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骆驼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
2024-01-17曾林长龚贞清张惠婷瓜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酒泉736100
●曾林长 龚贞清 张惠婷(瓜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甘肃 酒泉 736100)
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与玉门市、敦煌市、肃北县及新疆哈密市接壤,面积2.4万平方千米。一年四季风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水土资源相对丰富,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农牧业县。草场有柽柳、骆驼刺、芨芨、白刺、梭梭、蒿子、盐爪爪、翅碱蓬、野沙葱等丰富多样的野草。由于骆驼具有嗜盐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渴性、耐粗饲、抗病、抗寒、抗风沙等特性,能够利用其他家畜不能利用的荒漠草场,因而瓜州非常适合骆驼放牧饲养。全县草场放养河西双峰驼4400多峰,主要分布在锁阳城镇农丰村、新沟村、常乐村、中渠村,南岔镇七工村,西湖镇西湖村等戈壁荒漠草场。
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骆驼已从役用转化为肉用、乳用、旅游景点骑用、观赏之用,在农牧民经济增收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养殖期间,骆驼疫病时有发生,笔者归纳总结瓜州县骆驼常见病症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 骆驼常见传染病
1.1 口蹄疫
口蹄疫是牛、羊、猪、驼等偶蹄兽养殖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可侵染20多个科、70余种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动物。骆驼对口蹄疫病毒易感,通常由绵羊或山羊传染而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多发。骆驼口蹄疫死亡率不高,但其发病急、传播快、蔓延广,可以很快传播蔓延到同草场放牧的牛、羊,导致同放牧区域的牛、羊发病,给养殖业造成损失。
1.1.1 症状骆驼口蹄疫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结痂、脱落等病变,由于黏膜病变引起疼痛,病驼无法采食,从而引起乏弱、掉膘。在发病中后期,病驼蹄部发生起泡、组织水肿、破溃,甚至蹄壳脱落等病变而影响站立和行动,病驼往往离群倒卧。
发病潜伏期1~7 d,水泡性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蹄部,体温升高到39.5~40℃。唇内、齿龈、舌面、颊部黏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上出现水泡,病驼大量流涎,少食或拒食。饮水时欲饮而不饮,有时水含在口里不敢咽,摇头甩唇。水泡破裂后口腔、齿龈形成红色烂斑。严重的发生舌黏膜脱落、蹄壳脱落等,往往由于疼痛,骆驼在行走、反刍时会吼叫,不喜欢在坚硬的碱草地行走等。该病一般呈良性经过,1周之后即可痊愈。若蹄部出现病变,病程可延长至15~30 d,成年驼一般很少发生死亡,但幼驼往往继发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死亡率达到60%以上。
1.1.2 预防随着草畜产业的不断壮大,牛羊放牧量的剧增,口蹄疫已经成为威胁骆驼养殖发展的重大疫病隐患。瓜州县自2004年首次发生骆驼口蹄疫以来,一直将骆驼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象。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应用口蹄疫O-亚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和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强制免疫,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为了避免疫苗注射过程中骆驼对防疫员造成伤害,瓜州县锁阳城镇防疫员经过长期实践,自制了辅助免疫注射器把柄,将连续注射器固定上去,为大牲畜疫苗免疫提供了便利,加快了免疫进度。同时,加强免疫质量的检测,在疫苗免疫30 d后,按照每群10%比例随机采血检测抗体效价,对不达标的驼群进行二次免疫,否则出售时不予出具动物检疫证明,推动了免疫措施的落实。
1.1.3 治疗骆驼发生口蹄疫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进行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1.1.3.1 疫情报告按照《动物防疫法》 《甘肃省突发重大动物疫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市(州)、县 (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或畜牧兽医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和相关科研院所,从事动物饲养、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各类动物诊疗机构,乡村兽医、官方兽医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人。发生骆驼口蹄疫时要严格按程序第一时间上报,上报疫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位置,发生口蹄疫骆驼的数量及本草场放牧易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死亡数量,骆驼口蹄疫疫情确诊后,各级人民政府和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及时向上级续报有关情况。
1.1.3.2 疫情处置在发生骆驼口蹄疫疫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协调各成员单位全面履行各项职责,进行先期处置。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第一时间赶赴发病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在收到疑似疫情报告的同时,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饲料及相关物品移动,进行严格消毒等临时处置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待疫情确诊后,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开展消毒灭源、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做好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工作和善后事宜。
1.2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具有人畜之间、畜畜之间相互传染、人人之间不传染的特点。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体。养殖户感染布病往往是由于接羔、剪毛、屠宰过程中不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和洗消不彻底引起。非养殖户感染布病一般是食用未熟透的带菌肉、乳引起。
瓜州县在外调骆驼进行实验室布病检测时,曾检出阳性病驼,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驼具有流羔、不孕、母驼关节疼痛、跛行等症状。该病目前在瓜州县人、畜间均有发生,给养殖业和人畜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1.2.1 症状病驼表现为生殖器官发炎、关节炎、神经损伤等。妊娠骆驼出现流产、早产、胎盘滞留、不孕不育等症状。公驼在感染该病后表现为睾丸炎症、硬化,甚至丧失功能。
1.2.2 预防发现病驼应立即隔离,并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对布病阳性驼进行全面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在发生骆驼布病的区域要严格做好养驼户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接羔时要戴安全防护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接羔后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以防感染布病。在规模养殖场区域,定期进行消毒灭源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
1.2.3 治疗一般不采取治疗措施,无治疗价值。及时淘汰病驼,降低全群感染风险。
2 寄生虫病
2.1 疥螨病
2.1.1 症状螨病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动物体表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螨病又称疥癣、疥疮病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后往往蔓延至全群,危害十分严重。该病多发于膘肥体壮骆驼,常发在头部、颈部、背部、尾根等被毛较短的部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病驼表现精神不安,食欲反常,奇痒难忍,摇头摆尾。
2.1.2 预防隔离消毒,分群管理。一旦发现骆驼患有疥螨病,立即对患驼进行隔离,并对集中区域进行消毒灭源,彻底杀死虫卵,防止接触传染。
2.1.3 治疗可用伊维菌素,剂量为0.2 mg/kg·bw,亦可应用林丹、双甲脒、溴氰菊酯等药物,与猪油混合按说明涂擦使用,每日1次。涂擦前将患部用浓盐水洗净。
中医处方清消败毒散:板蓝根45 g,桔梗30 g,知母30 g,贝母30 g,金银花30 g,麦冬30 g,郁金30 g,栀子30 g,红花20 g,黄芩30 g,赤芍30 g,花粉30 g,大黄60 g,甘草30 g,混合研末,开水冲药灌服。
2.2 蜱虫
2.2.1 症状骆驼蜱虫多为软蜱,软蜱多生活在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在骆驼全身均可发现,常寄生在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患驼表现奇痒,皮燥毛焦,有的浑身结痂,被毛大片脱落。天热或刮风时瘙痒难忍,拍蹄喷鼻,惊恐不安,个别口吐白沫,不吃不饮,不时拭蹭木桩。
2.2.2 预防发现后及早隔离病驼。放牧时要定期轮换草场,清理简易圈舍,注意棚圈消毒杀虫,捕杀啮齿动物。
2.2.3 治疗温暖季节可采用0.5%敌百虫水溶液喷洒或洗刷畜体,也可用溴氢菊酯喷洒畜体和畜舍,每半个月用药1次。天冷季节可注射伊维菌素治疗。
3 普通疾病
3.1 瘤胃臌气
俗称胀肚,多因骆驼在草场采食了大量霜冻或带露水的牧草,使瘤胃迅速扩张。临床上以呼吸气喘、腹部急剧膨大为特征。
3.1.1 症状患驼拱背呆立,腹围迅速膨起,并且不断回顾腹部、烦躁不安、疼痛;叩诊腹部有鼓音,患驼频频努责,排泄少量稀软粪便。若不及时诊治,伴随病情加重,患驼呼吸特别困难,眼球外凸,大汗淋漓, 站立不稳,心律达125次/min以上,最终死亡。
3.1.2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不在带有露水、霜冻的草场上放牧,能够很好预防本病发生。
3.1.3 治疗在治疗时,臌气严重的病驼可用套管针进行瘤胃放气,不严重的可用消气灵30 mL,液体石蜡油500 mL,加水1000 mL进行灌服。或用以下单方:生姜120 g,炒小米500 g,炒食盐50 g,混合碾碎温水灌服,每日1次,连用5 d。
3.2 驼羔泄泻
3.2.1 症状驼羔泄泻是1月龄幼羔的常见病,主要以腹泄为特征。病驼精神萎靡,排便次数增多,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糊状,甚至水样便,不时有粪汁从肛门流出。
3.2.2 预防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证每周消毒1~2次。做好圈舍环境控制工作,保证通风良好,严格控制环境温湿度。提供均衡、全价的营养,并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定期更换饮水,避免污染。加强驼羔饲养管理,使其尽早吃到母乳,有效提高驼羔机体抵抗力。
3.2.3 治疗驼羔出生后不能使其受寒,每日灌米汤1次。治疗采用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2.5 mg/kg·bw,每日2次,连用3~5 d。或用单方:炒面100 g、生姜30 g(研末),混合开水冲服,每日2次,连用3 d。
4 总结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骆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减少养殖损失,对促进当地骆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