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语新意
——苏州桃花坞年画主题文创设计教学探析

2024-01-17黄胜英

关键词:桃花坞北京服装学院年画

黄胜英

古城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以传统手工艺闻名,其中桃花坞年画就是苏州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瑰宝。桃花坞年画题材广泛、生动,不但描摹时代环境,也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呈现出多种风貌。虽然在历史变迁中,年画已不是现代年节风俗的主角,但桃花坞年画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将桃花坞年画作为文创设计课程主题是新语境下民间艺术的形式更新,探析该主题文创作品对设计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文创产品是一种承载历史文化基因的创新商品,其文化特性使之必然带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色彩,如故宫文创、苏博文创均携带其所属地和馆藏文物的特征。而文创品作为一种商品,也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并迎合消费群体的审美。新颖独特、有趣味是现代文创设计的方向,设计师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理解,也要在流行风尚等新媒介领域有广泛涉足和敏锐捕捉,才能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以新视角新方向表达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再现。

传统桃花坞年画及其衍生而来的现代文创产品,都孕育在吴地民俗文化的土壤之上。从精英文化到市民风俗,纵览桃花坞年画,好像展开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无论是描绘岁时节景、耕作农事、妇女服饰、水乡风貌,还是吴门曲艺及传统江湖技艺活动,都栩栩如生地反映出各个时期苏州民众的生活习俗、流行风尚、政治文化、城市样貌等多维度的文化审美趣味。进入新时代新语境,青年设计师及消费群体的成长伴随着二次元动漫、电子游戏、虚拟空间、摇滚嘻哈等流行文化,他们对桃花坞年画的理解有不一样的视角:《门神》不再只是年节张贴的习俗载体,而是可以与之对话、托付心愿的对象;《百子图》不只有新婚夫妇求子祈福的寓意,而是可以穿越时空,打造具有IP 潜力的娃娃造型……分析教学中青年学子创作的桃花坞年画主题文创作品,体会其在原有寓意上的延展及突破,不但使传统手工艺有了崭新的生命,也使现代文创产品有了深度和广度,能够承载起数百年文化的托付。

一、知旧孕新——桃花坞年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

桃花坞年画是具有典型苏州民俗文化特征的民间手工艺,在其500 多年的发展变迁中,无论兴盛衰落、典雅通俗,均广泛地、多层次地记录了苏州民间民俗活动,真实反映了苏州民众不同时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始发于明代的桃花坞年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兴盛。[1]伴随古城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吴地苏州新兴市民阶层崛起并日益壮大,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民众对文化娱乐的品质要求日益提升。当时,以“文人画”蜚声画坛的吴门画派正当盛时;印刷雕版业受武林、金陵、徽州版画影响,刻工云集;独树一帜的苏州昆曲流传全国;说、噱、弹、唱的评弹广受欢迎……桃花坞年画的兴盛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吴中刻工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受“文人画”影响,在题材选择、技法处理、色彩运用等方面均体现出传统绘画的特征。如《姑苏阊门图》生动描绘了当时金阊地区街市的繁华景象,其中宏伟的场面和繁复的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做了忠实摹写:林立的楼台商肆、熙来攘往的民众、正在表演的江湖艺人、运河上穿梭往返的各类船只……足以反映民众的欢乐和富足,整个画面呈现出新鲜、旷达、愉悦的气氛。这类作品刻画细腻,设色典雅,形成了兴盛期婉丽巧致的艺术风格,真实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和审美偏好。

鸦片战争后,城市经济受到冲击,社会风尚和文化习俗的变迁,使桃花坞年画脱离原有受众群体,开始走向民间和农村。这一时期的桃花坞年画改用低档纸印刷,题材上增加了农村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历史故事,多反映民俗民风。构图、色彩、造型上均偏向装饰,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年画不断尝试革新。如尝试国画颜料,色泽更加鲜艳;改用宣纸,韧性牢度更佳;构图以方形为常见,并积极借鉴水印木刻印制方法;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上也不断更新,注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如20 世纪80 年代创作的作品《水巷四季》《小巷吴歌》等,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苏州地区的文化生活,均得到较好的市场认可和经济收益。

进入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传统桃花坞年画作为一门民间手工艺在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的变化中不再如旧,但从以上历史变迁中,可以看到它是有很强包容性和变通性的民间工艺。特别是2001 年桃花坞年画走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保留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高校开设了以桃花坞年画为主题的文创设计课程,涌现了一批批充满时代气息和奇思妙想的作品。青年学子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在文创设计中:点线面、几何形、赛博朋克、孟菲斯风格、新媒体交互……每一种尝试都给予桃花坞年画崭新的视角和寓意。在吴地民俗文化这块奇妙的土壤上,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绽放独特的火花。探析这些文创设计作品,既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是给予桃花坞年画新鲜的活力,用现代视觉语言重新演绎民俗文化故事。

二、载旧迎新——对桃花坞年画的寓意突破

桃花坞年画题材丰富,涵盖面广,从门画、农事画、娃娃美女画,到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画等,内容繁多,风格多样,可谓“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是文创设计的源泉,如何将桃花坞年画原有寓意有效传递和延展,不误读传统是文创品设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流行元素和潮流时尚植入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只强调桃花坞年画的原真性,可能造成对文创设计的束缚,落入复制拼贴的局限境地;一味追求创新突破,也会导致设计作品脱离主题,失去文创品承载的民俗文化使命。因此,载旧迎新,新旧彼此交融是桃花坞年画文创设计的要求。

在2022 年北京服装学院朱天航老师指导的“桃花坞年画再设计”主题课程实践中,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将自己对桃花坞年画的理解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加以阐述,对不少经典年画作品做了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充满生机。

(一)祈福类题材的现代元素表现

《门神》是桃花坞年画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它原来的寓意主要是辟邪祈福,过年张贴也有辞旧迎新、美化家居的功能。但在北京服装学院学生的课程作业《门神》(图1、2)中,保留了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位门神和原作两幅一对的基本特征,将门神人物形象进行了简化和局部强化,用几何形视觉语言重塑门神造型,人物全身简化成头像,背景加入“摇奖机”和祝福文字,使新作品好像一幅现代海报,色彩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提炼,扁平化和单色渐变的优化使作品更符合现代审美。

图1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门神》01

图2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门神》02

《桃花坞 · 游乐图》(图3—5)作品灵感来源于《百子图》,原是新婚夫妇张贴在卧室门口,祈求多子多福的。学生新作保留了娃娃造型,但对人物活动场景做了丰富的联想。加入流行的穿越概念,让百子图中的吉祥娃娃进入现代游乐园,将古代荡秋千的游戏替换成现代摩天轮乐园项目、骑木马活动更新成旋转木马体验,真是奇思妙想,妙趣横生。新作品既不脱离原作,又加入了活泼有趣的想象,富有新意和突破。

图3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桃花坞 · 游乐园》01

图4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桃花坞 · 游乐园》02

(二)戏文类题材的构成演绎

作品《老鼠嫁女》(图6—9)重新设计了《无底洞老鼠嫁女》这一独特的戏文题材年画,将民俗文化与《西游记》神话故事相结合,描绘了吴地富庶盛大的婚俗场面。新作品较大程度地还原原作,四幅一组的系列选自原作“老虫唱曲子”“鼠姑娘坐花轿”“老鼠扛三十六庄显被”“老鼠敬酒求猫”这四处情节,色彩也保持原作红、绿、黄、灰、黑经典配色。创新之处是典型孟菲斯风格马赛克装饰色块和小面积几何装饰形的加入,并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比例重新构图,更符合现代视觉习惯。新作既保留原来热闹喜庆的作品诉求,又加入流行设计元素,有很强的现代视觉冲击效果,是对年画装饰性的提炼和升华。

图6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老鼠嫁女》01

图7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老鼠嫁女》02

图8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老鼠嫁女》03

图9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作品《老鼠嫁女》04

孟菲斯风格虽然流行于20 世纪80 年代,但其高明度的色彩搭配和装饰风格的追求与桃花坞年画鲜艳的套色与民俗化的年画特征有较多相通之处,学生通过主题作业的训练,找到古与今、中与西之间艺术语言的共鸣,并用新生代视角去表现,是对桃花坞年画的重新理解和演绎。

(三)农事类题材的结构与重组

《逼鼠蚕猫》是桃花坞年画农事类题材中的经典作品。原作是一对门画,表现了吴地蚕桑文化的习俗。蚕事是吴地农家非常重视的农事活动,但江南地区鼠害严重,一直是养蚕人家面临的问题。因此农家张贴年画在门上,寓意农事兴盛,以猫克鼠。原作猫衔鼠的形象生动有趣,背景的菱形图案充满装饰性。作为对画,两幅作品虽然主题动物内容相同,但造型和图案都略有变化,显得既整体又有趣。

学生们的设计作品对原作有新的解读。一位学生较忠实原作,保留一对两幅的前提下,以插画风格设计了一对更有亲和力的蚕猫,色彩也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柔化,重组出一对适合在文创包装或绘本、情侣马克杯等衍生品上应用的主题图形。而另两位学生则从喵星人的角度理解蚕猫,用更夸张的解构、打散、重组赋予作品完全脱离原作的思路,加上年轻受众喜爱的赛博朋克和嘻哈潮玩的元素,蚕猫俨然一只网红玩偶猫,后续在文创设计中往情绪价值方向深入会有更多创造性突破。

三、跨旧创新——桃花坞年画文创设计的新方向

传统桃花坞年画的消费对象是吴地民众,无论是市民阶层还是农村群体,均有相同的习俗经历和文化认同。而在互联网普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以桃花坞年画为主题的文创品消费群已不能以单一文化语言或地域来区分。苏州有来自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居民,有大量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向的游客。因此,对现代流行语言的了解与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表达是桃花坞年画文创设计的方向。特别在AI 技术迅速冲击的新环境中,对文创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对文创设计的情感性表述

文创设计教学在高校各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已有多年,每年毕业季都可以在展厅看到学生的文创毕设作品。文具类有笔记本、手账本、明信片、邮票、书签、印章等;个人用品类有手机壳、鼠标垫、马克杯、环保袋、徽章等。这些设计虽然注重功能且美观,但在情感性的表达上还稍欠缺,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特别在疫情期间,对情感表达的需求是文创设计的重要方向。2022 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件爆款文创,是以青铜器铜奔马为原型的“马踏飞燕”玩偶。该玩偶以呆萌可爱的造型迅速被市场接受,曾出现一马难求的销售佳绩。虽然该款文创作品和甘肃省博物馆以往的设计有很大变化,但仔细对比铜奔马,可以发现玩偶的设计还是充分还原了文物本身,是一件传统文化再设计的佳作。更重要的是,“马踏飞燕”玩偶推出在疫情期间,绿色飞马玩偶丑萌的造型符合当时人们对亲近感、可陪伴的情感需求。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2023 年的毕设作品《光福文创IP 形象》(图10、11),是从桃花坞年画农村题材中寻找灵感,提炼出光福渔村绣娘独特的水乡服饰:棱角分明的三角包头、蓝底白花斜襟上衣、束裙束腰、百衲绣花鞋,再将现代表情包的视觉语言赋予人物全新的造型:窃笑、腼腆、窘迫、可爱、伤心等,这些常见的表情在文创设计IP 形象上的应用,使作品充满情感魅力和互动的可能,容易引起观者参与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图10 毕设作品《光福文创IP 形象》

图11 毕设作品《光福文创IP 形象》表情包

(二)对文创设计的参与性要求

文创设计兴盛多年,从文化传递的基本功能,到实用性、情感性的加入,消费者期待有更多既有品相又有深度,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佳作。如最近由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水仙清供晶石香氛摆件” (图12、13)设计,就是一款从打开包装开始就邀请消费者全程参与的文创商品。这款专为新春特供,由苏博文创团队精心预备的作品,灵感来源于苏州市民在新春佳节钟爱摆置的水仙花盆景。将简素的仿珐琅水仙花片从纸板上一片片取下,按照自己的喜好摆置在羊脂玉陶土花盆中,再将精油滴入盆内绿晶石中,隐隐馨香、绕室喜人。整件文创作品由触摸、欣赏、把玩的过程参与,将苏州文化中含蓄清雅、耐人寻味的特征精准表现了出来。也是在参与过程中,文创作品的商品属性加上了情感价值,意义就有了超越。《水仙清供晶石香氛摆件》值得在文创主题设计教学中深入分析探讨,无论是市场认可度还是艺术设计水准,都给予教学很多思考。

图12 苏博文创《水仙清供晶石香氛摆件》 01

图13 苏博文创《水仙清供晶石香氛摆件》 02

(三)对文创设计的数字化表达

在数字化已高度普及的今日,人们对文创品的设计已不仅仅满足于实物的呈现,数字化的表达和应用也是文创设计课程需要加入的内容。数字媒体在文创设计上的应用表现较为多样,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视频交互类,二是虚拟数字类。视频交互类可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数字平台使文创商品的功能进一步扩展,使静态实体商品具有动态创意和功效,将文创商品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更丰富地呈现。如学生曾在光福古镇文创设计竞赛中设计了以桃花坞年画中娃娃类作品为创意点的IP 形象,并以手机端APP 二维码扫码的方式,将光福古镇的景点古迹和IP 形象结合,使单一的IP 形象设计有了交互性变化,充满趣味性和科技感。

虚拟实境技术的出现给文创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如桃花坞年画中描绘岁时节景场面的作品《虎丘灯船胜景图》,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元宵佳节吴地市民夜游虎丘的风俗进行重现,更可加入现代流行元素如时光穿越、场景变换等,不但能将桃花坞年画描绘的民俗文化加以推广,也在高科技的助力下,使文创设计面向更广泛的受众,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贯穿桃花坞年画从萌生、兴盛到再次复兴的过程,可以看到这种与苏州民俗文化紧密联系的民间工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桃花坞年画主题文创设计的教学中不但要对其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有深入广泛的了解和调研,也要对时代风尚和流行趋势有不断更新的学习,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突破性的寓意设计出文创佳品。时代在进步,设计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以未来的视角为传统文化主题提供前瞻性的思考是现代设计教学的方向。

猜你喜欢

桃花坞北京服装学院年画
牛年画牛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年画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野》
缸鱼年画之旅
桃花坞与梅花岭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
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