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艺术类专业群建设研究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1-17黄晏
黄 晏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文旅融合的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并与社会经济各领域创新融合,艺术类岗位职责划分日趋细化,对艺术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06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专业群”的概念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不同于以科研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专业群,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群的目的主要是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
根据目前资料,专业群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单位”和“教学基本单位”两种组织方式,前者侧重资源组合,将专业群作为学校内部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后者强调通过课程整合,以专业群为背景开发课程提升专业教育水平。[1]学者徐国庆指出,目前高职教育专业群通常使用以下三种编组逻辑:一是产业逻辑;二是岗位逻辑;三是内容逻辑。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的活动,因此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专业群编组的逻辑应当在知识层面寻求,专业群建设逻辑只有沉降到知识论层面,才能促进专业群的有效生成。[2]
近年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苏州工艺美院”)为配适前沿产业动态,重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产业端为中心确立支柱专业,应产业端领域需求编写知识谱系,形成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6 个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含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皮具艺术设计、服装表演);装饰艺术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含首饰设计与工艺、陶瓷设计与工艺、雕刻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群(含美术、民族美术、刺绣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含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游戏设计、动漫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摄影与摄像艺术等);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含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含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图1)专业群统领专业与小方向,专业与小方向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馈、调整专业群知识体系。
图1 苏州工艺美院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立足行业特色,以产业集群为基准构建知识体系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是区域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概念源于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对产业区的分析。随着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福特主义的兴起,特别是二战后垄断性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理论一直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该理论才再度引起重视。[3]481990 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集群是处于同一个特定产业领域且相互联系的企业或组织,在区位上集中的现象。产业集群对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4]223
下文将以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玩具方向)所在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所在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为例详述高等职业院校集群式专业群建设。这两个专业均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强调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以此向学生传授技能。[5]98
艺术设计专业(玩具方向)每一届学员人数为30 人,专业建设走“小而精”路线,艺术设计专业(玩具方向)同中小型企业联合,精细化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建立管理制度确定企业、学校(以及教师)、学徒(以及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按照企业布绒打版、玩具设计和家居设计等岗位的具体需求成立联合招生招工小组,由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同时完成学生录取和准员工录用。在学业过程中推行“校企双班主任制”,除聘任“校内班主任”,还聘请企业设计主管作为“企业班主任”使学生(学徒)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体系,组建实训实习基地和驻校研发中心供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专业实行“1+1+2”学徒培养模式,即校内课堂、工厂课堂、研发中心课堂和展会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校内课堂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导入项目参与人才培养,工厂课堂即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校企共同育人模式。研发中心课堂和会展课堂是延伸和拓展,以便学生提升市场敏锐度。
学校将“1+1+2”模式作为交流重点,推进艺术设计专业群整体建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有驻校企业并邀请行业设计总监、知名设计师同校内教师一同授课,建立完备的视觉艺术设计学科体系;皮具艺术设计专业提前单招,鉴于市场需求,专业在箱包、皮鞋类皮具产品设计的基础上与日常生活用品、家居产品、交通工具内饰、装饰艺术等结合,扩大就业面;服装表演专业对标时尚产业,在专业群学科基础上教授服装行业运作规范、服装展示与策划、形象造型设计、市场与营销能力,引进知名设计师创设学校自主品牌。专业群知识体系围绕前沿、现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对标传媒、时尚、现代家居等行业。学校聘请知名设计师轮值教学,既降低教学成本,又能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整体思维,可以说,苏州工艺美院艺术设计专业群充分实现以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为基准构建知识体系。
苏州工艺美院的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隶属于装饰艺术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以下简称“首饰专业群”),雕刻艺术设计系含玉雕、核雕、木雕、雕塑等小方向。首饰专业群构建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课程实行“工艺品实务设计制作流程”,按照项目流程布置学习任务逐步强化运作程序、分工协作、技能操作、工作纪律及成果质量,提升学生创意和操作能力。因专业的特殊性,校企择优培养工艺传承人,由产业教授推荐培养人选,以项目为主线,校内专业教师和外聘产业教授共同授课,学员完成具体项目并参加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教学成果由校企共同考核。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构建驻校工作室,聘任业界名匠为驻校大师,同时培育校内大师,双大师团队教授雕刻专业核心技艺。专业教学依托实训工作室,工作室在硬件上投入高速玉石雕刻机、赛雕系列CNC 雕刻机、导向锯、三维扫描仪、滤色镜、珠宝玉石鉴定箱等相关操作台与配套工具以及数字化相关设备,工作室承担“雕刻”新品研发、实务教学以及社会培训等项目工作,学员统一分组实训,技能顺应实际工位需求。平行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陶瓷设计与工艺同样实行驻校大师工作室和实训工作室模式,在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指导下,校企共同负责基础学科教学以及实训共享事宜,构建特殊工艺专业群体系,就业涵盖当地首饰设计与工艺行业。首饰专业群充分实现以当代首饰文玩产业集群为基准构建知识体系。
二、结合区域特征,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群
美术专业群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以下简称“数媒专业群”)结合所在区域文化和产业特征,同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合作,搭建知识体系。苏州立足长三角,既有丰厚的手工艺历史,又因当地招商引资,拥有优渥的数字媒体发展的土壤。下面以美术专业群以及数媒专业群建设为例详述学校如何结合区域特征、联同镇企建设专业群。
美术专业群下设美术专业、民族美术、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充分利用传统美术与苏作产业优势,承接“拜师学艺”模式,依托特色小镇资源建设资源库。美术专业和民族美术专业培养通达中西美术、富有表达能力的学生,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优势,服务当地文旅小镇的发展。
美术专业和民族美术校企合作模式论述以校方与苏州漫山岛合作事项为例。2015 年起,苏州市政协开始对漫山岛所在的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进行对口帮扶,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切入点。学校美术专业及民族美术专业师生同地方签署合作协议,助推美术写生基地建设,参与公共艺术项目,践行艺术创作服务乡村理念,传承特色文化,同时带动文旅事业、助推特色小镇经济发展。2023 年学校同苏州吴中区光福镇人民政府、名城保护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漫山艺”太湖公共艺术邀请展,展现小镇新风貌。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同镇湖街道(苏绣小镇)合作,开办定向招生的织绣班,背靠丰富的人才、市场资源,在专业知识架构上,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以美术学科为基础,设计学科为主体,聘请产业教授,打破教学壁垒。美术专业群同特色小镇合作,依托丰厚的资源提供实训机会,锤炼学员技艺、鼓励学员创业,构建高效课堂。
同样,数媒专业群同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紧密连接。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窗口期,苏州于2023年2 月份出台指导意见,推动元宇宙与苏州特色文化元素创新融合,加强发展新型数字文化产业。数媒专业群立足长三角,成立苏州数字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苏州市数字动漫游戏协会,内容上分两个重点:一方面扎根苏州以及长三角传统文化沃土,以数字艺术为媒介提供传统文化新的视觉呈现、传播途径以及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另一方面服务区域数字文化产业,建设长三角影视、动漫游戏、媒体传播产业集群。针对长三角数字艺术文化特点,专业群按数字创意产业链发展路径,探索实践了与数字创意产业链接同频共振的数字设计(Design)、数字内容(Digital content)、数字制作(Manufacture)、数字传播(Spread)于一体的“DDMS”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平台专业基础课、人文素质课、专业群共享课、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人文拓展选修课”6 个课程模块。数媒专业群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数字化资源开发和推广,按“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组建(图2),专业群布局与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高度对应。
图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与数字创意产业群逻辑关系图
2022 年底,学校同苏州市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以及多家数字艺术企业共建“苏州元宇宙产业学院”,选址为星辉1976 产业园,践行“产学研创”模式。数媒专业群对接产业核心技术环节的基础编程、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岗位:动漫、游戏专业对接动漫游戏行业的前期策划,中期动画制作、游戏美工等,动漫衍生品设计等岗位;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对接前期策划与设计、后期品牌传播推广等岗位;摄影摄像专业满足产业链的普适性需求。专业群实施“大技术平台+专技专训+岗位实训”递进式共享课程体系,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除主修课程外,可选择跨学科、跨媒体的课程,利用产业园资源,创建数字化互动教学云平台,建设教学素材资源并实时更新,行业最新技术、企业实际项目可实时嵌入,教材常用常新。数媒专业群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同苏州相城文旅局、苏州昆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地方非遗的数字化应用研究,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联合共建《百工录》国家教学资源库,实现专业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
三、参与集体项目,筑牢金字塔形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课程体系一般为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有机结构。底层可共享是指整合群内各专业所共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面向群内所有学生开设,掌握职业通用能力。中层可融合是指依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安排,面向专业开设,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上层可互选是指跟踪市场需求,实时开发更新模块课程,供学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学习。[6]学校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和艺术设计专业群所含具体专业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在划分专业群工作起始就有严谨的探讨。学校下设二级学院,专业群的构成并非以学院划分为准线,而是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划分专业群。在此逻辑下,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学识偏重传统工艺技巧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制品的生成,艺术设计专业群学识偏重特殊工艺前提下的视觉传达图像表现(艺术设计专业群教授模式在前文有详述)。
下面以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含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含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为例论述集体项目中金字塔形课程体系的建设。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以“工艺美术”为核心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有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工艺美术概论、装饰设计基础、传统图案等,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表现、创意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为环境工程理论,专业群培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及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人才。在组群逻辑上,两个专业群底层为“文化+”专业基础课程,打造了群内专业互通的宽口径基础平台,中层为“创意+”设计工作室课程,开发工作室课程40 门,高层为“项目+”实务课程,对应实践课程模块,培养融合型人才。
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聚焦传统工艺的现代发展,对应“衣食住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对应“衣”、产品艺术设计对应“食”“行”、室内艺术设计对应“住”,专业群培养的人才文化艺术素养相同,创意设计方法相通,共享25 门课程、30 余个实训基地、80 余位校内外教师、90 余个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专业群组建破解了传统工艺缺乏创新、现代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的两个难点,在授课与实践过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设计提供美学要素、现代艺术设计为传统工艺美术提供全新视角。聚合效应初步体现在院校合作企业产品丰富度以及质量提升方面。专业群建设创新之处为学校配合跨专业选课与教学,深化艺术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与跨专业教法改革:第一,书本带码、随扫随学,书配课、灵活调用,实现“一书一课一空间”,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14 部;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推行主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线上、线下和跨专业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在“做中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复合型技术技能;第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一专多能”为导向,以“书证赛”融通为主要形式,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参照职业标准,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在实践组织保障上,专业群配置了建设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实训基地:第一,建设50 余个校内大师领衔的实训工作室;第二,针对专业群建设校外“小而精”实训基地100 余个;第三,制定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与管理制度,建设专业群实训工作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实训场所、设备利用率。专业群与学校数媒专业群共同建设《百工录》(工艺美术)资源库,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合作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资源库”,高度综合工艺美术教学成果,提升师生知识迁移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为充分统筹教学资源,学校联同龙头企业金螳螂集团创建苏州金螳螂校企协同设计学院,学院的共建单位为苏州工艺美院环境艺术学院、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室内设计协会,多方共建设计创新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企业教师工作站,实施职场化实训。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四个专业以实际项目运作过程组织项目课程,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近些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对接地方开展“城镇更新”“乡村美化”等系列项目,专业群建设、专业教育教学同项目结合富有成效。2021 年学校与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姑苏区城管委等部门开展苏州古城街道更新合作事宜,合作涉及公共空间改造、私人空间优化、家具设计、外观优化等,项目的知识点、技能点全方位覆盖专业群建设。在内在逻辑的架构中,专业群内各专业知识图谱相互形成交叉,在实际项目“课堂”中教授不同专业的学员专业通用学识与岗位学识,不断强化各专业底层、中层与上层课程。
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打破原先各专业、各学院各自为政的教学实际,破除小方向划分过于细致导致的教学空间、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各种顽疾,筑牢金字塔形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学员。
四、结语
专业群是一种教育策略,它以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对象相同、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实现教学资源、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7]60苏州工艺美院在长期的教学探索实践中,坚持产教融合,立足行业特色,结合当地区域特征,基于知识逻辑结构建立集群式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政校行企共同参与项目,在实践中教授学生知识技能,专业群内各个专业教学模式择优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合力推进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群知识体系整体优化。学校不同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实践资源,定期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建设研究多为实践研究。相信在未来,艺术类专业群的建设会日趋成熟,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将有更多的学者对之进行模型与理论研究,推进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