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通道”急救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17余丽萍吴建祥陈伟阮丽萍郑叶平
余丽萍 吴建祥 陈伟 阮丽萍 郑叶平
[摘要] 目的 探討“零通道”急救模式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12月以传统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6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以“零通道”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8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手术时间、临床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68.2% vs. 38.7%,χ2=12.671,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18% vs. 80.65%,χ2=51.000,P<0.001)。结论 “零通道”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 零通道;重度颅脑损伤;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1.003
Application of “zero channel” emergency mod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YU Liping, WU Jianxiang, CHEN Wei, RUAN Liping, ZHENG Yep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axing, Jiaxing 314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ero channel” emergency mode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147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mitted to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axing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Sixty-two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raditional emergency mod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nd 85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zero channel” emergency mod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itiation time of rescue, completion time of CT examination, completion time of blood transfusion, duration of operation, clinical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itiation time of rescue, completion time of CT examination, completion tim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duration of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oportion of good recover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68.20% vs. 38.70%, χ2=12.671, P<0.001).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1.18% vs. 80.65%, χ2=51.000, P<0.001). Conclusion “Zero channel” emergency mod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Zero channe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scue efficacy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受到颅脑损伤[1]。中国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数远超大多数国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迄今为止,颅脑损伤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全球脑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重度颅脑损伤通常是指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为3~8分,受伤24h内出现6h以上的意识障碍或昏迷症状[3]。在我国,院前救治体系及创伤救援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步,但部分医院仍采用传统的会诊救治模式,存在滞留时间长、救治时效差及后续救治不及时等问题[4]。怎样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点问题。“通道”是指患者从到院至就诊的一系列特定流程,中间经历挂号、就诊、缴费、检验、检查等多个环节,均需要消耗时间[5]。“零通道”强调将院前、院内、急诊术前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并优化,竭力争取“零耽误、零障碍、零等待”。针对存在的院前院内衔接不畅、院内救治耗时长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绿色通道优化流程——“零通道”急救模式以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6]。本研究拟探讨“零通道”急救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重度损伤以颅脑损伤为主;②受伤至急诊时间≤12h;③符合脑外伤手术指征;④通过医院协同救治平台入院者。排除标准:①严重损伤不以颅脑损伤为主;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如血气胸、空腔脏器破裂、实质性脏器破裂;③已经在外院就诊后转入本院;④临床资料缺失。共纳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7例,其中男100例,女47例;年龄4~89岁。将2020年1月至12月以传统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6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以“零通道”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8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外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嘉兴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JXEY-2021SZ051),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救治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救模式。护士预检分诊后进入抢救室,按常规进行处置,CT检查后,呼叫脑外科医生,确定是否手术。需要手术者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
1.2.2 观察组 采用“零通道”急救模式。入院前即进入就诊流程,“上车即入院”,并将“零通道”延续到院内。现场查看患者,经评估判断伴随颈椎损伤时,确保生命体征平稳,查看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立即使用颈托保护颈椎并嘱患者制动,转运或翻身时确保头、颈、肩成一直线,轴线翻身,避免二次损伤。通过院内院外协同救治平台,提供患者信息、伤势情况、随车医生联系电话、GPS实时追踪地图。通过信息传输急诊科在入院前完成患者的预挂号,院内急诊外科医生根据平台提供的患者病情在患者未到達医院时开具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输血申请单,联系血库,启动急诊手术室。有疑问者,随时联系120医生;并提前呼叫脑外科医生会诊,制定初步诊疗计划。实现院前院内紧密衔接,根据GPS情况,院内创伤救治团队事先在急诊门口等候,准备好转运床、供氧及监护设备。患者到院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置,开通静脉通路,进行相应检验、检查。后续步骤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患者到达医院门口交接至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从接诊开始至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从备血开始至第一袋血开始输注时间)、手术时间(从接诊到手术开始时间)、术后72h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术后并发症。GOS评分标准[7]:5分,恢复良好,轻度缺陷但可正常生活;4分,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分,重度残疾,意识清醒,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睡眠觉醒周期正常,眼睛能睁开;1分,死亡。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脑疝、颅内感染、癫痫、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GO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68.2% vs. 38.7%,χ2=12.671,P<0.001),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18% vs. 80.65%,χ2=51.000,P<0.001),见表4。
3 讨论
调查数据表明,颅脑损伤发生率占全身部位损伤的10%~15%,仅次于四肢创伤,主要为坠落伤、交通事故或钝器击打等直接或间接暴力伤害,是创伤引起死亡和残疾最常见的原因[8]。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高。近20年来,我国颅脑损伤救治条件和救治水平明显提高[9]。研究显示,在12h内进行手术可改善大于10ml颅内血肿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同时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0]。采用“零通道”急救模式可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颅脑损伤多属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感觉障碍、思维障碍和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11]。因此,重度颅脑损伤的及时救治格外重要。“零通道”急救模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的救治时效,观察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均明显缩短。近年来,我国多地成立国家创伤救治中心或区域创伤中心,提出多种应急救治模式和针对性的救治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救治,使其救治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2-14]。本研究应用“零通道”急救模式救治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加上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的助力,实现院前院内信息共享、车上车下无缝衔接,从救治流程上大大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真正实现“零通道”理念。
笔者采用“零通道”急救模式救治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做到早到达、早治疗,合理利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提高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占比68.2%,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①院前院内协同化救治平台的应用,让患者的基本信息、受伤情况提前通过平台传达到院内信息系统,使院前院内形成无缝衔接,院内接收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反应团队,为院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②车上与车下进行有效信息衔接。院内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预挂号、预检分诊后,应急反应团队组长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开通绿色通道,预先开具检查检验项目及输血前准备,预先通知手术室。有效缩短患者的院内等待时间,最终使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③救治路线优化。院内辅助检查科室相对集中,与急诊科毗邻,可简化患者外出检查路线,加之手术室开辟急诊专用手术室及急诊手术专用通道,使患者在院内可得到尽快救治,排除因转运带来的延误和风险。④成立全流程时间追踪表。救治区域内各个操作及治疗进行时间节点记录,团队中的质控员对追踪表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不断进行流程改进。同时定期进行相关的理论、操作培训,针对典型案例,急救后进行复盘,让应急反应团队成员的急救技能更娴熟,急救流程更规范,配合程度更流畅,救治理念更先进,努力减少或预防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
意外伤害事件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提高通道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是急诊科一直追求的“加速度”。“零通道”急救模式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救治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 李玮, 王欢, 王延江, 等. 完善卒中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43(16): 1979–1982.
(收稿日期:2023–03–06)
(修回日期: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