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商业化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2024-01-17李嵇扬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计

李嵇扬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挑战。因此,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成了必要且迫切的任务。

本文在分析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必要性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尝试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并以“商业化产品设计”为例进行实践。当然,本文所提出的两者融合并不是为了鼓励每位学生都尝试创业,而是希望在遵循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业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能力对于培养高技术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和提升综合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创新创业引入专业课程的背景

(一)国家发展建设的战略需求

2017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时提到:“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202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3]由此可见,创新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是当下迫在眉睫的教育改革任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专升本成为越来越多高职学生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措施。然而,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23 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专升本的持续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部分就业压力,但专升本毕业后仍将面临因岗位需求饱和或知识技能不匹配而带来的就业问题,滞后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并且毕业生去向落实难度进一步增加。[4]160-170因此,面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深入和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等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入,以创新促发展,以创业促就业,以此来应对技术迭代和工作岗位更替速度的不断加快的现状,更好地支撑毕业生的能力达成与后续发展。

二、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针对产品艺术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第一,相关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主要依托于创业讲座、公共课程、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开展“双创”教育,并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第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缺乏针对性,专业方向不明确。例如,缺少对于艺术类专业优势与不足的明确认识,缺少对于授课群体特点的认识,无法形成差异化教学,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使课程泛泛而谈,缺少落地的可能性。第三,创新创业课程引入专业课程的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引入课程,并不是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目标,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站在创业者的高度去了解全产业链的内容,提升全局思维,并反观自身的不足确定为之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第四,社会交流不够充分。对发展趋势把握不足,教学成效不显著,课程内容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第五,教师资源的不匹配。由于创新创业涉及多学科知识,一般高校教师普遍沉浸于自己的研究范围,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教学范式较为落后,教和学的激励机制不够充足。

三、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意义

将创新创业引入课程,并不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去进行创业。从教学层面讲,一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此应对当今社会创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的现状;二是有利于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强化产品的落地,加大将设计作品由图纸变为现实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所学专业领域。

从专业发展前景讲是探索设计之于产业与社会的最大效用。在设计思维的助力下,创新过程得以焕发新生,弥补了创新人才不足的遗憾。设计范式的介入为创业过程注入了更多的容错机制,帮助创业者们更好地应对风险与挑战。而设计技术的介入则提升了协作精神的魅力,使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效率得以卓越展现。

四、从日常教学到引入创新创业概念的实施思路

将创新创业元素引入专业课程既要遵循既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标准,又要考虑双创教育资源的对流、混编协作团队的可能、双创主题的落地、社会培育孵化的载体等内容。

本文基于产品艺术设计学科要求和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能力(即发现、发明、发展三阶段所需的能力[5])对应到课程框架中,结合学生学情,重构三大教学内容模块,优化主题选择,引入企业协同,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学团队,打造双线混融的教学方法,建立“形成性+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商业化产品设计专业知识普及和技能深化的同时,实现专业与产品的破壁联动,促进商业化产品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图1)

图1 课程总体框架

(一)教学目标

以商业化产品设计方法为落脚点,直面缺乏协作精神、缺乏容错机制、缺乏创新人才的高校与产业衔接之痛、人才成长之痛,聚焦实际商业产品的研究创新,将设计思维、设计范式、设计技术对标到创新创业协作的具体内容上,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周期的教学内容,组建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形成人才的破壁与联动,支持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及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技能深化,实现设计教育面向未来,专业教学对标产业前沿的目标。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彻考核分流的理念,注重对预期学习效果与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进行融合。考核及格线兼顾公平原则,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寻找并利用设计机会,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法。考核提升线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课程所学内容转化为设计比赛,也对创新程度、市场潜力和创业行为提出更高要求。考核推荐线则对标实岗实训,对于成果落地性,更加注重以高创新价值、低资金投入去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发现商业的契机,成果不再是简单的作业练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并能够后续继续推进的实用产品。

五、教学实践

(一)项目团队组合

组建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上的不足。项目组从传统的师生、其他行业从业者(混搭)的组合,进一步发展为“师+生+从业者”(协同)的联合模式。在此过程中,核心团队应由专业教师团队构成,同时引入跨专业导师、创业者、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员,以确保我们的教学能够紧密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也对学生团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课程一开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能力互补原则进行3—4 人的组队:学生干部与社团活动经历较多的同学可以作为项目主讲和负责人;学业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作为项目研发的中坚力量;综合表现能力不突出,但是踏实肯干的同学可以作为协作者,在此基础上共同讨论确认最终主题。[6]

(二)教学内容组织

1.项目主题选择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团队优势,结合实际需求,把控研究过程,实现研究目标,落地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课程主题的选择可以是本专业领域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教师对主题的选择只起到引导作用。开课前,教师组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专业角度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并进行项目方向的把握,找到有待解决的、符合学生能力范围的、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的研究范围,并以此为基础搭建符合实际需求的导师团队。有着较高创新创业价值的选题,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团队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早确立项目的概念,进入专业实践,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通常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需要长达一年或者更久,单一课程无法涵盖项目的始终,出于实施难度和因材施教的考虑。项目组教师确定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的特点,即课前通过网络平台预习沟通、课中方法讲解集中汇报、课后实践拓展的实施思路进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学—练—思—拓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程开设于二年级下半学期,共80 学时,分为理论24 学时,设计实践56 学时。理论部分既包含课程本身的商业产品设计流程和方法,也包括项目落地需要了解的技术支撑、体验提升、生产协助、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内容。设计实践部分,鼓励学生构建合理的团队,在深入进行市场分析、用户调研、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决策者的视角来精准定位品牌;在针对用户痛点进行资源整合,拓展设计思维的基础上,以研发者的视角去进行产品的定义、构架和原型制作;同时也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检验以及资金募集等方面内容,以确保项目的全面推进和成功实施。

(三)教学实践成果

课程至今已开设第三年,通过课程报告、问卷调研、个别学生访谈等方式教师组获取了课程学习的相关数据,成果主要从学生能力提升、成果转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能力提升

首先,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显著提高。自主选题的方式使学生们展现出了更高的投入和渴望,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仅体现在课堂内,更延伸至课外自主学习。这种热情驱动着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其次,学生们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跨专业的学习使得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将创新创业引入课程对于专业提升的重要性,也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通过学习,学生们产出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机会点,他们勇于探索多元的信息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也更加明确了从概念到落地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产品的商业化打下了更好的基础。再次,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们展现出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着设计的不易和成果的甜美,同时也不断学习着他人的闪光点,不仅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培养了学生们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合作能力。

2.成果转化

三届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共产生23 项创新创业设计成果。以下是两件成功转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两件作品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义与制作(技术支撑、生产协作)、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检验、商业模式等内容中均有较为落地的表现。

作品1:该项目团队致力于为偏远地区手部有残缺的特殊儿童定制重量轻、造型美观、性价比高的功能型免费义肢产品。该项目团队希望在本次课程中以专业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专业人士的帮助,设计出一款可以落地的义肢产品。项目过程中,学生们厘清学科优势与不足,邀请了专业的义肢安装师傅、康复师、医生、普通学校小朋友们以及特殊儿童来共同参与完成设计,以三维扫描作为技术支撑,设计了多款创意型产品。之后使用3D 打印的方式制作了模型样机,并邀请当地专业的康复产品制作公司专家、医疗产品企业负责人、医院护士与同学们一起对产品结构、组件材质与重量、安装细节、表面肌理、成本核算、生产周期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图2—4)

图2 普通学校小朋友绘制的概念效果图设计

图4 产品结构与牢固度测试

作品2:该方案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宠物玩具设计服务团队所提出的为zeus 开发的狗训练足球玩具产品(图5)。造型要求为蜂窝特征形态,内部中空,设计有宠物零食镂空口,材质为TPR,采用双色贴片工艺。它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师生们集思广益,共同为解决一个设计问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在方案中,师生们不仅考虑了客户的需求,还充分考虑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的可能性。方案从蜂窝造型效果图到开模生产,经历了多轮与结构工程师的探讨,原效果图两侧蓝色部分镂空的边缘宽度只有1.13 毫米(图6),注塑后其宽度收缩,强度将低于Zeus 公司的要求。在Zeus公司不可改动造型的要求下,团队将原三副模具改为两副模具,在两侧蓝色部分中间构建一个柱形连接结构,注塑工艺改为双次注塑即先注塑生成蓝色部件,在蓝色部件上进行第二次注塑生成黄色部件。双次注塑降低模具成本也降低工人的装配成本,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都完美符合Zeus 公司的设计要求。目前该产品于中国亚马逊官网销售,零售价86元人民币,预计可盈利售价的三分之二左右。

图5 狗训练足球玩具产品

图6 蓝色部分镂空边缘与两副模具示意图

六、结语

通过课程实践,我们发现,双创的引入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落地性的专业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好奇心。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有了更多的保障,也扩展了设计专业的外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设计范畴的限制,使课程成为一个能够自由融合多学科的平台,也引导着学生在追寻个人发展道路时,逐步经历一次次新的蜕变。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