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寂之境
——戴家峰艺术展

2024-01-17戴家峰

关键词:静物布面体悟

戴家峰

戴家峰认为,“孤寂之境”应该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卓然的境界,是文人士族独立不倚的精神象征。戴家峰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之中,以遁隐孤寂的状态生活,这种隐秘的自我状态构建了他生活的全部。他沉迷于对物体本质精神的探寻,把更多的情感寄托于有意味的图像表现,并对现实物象不断地简化剥离,对精神特质不断地纯化抽取,以似乎单纯而简朴的画面呈现了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深入骨髓的令人感动的异质描绘,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精神质的寂静和隐秘,朴质孤远的画面释放出强大的直击灵魂的震撼力。选择“孤寂之境“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是试图揭示出他内在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品质。

——孙俊(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

戴家峰的画,从20 世纪80 年代到现在,脉络是非常清晰的,没有骤然的变化,而是沿着一个方向,慢慢地微调,品位越来越高,作品质量也越来越有深度与高度,直到今天我们在画展上看到了这样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种纯粹与执着,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细细品味戴家峰的绘画作品,首先,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擅长寻找独特表现角度的画家,能够在各种画面信息中选择到自己想要表现以及能够表现出自我审美的某个点,这是特别不容易的;其次,戴家峰的绘画除了色彩很高级,对形的概括和把握也很敏感和考究,无论人物、静物、建筑和山水,甚至是一个青椒,一个土豆,经过他的提炼与处理,就能够用很简练的方法,把形的变化状态给表现出来,呈现出戴老师画面中独有的形体美感。

——陆庆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戴家峰的油画应该说是很具有风格性的。看他的作品,使我想起当代艺术界绘画的存在、立足、发展的问题。绘画在当今仍能够存在或者说在艺术史上有价值,其表征是以风格形式存在,这点就完全不同于当代世界以观念方式存在的主流艺术。戴家峰的作品坚持着用独特而非观念的方式建立个人风格,成为这一规律的践行者。在展厅里面看他的原作,首先我能感觉到他的作品中,人与画的一致性、同一性很高。其次是其作品色彩处理的主观性,无论是风景还是静物,包括人物,基本是用了一种主观的色彩,甚至主观的轮廓线构建自己的世界。再有则是在他的作品中比较强烈的装饰性,这体现在其作品的形和色彩勾勒的处理上。这种装饰性成了他作品独特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当代油画创作中要注意装饰性的“度”。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南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图1 向凡高致敬,布面油画,60×50cm,2020 年

图2 向贾科梅第致敬,布面油画,60×50cm,2020 年

图3 肖像之二,布面油画,53×45cm,2016 年

图4 山城记忆,布面油画,120×160cm,2020 年

图5 植物之二,布面油画,120×80cm,2022 年

戴家峰先后生活的三个地域是他精神生长的源泉。第一个是宝应,家乡记忆不仅是后来绘画表现的题材,更重要的是来自水乡的滋养,这是他精神成长的重要基点。20 世纪80 年代戴家峰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开始接受了现代主义的影响,那些现代主义大师都是他的老师,是他油画创作沿承的起点。到了苏州这个传统文人画的重镇,戴家峰找到了文人画文脉里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核,并内化于他的油画创作之中。油画传到中国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追求中国特色叙事语言的油画表现。戴家峰先生这种自我个人语言的确立,打通了文人画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关联。他在写生中一直做一种再创造和纯粹化的过程,将生命体验融于艺术创作,让艺术追求走向了由技到道的蜕变过程,这就使他的生命和艺术境界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王雪峰(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博士后导师,民间美术部主任)

戴家峰先生的绘画对于物质媒介与心性体悟的探索尤为突出,他从对日常生活之物的观照,转化为笔端对色料和油彩的细致感受上,在画布与笔端的触及涂抹中,呈现心性与物性的内在关联以及艺术家对自我存在的深层生命体验的追问。在戴家峰的艺术创作探索过程中,起初的突破口是静物画,这一创作时期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我们经常提到“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在器物中体悟人生的大道,是戴家峰先生作品的又一特点。从静物中感受人性,这和中国的古典美学精神是相通的。我们对于“物性”的审美,一直贯穿于东方审美文化的始终。戴家峰先生一直会回忆童年的感受,关注的正是自我生命原初的体验和自然的亲密接触,他是从自然之道,延续到对物之美的体察,从对静物画的绘画体悟,转而用体悟的方式制作成静物的雕塑,这种从静物中来,又回到静物中去,是戴家峰先生在对物的求索中体悟60 岁的生命之道的过程。他的作品中饱含了一个艺术家对生命存在体验的深层观照。

——范晓楠(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

不能单纯概括戴家峰数十年的油画创作历程,仅以“宋元式”的图像言语方式,述说某一路径被巧妙和生动地“当代性”转译。其实画展借以作者年月沧桑铺呈,艺术闪烁与画面智慧交融,最终才能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戴家峰艺术与他个人攸关的各种时代人文迹象,基本反映了事实上的逻辑自洽以及艺术探究的治学严谨性。可以这样认为,艺术家尝试实践上的各种可能性,竭尽个人的才思,甚至是极端“孤芳自赏”,完胜了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艺术定夺权,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令人欣喜不已的缘由。尽管展示的作品不大,却非常耐看,似乎画面积累了某种精湛的技巧,反映作者常年的学术探究。西方哲人维特根斯坦认为:艺术语言的边际,则是世界的存在边际。换言之,事物洞察力和知识构架的表达方式,是人们所能了解形而上的精神本质。也许戴家峰正是通过他力所能及的艺术呈现:细腻、怪诞,且长久持以某种若即若离的叠加或纠缠各种图像架构原则,揭示现象与事实悖论,同时又以存在的荒诞依据,考问现象虚无,两者究竟如何甄别,又如何界定?其实对待这个问题,戴家峰作为一介行在孤寂之道的艺术鼓吹者,是最好的诠释。

——谭根雄(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当代艺术家)

这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展览,很多画画的人看了心里应该有点发虚。因为这些画是慢慢长出来的,有时间性,非常耐看,也很感人。戴老师是一个把所有时间都给了绘画的人。绘画是生命历程的全息记录仪,是一个核心,最后会留下来,同时也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演变。戴老师从静物起步深耕三十年,也很会学习,从各种地方拿东西,最后还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这不容易。但艺术家的灵魂考问,内在逻辑的自洽,身在井底还要仰望星空,还要向往新的可能,这更不容易。戴老师的画有独特地域性,无论是主题还是手法的选择都是苏州这块土地上自然长出来的。看他的画可以感受到内心安静的力量。像春蚕织茧,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工作时的状态,与外部世界隔离又沉浸其中的乐趣。有些像刺绣,进行配色和造型的归纳,对每一寸画面都要考虑。在他后期的画里,我看到了色彩上的突破,这是我觉得特别开心的。

——陆 亮(央美术学院教授)

图6 果实之一,纸本素描,25X20cm,2018 年

图7 风景之一,布面油画,94×74cm,2020 年

图9 六只柿子之一,布面油画,40×50cm,2021 年

图10 平安大吉,布面油画,50×60cm,2021 年

图11 山城记忆,布面油画,120×160cm,2020 年

图12 海景之四,布面油画,75×94cm,2020 年

图13 海景之五,布面油画,80×100cm,2020 年

图14 高淳风景之一,布面油画,53 × 45 cm,2023 年

猜你喜欢

静物布面体悟
钱爱康
王秋莲
詹克兢布面油画
静物写生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静物(节选)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张方白艺术作品
怎样写静物
怎样写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