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2024-01-17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镇人民政府辽宁阜新123136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食心虫蚜虫粉剂

●崔 雪(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镇人民政府 辽宁 阜新 123136)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大豆传统重要产区,而阜新地区是辽宁省大豆主栽区之一,该区域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热、水等条件。然而,在辽宁省阜新地区大豆种植过程中,灰斑病、根腐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率较高,对该区域大豆种植效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究大豆种植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种植准备

1.1 整地

大豆适宜种植在地势起伏不高、排灌条件良好、肥力中等且前茬非豆类作物的地块。确定地块后,采用秸秆全量(或半量)深翻还田技术,利用灭茬机械将前茬秸秆、根茬粉碎成长度小于10 cm的条状物,依据30~35 cm的标准,深翻土地,碎混秸秆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提高土壤抗风侵蚀能力与渗水能力,减少土壤板结、水土流失现象[1]。利用旋耕机耙平地块作平直垄,垄间距在50~60 cm。在作垄的过程中深施底肥。

1.2 选种

根据《2022年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区域特点、市场需求,选择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熟期适宜、优质高产、高抗病虫大豆品种,如“辽豆32”“沈农17”等。在播种前,利用大豆选种机将残粒、病粒、虫蛀粒、杂粒挑出,确保大豆纯净度达98%。选择大豆种衣剂,如多菌灵、福美双等,按大豆种子质量的1%~2%进行拌种包衣。包衣后,在阴凉通风环境内干燥,干燥后装袋。

2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2.1 种植时期

耕层5 cm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阜新地区一般为5月中下旬。

2.2 种植方法

利用大豆机械播种机进行等距播种,播种机械匀速直线前行,行进速度为3~5 km/h(若需转弯,则应提升行进速度以防止开沟器堵塞),随播种随镇压,确保出苗整齐度、均匀度与茁壮度[2]。一般播种深度为4 cm,行间距12 cm。

2.3 种植密度

东北地区大豆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种植方式、原地块肥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播种量为45~60 kg/hm2,保苗12.75万~22.5万株/hm2,在土壤肥力较高时,对生育期长、分枝多、植株粗壮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应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对于品种生育期短、分枝少、植株收敛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应适当增大种植密度。

2.4 种植管理

2.4.1 补苗间苗大豆苗出土后,应全面检查出苗情况,在发现缺苗断垄且长度超出28 cm时,于大豆第一层复叶或第二层复叶展开期的16:00后移栽补苗;缺苗断垄长度小于28 cm时则两端留双苗。在发现大豆苗间距过小时,依据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杂留纯的原则 进行间苗操作。

2.4.2 中耕灭草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应进行第一次中耕,两铲三蹚,中耕深度为15~18 cm,也可进行垄沟深松处理,深松深度在18~20 cm,以达到增温散寒的效果。同时人工拔除杂草,或均匀喷施90%乙草胺(或精禾草克、精吡氟禾草灵)、灭草松(或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等)将田间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灭除。

在大豆植株高度达到25~30 cm时,应进行第二次中耕,中耕深度为8~12 cm,蓄水保墒。在大豆初花期(或分枝期)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均匀喷施,如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0~750 g/hm2兑水450~600 kg/hm2,避免大豆植株倒伏或早衰。后期根据区域天气、大豆田间情况,可适度增加中耕频率。如暴雨后土壤表层板结,可在表土泛白时借助耙、锄头人工破除板结,确保大豆植株根系顺利延伸。

2.4.3 施肥灌溉辽宁省阜新地区大豆施肥方法为分层施肥,即深松垄下10~15 cm施加底层肥,底层肥施加量为总施肥量的60%,包括9000~27 000 kg/hm2腐熟农家肥、135 kg/hm2过磷酸钙、135 kg/hm2氯化钾,促进大豆结瘤固氮,达到增产的目的。种肥位于土壤下5~10 cm,用量为总施肥量的35%,包括5250~15 750 kg/hm2腐熟农家肥或5500~16 000 kg/hm2有机肥、78.75 kg/hm2磷酸二铵、78.75 kg/hm2硫酸钾。剩余肥料在大豆盛花期施加,施肥方式为叶面喷施,或将肥料撒施到大豆植株一侧后掩埋,以满足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养分所需。

在大豆结荚期、鼓粒期,科学管理水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25%~30%。在雨水较多时挖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导致大豆倒伏或花荚掉落。

2.5 收获

在大豆叶片脱落率达到90%且整体植株呈黄褐色(含茎、豆荚)、摇晃整体植株有籽粒声时,人工或机械收获。收获后晾晒(或烘干)至籽粒水分小于12%,入库贮藏。

3 病虫害防治

3.1 灰斑病

3.1.1 症状及危害灰斑病多发于大豆成株期,主要侵害大豆叶片。发病初期大豆叶片上出现圆形灰色斑点,发病中期大豆植株边缘变为褐色,且中间位置出现灰褐色斑块,形状类似蛙眼,后期大豆叶片大量脱落,影响大豆产量。

3.1.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在播种前,可选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3∶1000的比例与大豆种子拌和。若已发病,则均匀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降低灰斑病对豆荚部位的危害,提高大豆种植效益[3]。

3.2 根腐病

3.2.1 症状及危害大豆根腐病会导致大豆幼小芽苗变为褐色,生长异常,最终因须根、主根腐烂而死亡,地上部分逐渐萎缩发黄,茎部密布黑褐色病斑,进而出现皮层腐烂问题。

3.2.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生概率,种植户可以在大豆种植前,选择含多菌灵、福美双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药剂使用量为种子质量的1%~2%。若已发病,则均匀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5%宁南霉素、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施2~3次,两次施药间隔7 d。

3.3 霜霉病

3.3.1 症状及危害霜霉病对大豆植株生长危害甚大,会严重侵害大豆幼小苗、叶片,致使叶面沿叶脉生长方向遍布褐色斑点,甚至出现叶片凋落、豆荚霉烂情况。

3.3.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霜霉病发生概率,种植户应在整地前深翻土地,将霜霉病残体埋入土壤深层,将菌源筛除。在霜霉病高发期(7~8月),均匀喷施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每间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4 胞囊线虫病

3.4.1 症状及危害胞囊线虫病可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发生,会导致大豆植株高度明显低于常规植株,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植株根系短少,出现大量附白色小颗粒须根,可多年发生,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

3.4.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胞囊线虫病发生率,在播种前,可选择前茬非大豆田地,优选高抗胞囊线虫病品种。若已发病,则利用器械均匀撒施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撒施量为4500~6000 g/hm2。若病害较为严重,则均匀喷施10%涕灭威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药剂用量为30~60 kg/hm2。

3.5 蚜虫

3.5.1 症状及危害蚜虫可在大豆植株生长集中位置吸取顶端叶片、嫩茎、嫩叶部位的汁液,引发叶片卷曲、枯黄等问题,出现大豆植株矮化、豆荚数量少等情况,对大豆产量、质量均具有较大影响。

3.5.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蚜虫危害,在大豆出苗期,沟施30 kg/hm2的4%呋喃丹颗粒剂(或铁灭克颗粒剂),药剂不与大豆种子接触。在大豆种植田内发生5%~10%植株卷叶(一般在6月15日~7月15日)时,联合应用450 g/hm2阿维菌素+750 g/hm2联苯菊酯,根据说明书要求兑水喷施,或均匀喷施30 kg/hm2的20%速灭杀丁乳油,可有效防治蚜虫。或在大豆蚜虫老熟幼虫脱离豆荚前期,采用22.5 kg/hm2白僵菌粉与202.5 kg/hm2草木灰(或细土)混合的方式,在大豆田垄台上均匀撒施混合物,在不污染环境情况下实现蚜虫的有效防治。

3.6 食心虫

3.6.1 症状及危害食心虫幼虫会啃食大豆心叶,影响大豆光合作用,后期则侵入豆荚,破坏豆粒完整性,降低大豆质量。一般大豆食心虫发生率与大豆品质及产量下降成正相关。

3.6.2 预防与治理为降低大豆食心虫危害,种植户应严格执行三年轮作方针,并在种植前深翻土地。在大豆种植田内发生高峰期(一般在8月8日~15日),联合应用14%氯虫·高氯氟、2.5%功夫乳油(或5%来福灵乳油)150~20 mL/hm2兑水喷施。或在成虫高峰期后7 d,在晴朗无风天气投放赤眼蜂的蜂卵,每公顷投放30万~45万块,每公顷投放点数量为30个。从食心虫产卵初盛期开始,每间隔5 d释放1次赤眼蜂,连续释放15 d,第一次释放量与最后一次释放量相等,第二次释放量相当于第一次的2倍。

在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期间,食心虫、根腐病、灰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严重影响了大豆种植产量、品质。因此,大豆种植户应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化学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发生率,确保大豆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食心虫蚜虫粉剂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