杆、塑料管来制作能够随意调节高度的双杠,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双杠的高度,顺利开展相应的技术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双杠跳起成支撑这一技术。

2.4、利用自制器材,辅助体能训练

对于任何一项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而言,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想有效组织学生开展专项体能训练,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是关键所在,但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储备大量且合适的训练器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所教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准确把握相关的体能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合适材料来制作辅助训练工具,以确保顺利、有效地开展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能素质,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运动技能。

以“田径:跑”为例,本课教学内容是“快速跑”,相关的体能训练为“发展位移速度”,而影响位移速度快慢的因素则是下肢力量。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来制作“跑步阻力伞”或者“跑步弹力带”。对于跑步阻力伞的制作,可以利用废弃的雨伞或者汽车轮胎来当做“阻力装置”;对于跑步弹力带的制作,可以把自行车内胎作为原材料,将内胎裁剪为宽度为2cm的长条并缝合成弹力带。次日上课之时,教师先仔细讲解快速跑的各个动作要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器材进行快速跑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规范快速跑的动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动作技术,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位移速度,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2.5、借助自制器材,组织趣味游戏

课堂练习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该教学环节的效果好坏,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熟练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仍然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有趣的课堂游戏则十分契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自制器材来组织趣味游戏,以此创新课堂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通過主动参与来巩固强化所学技术动作。

以“篮球:运球”为例,在讲解完变向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内的树木(并排种植)来开展“运球接力赛”。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6人小组,各小组排成一纵列。哨声响起之后,排头学生通过变向运球的方式依次穿过树木。到达另一端之后则马上折返,与下一位队友交接,以此方式类推,直至全部学生完成比赛。接着,教师根据用时多少来确定胜利者,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用时最短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用时最长的小组,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做俯卧撑、表演节目等等。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课堂练习变得更加有趣,以有效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变向运球技术。

2.6、运用自制器材,落实课外活动

课后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这是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运动技能的主要方式。不过,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储备有常用的体育器材,而这些器材则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媒介。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课后作业的设置,并引导学生结合作业内容来制作相应的体育器材,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课后训练活动,提高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田径:跳跃”为例,在练习跨越式跳高这一技术动作之时,跳高架及保护垫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家庭都不会配备的体育器材。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课后体育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弃海绵、泡沫来制作保护垫,利用麻绳、塑料绳等绳子来代替跳高架的横杆,再借助自行车或者树木来代替立柱;在教学完“武术:对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弃木料、废弃硬纸板来制作“对练对手”,或者直接把小区里的树木当成十步拳对练的器材。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练空间,让学生在家里也能顺利开展体育活动,以便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动作技能,提高体育学习成效,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提高运动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3、关于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反思

根据以上叙述,初中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制器材运用到课前热身、讲解示范等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过,要想充分发挥自制器材的价值,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3.1、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

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其中的一大关键在于提供安全的体育学习环境;自制体育器材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而设计及制作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要与器材直接接触。因此,教师应当格外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尽量杜绝一切危险因素。一方面,在进行体育器材的制造之时,师生必须选择塑料瓶、硬纸板、沙子等比较安全的制作材料,减少使用尖锐的木棒、废弃金属等容易伤到自己或他人的制作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检查自制体育器材的牢固性。在正式使用之前,要对体育器材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不断改进及完善,使自制体育器材变得更加可靠、更加坚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练任务,提高体育综合素养。

3.2、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经济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使用自制体育器材,可以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问题,减少体育经费的支出,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若是使用昂贵的材料来制造体育器材,或者随意浪费制作材料,那么必然达不到节约学校资金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格外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经济性,严格控制体育器材的制作成本。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与学生要尽量选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以及身边的可利用自然资源。而且,自制器材只需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即可,不必太过于美观,尽量做到“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这样,才不会违背自制体育器材的初衷,促使学生养成节约、环保的思想观念。

3.3、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适用性

自制体育器材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训练的需要,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能力。这意味着,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自制器材,体育器材的设计与制作必须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确把握所教运动技能的学习难点,分析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等等。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制作与之相适应的体育器材,保证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提高运动能力。总之,进行体育器材的设计与制作之时,初中体育教师必须遵循“适用性”的制作原则,这是充分发挥自制器材价值的一大关键。

3.4、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创新性

自制体育器材的设计与制造,不仅可以反映师生的聪明才智,还可以很好地锻炼教师与学生的想象创造、动手操作等能力。可以说,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也就是师生深化与完善创新意识、习惯与能力的过程。对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制体育器材的创新性,积极尝试创新制造体育器材。比如,可以在废弃篮球、废弃足球中填入沙子与木屑的混合物,以此制作放大版的实心球,为学生训练上肢力量提供帮助;可以把废弃车胎裁剪成与铅球投掷场地大小一致的“圆圈”,以此制作方便摆放及收纳的“铅球投掷圈”,减少布置投掷场地的麻烦。除此之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塑料瓶、麻绳等各种生活材料或自然资源来创新设计体育器材,以更好地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促进学生学习基本动作技能,提升体育水平。

4、结束语

自制体育器材是落实“体育新课标”中器械资源开发建议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解决体育器械匮乏的难题,同时具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学生学练空间等价值,对于促进学生提高体育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意识,切实发挥自己与学生的“自制智慧”来制作合适的体育活动工具,将它们恰当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动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杰.新器材,新用法,新收获——自制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巧妙应用[J].教育界,2023(22).

[2]吴彬.自制体育器材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2).

[3]钱书江.自制体育器材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28).

[4]殷伟.自制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新课程,2022(07).

[5]周斌.初中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运用的意义与建议[J].体育视野,2022(02).

[6]王远春,朱剑.自制体育器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

[7]贾蓉.自制体育器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尚舞,2021(06).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
如何活跃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