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背景下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以“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4-01-17陈腾军

江苏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陶艺艺术设计职业院校

陈腾军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 241000)

0 绪 论

专业选修课是指与专业相关的一类选修课的统称,是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的实体内容,也是高等院校“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作用,使得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专业选修课所占比重逐步增大。根据教学和课程资源的不同,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以至于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专业选修课程没有清晰、深刻的认知,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资源的管理与投入等较为不足,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功能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效果发挥得并不明显。身处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与发展,作为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地,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高水平职业人才势在必行,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艺术类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1 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课程地位与现状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专业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大量课时和学分,既是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骨干教师担任相关教学任务。专业选修课程学时与学分相对较少,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后,专业选修课程每门课程学时数量一般控制在40学时左右,多由青年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分为理论性课程、理论实践一体课程、实践性课程,大作业考察形式主要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结课考核方式,学生的选择范围会较为宽泛,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则会相对较低,如“陶艺设计与制作”“艺术鉴赏”等课程,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体验层面,并没有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深层次的联系,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解决了专业选修课程教材内容与专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课程内容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关知识进行融合,大大增加了授课难度。职业院校学生大面积扩招后,学生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大班制教学模式对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专业选修课程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是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2 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现状问题

2.1 开设课程缺乏体系化

成熟的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具有多样性,具有理论基础、应用研究和生产实践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包含了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等多个方向。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有计划性地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个性思维、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部分高校试图通过开设“陶艺设计与制作”等不同类型的专业选修课程,提升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前期缺少设计或受教师资源的限制,常出现因人开课的现象,未能与专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缺乏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资源,脱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缺少与专业必修课程建立系统的联系。

2.2 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就职业院校实际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的着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不足。大作业考察形式主要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结课考核方式,导致多数学生上课并不积极,学生认可度也相对较低,存在严重的混学分现象。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选修课程一般在学生大二、大三阶段开设,在这阶段学生需要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对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视度显得尤为不足。部分老师视专业必修课程为正统,专业选修课程属于从属位置,没有针对课程进行良好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讲授力不从心。就“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而言,老师简单讲解制作过程,更多时间任由学生随意安排,长期缺乏教师专业指导,久之彻底消磨掉学生起初对课程的喜爱和兴趣。

2.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选修课程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知识面较窄,实践应用方面体现不足,固化的教学方式尤为呆板,致使一些具有前沿性、创新性、趣味性以及学科交叉性的专业选修课程的特征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较淡、教学质量较差,从而降低了对学生的考核要求。只需要提交一个课程作业或开卷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针对学生进行考核,表面考核结果良好,实际这一考核结果并不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3 艺术教育改革促进高校专业选修课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3.1 构建科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针对专业选修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进行充分论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专业发展定位及师资力量,专业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定位是:立足芜湖,为地方设计类人才需求输送新鲜的血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地方文化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本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了调整,结合设计类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在不同设计专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2 提高师生对专业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宣传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要性,消除师生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偏见意识,可以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层面:拉近学生专业选修课程所学知识与专业必修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培训与引导,让学生通过参加报告会、大赛、教科研项目和相关实践活动,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更加重视专业选修课程。教师层面:多方面给予专业选修课程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可,量化专业选修课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其他核心课程等同认定,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多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3 增强专业选修课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在专业选修课程讲授过程中,及时更新陶艺专业知识和相关数据资料,对行业最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技术进行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进行专业领域知识探索性的学习,介绍本课程相关的陶艺大赛、专业期刊、学术协会网站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随时了解行业知识和动态的习惯。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将专家学者引入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专业选修课程建立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将优质课程资源与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展现,打破固有模式,与多种艺术形式、科学技术结合相互促进。

3.4 加强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开放性与交互性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应注重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兼职导师,基于企业艺术设计人才标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开展过程中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当地手工艺人进入课堂,其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学生兴趣等多方面均可得到优化提升。艺术具有互通性,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除了本专业内容的学习,也可将其他专业的优秀内容进行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也可与科学、文学兼收并蓄、协同发展,开辟出新的路径。在科技主导的当今社会,推动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改革同样需要交互性的专业选修课程设计,让传统的艺术形式题材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迸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3.5 加强艺术设计硬件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地推动专业选修“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把握发展契机,维护升级学校硬件设备,建立完善的实训设备系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学校配备需求量较大的陶艺教学耗材,合理引导学生自行准备相应的教学实训耗材,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完善和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避免设备器材的损坏和数据的丢失。

3.6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

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通过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法的共同作用来体现,结合校内外教科研实训基地和平台,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翻转课堂”等多元的教学方法,利用数字化工具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陶艺知识的讲解与分享。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课题组以及大赛队伍的加入,多方面考核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4 结语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专业选修课程应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选修课程体系、优化考核方法与多种教学模式协同发展。以专业选修课为突破口,建设更多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发挥高校专业选修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长期的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在开展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更加适合自主教学实践的好方法与新思维,推动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完成课程改革与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意义。

猜你喜欢

陶艺艺术设计职业院校
《星.云.海》
《花月夜》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疯狂”的陶艺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学陶艺
做陶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