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措施研究

2024-01-17吕志方长春市净月潭实验林场吉林长春13011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场害虫树木

●吕志方(长春市净月潭实验林场 吉林 长春 130117)

我国森林资源存量较大,林区占地面积较大,各地林场中突发性病虫害常常导致大量树木枯死或停止生长,严重影响了林区经济开发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常见病虫害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发生频率较高,为保证森林树木成活率达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积极构建病虫害防治管控机制与预警体系。基于以往林场管理经验,找到阻碍林业正常发展、导致病虫害快速蔓延的客观原因,如新栽种树木抵抗力不足、同一树种栽种密度过大、外来物种入侵等,针对以上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把握森林中主要病虫害的基本类型、生物属性、传播渠道,并使用各类现代化设备与化学药剂进行治理,从而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扩张,将病虫害负面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之内。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与研究意义

现阶段我国森林面积逐步增加,大大提升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执行难度,由于不同地区森林中树木生长规律、植物习性差异较大,没有共通性防治经验,林业工作人员必须从头开始,在实践中评估各类防治措施的合理性与应用价值,做好针对珍稀树种与新栽种树木的防护治理工作,保证其能够在病虫害侵袭下正常生长。我国森林资源多分布于西南、东北地区,分布范围涵盖多个省市,林业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5亿亩,造成6500多万株树木与植株死亡或停止生长,森林木材资源额外损失量达到9900万立方米,总体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多发的病虫害对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产生存在较大威胁。目前,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生态环保的主要目标。我国已知森林害虫约5000种,其中已明确演化规律与基本生物习性、具体防治方法的约为300种,最常见的害虫包括天牛、北美白蛾、马尾松毛虫等。此类害虫可侵袭森林环境,在树木中寄生并啃食树冠、树叶,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树木停止生长或枯死。一部分病害缺乏合理防治手段,处理难度较高,每年发生1~3次,不利于各地林区建设的正常管理,只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解决森林资源短缺、树木大范围枯死的问题[1]。

森林中常见病虫害从产生到大范围传播所需时间较少,有害物种与致病菌传播渠道较多,部分传染性较强的真菌可导致同一林场中50%树木死亡或停止生长。受到病虫害影响的森林将失去环境调节能力,使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承载力不足,食物链与生物链发生断裂,森林中栖息的动植物数量会同步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占地面积较大、覆盖大量国土的林场可发挥涵养水土、抑制水土流失的特殊作用,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环境中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在提升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大气污染,间接提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稳定性,净化水体,让地表水体保持洁净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努力提高森林综合发展水平,切实提升我国森林防虫害的综合实力,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

2 森林病虫害的基本特性与负面影响分析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森林资源分布于多个气候带环境,植物种类较多,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与养分需求,病虫害主要类型与发生规律也各不相同。例如我国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干燥,秋冬季节降水较少,常见病害由致病真菌感染、温带害虫传播等引起。部分地区大量种植同一类型的速生经济树木,如桉树、柏树等,此类树木生长速度较快,但抗病害能力不足,单一生态环境容易受到传播能力较强的害虫侵袭,导致大量树木在短时间内死亡或停止生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季节性环境因素影响,温度、湿度、空气氧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微生物生长环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部分害虫可通过寄生或产卵传播病害,病虫害多发于春夏季节,害虫在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长的环境下可快速繁殖。林场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部分林场每季度发生1~2次大规模病虫害,超过一半的树木被病虫害损毁,森林生态调节能力下降。个别林区害虫数量较多,因经济开发活动中无限制砍伐树木与不合理用药,导致森林树木抗病害能力下降,森林总面积减少[3]。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病虫害防治机制存在反应周期较长、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等缺陷,难以通过观测林场中树木生长状况及时发现正常流行的病虫害,仅能在病虫害大规模传播后才能发出警告信号并调集人手加以治理。此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可用技术资源不足,缺少资金购买红外线检测设备与卫星摄像服务产品,并且林区内监测站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不高,存在盲区,在发生病虫害后无法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森林环境检测效率较低,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缺乏实效性。一线林业人员工作压力和负担较重,需要承担较大范围内林场的巡查与安全检测任务,个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正常运用技术设备检测森林环境并获取最新信息。未及时构建物种隔离制度隔离外来物种,使得在国际旅行与技术交流活动中的林业产品、外来物种进入林区,造成病虫害在林场中暴发。部分技术人员所采用的防治措施具有较大副作用,例如在防治天牛幼虫过程中,为杀灭藏匿于树干中的幼虫,大规模、无限制地使用化学药剂,如有机磷、有机硫制剂等。此类制剂的杀虫效果虽然较好,但会使树皮受到化学物质腐蚀而脱落,导致树木枯死。林业部门习惯在病虫害产生后马上在林场中喷洒大量化学制剂,以消除病虫害传播风险,然而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虫口数量较少、致病真菌传播渠道不多,采用此类防治方法往往会消耗大量资源,导致森林生物链受到破坏,大量有益微生物与小型植物死亡。

4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4.1 建立病虫害预测报警机制

为改善森林环境,提升树木成活率,加快其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快速传播中的病虫害,林业部门必须主动和国内专业院校、技术研发机构合作,吸纳可用技术资源,建立覆盖整个森林的超前预警机制与观测体系。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远距离观测法与近距离采样法,提升对病虫害预测的精确度,找出病虫害产生与传播的原因,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保证预测精确度与超前性,技术人员可使用多种技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构建契合实际情况的数据采集体系,通过安装在森林中的观测设备与远程探测仪器,搜集具体相关信息,找出更多可利用数据,如单位面积内树木数量、土地下方土层厚度与颗粒密度等信息,再将此类信息转交给生物学、植物学专家进行评析。专家团队可基于森林环境观测数据建立森林生态模型,选用合理预测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外来病害与原生性虫害进行防治。

4.2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

林业部门必须在明确自身社会职责的前提下,采取切合实际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采取人工装置诱捕、高科技手段清查等方法,如技术人员可在森林中搭建小型陷阱,设置诱饵,使用人造灯光光源,诱杀螟蛾、白蛾等害虫。林业部门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功能化学药剂,通过有效途径向森林环境中定点、定向投放化学药剂,解决病虫害快速蔓延的问题。林业人员可为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药剂配置智能化、机械化施药机,在森林中间区域播撒固体烟雾剂或药包,或使用小型弹射设备向林区发射灭虫弹,每发灭虫弹覆盖范围超过10亩,适用于地形复杂、道路交通不便的林区。林业人员还可使用较为先进、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树干注射技术,使用真空加压设备与注射器向珍稀树种的树干部位注入药剂或微量元素。还可利用啄木鸟等天敌治理虫害。

4.3 建立完善检疫制度

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定期针对森林环境进行系统性调查和检验,通过实地勘测,记录不同类型树种的生长状况,根据往期病虫害防治数据与工作经验,精确计算树木上枝叶数量与树根长度,搜集可用信息,从而发现病虫害的传播源头,同时从源头上预防外来物种进入林区,控制外来人员与物资的输送渠道,对进入林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检疫[4]。为有效规避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针对已入侵我国林区的物种的习性、来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物种的生物习性与分布规律,从而制订完善的防治计划,选择较为合理的防治办法,如集中捕杀、引入物种天敌等措施,在短时间内消灭外来物种,以缓解病虫害对我国森林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5 总结

森林资源具有涵养水土、净化水源的作用,林业工作人员应当在掌握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合理应对措施,汇聚可用技术资源,采用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大规模杀灭害虫与真菌,提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建立完善的检疫机制,控制外来物种的输入渠道,消除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不稳定性因素,及时转变固有管控思维,主动学习生物学理论与植物习性知识,并结合所在地区林场的往期病虫害防治经验与具体情况,采取具有突出实效性的防治措施,构建病虫害防治体系,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林场害虫树木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树木之最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