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电学探究之旅

2024-01-17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中上海路校区九年级16林书玄

初中生写作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电学王阳明竹子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中上海路校区九年级(16)班 林书玄

阳光流淌进书房,温暖惬意。书桌上,明朝学者王阳明“格竹”失败的故事让我掩卷沉思,初三学习中那段电学探究经历在我的记忆中又一次浮现。

刚升入初三那会儿,密密麻麻的课表和无休止的习题,让一贯自信的我顿感手足无措,压力倍增。特别是让我头疼的电学,课堂上的一条条概念、一个个公式,搞得我一头雾水;作业本上的一处处批改、一个个红叉触目惊心,让我近乎崩溃。

无奈之下,我只得去找物理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看了我的作业,又问了我几个问题,最后指出了我的症结:物理原理没弄通,自然只会生搬硬套了。我不太理解,在先前的学习中,我就知道刷题,从来没有听说过还要弄通什么原理。怎么办呢?老师告诉我,先动手实验,把事物的原理搞清楚。

于是,我让爸爸在网上帮我购来电学实验器材。刚开始时,我笨手笨脚,连学习一个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都感到很棘手。不服气的我只能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劝自己要多些耐心,根据书本上的讲解一步步地去操作。一次、两次……当我终于顺利地完成一条复杂线路的连接,能够随意控制小灯泡的明暗时,心中无比激动。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接下来,什么电路障碍、定理验证等也都随之一一迎刃而解了。从此,我找回了自信,做起物理作业来也变得得心应手了。再回头看看以往的错题,竟是那么的简单容易。我现在的物理学习,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课前先预习,运用手中的工具去实验探究,再在课堂上聆听老师进一步的讲解,这样手脑结合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合起书本,望着蔚蓝的天空,顿感一片澄澈。是啊,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自己不去亲口尝一尝又怎么能行呢?在未来的求知路上,我将带着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继续前行!

(指导教师:于永平 姜有荣)

点评

作者以自己学习电学知识的亲身经历,演绎出了“我”对格物致知精神的深刻感悟,现身说法,给人启迪。文章有见识,摸索出了“实验‘格物’,探究‘致知’”的求学之法;有起伏,不得法时一脸无奈,得法之后无比激动;有生发,能缘事生理,由学习物理心得而及求知之道。其自主探究、行而知之的科学素养可圈可点。

(于永平 姜有荣)

素材空间

王阳明“格竹”

“格竹”即“就竹子推究事物之理”。

王阳明对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产生浓厚兴趣,想要身体力行。他恰好看到官署里有很多竹子,于是便邀请好友钱德洪同他去“格”亭前的竹子,想要参悟其中的道理。他们两人一天从早到晚默默地面对着竹子,尽心竭力地去思考。“格”了三天,钱德洪便精力不足,病倒了。到了第七天,王阳明对着竹子苦思冥想,仍未有所收获,也大病一场。这个故事便被称为“亭前格竹”。

自此,王阳明对朱熹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并逐渐走向了对“心学”的探究。

猜你喜欢

电学王阳明竹子
电学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和竹子在一起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
巧用电学知识 妙解环保问题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