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影视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16陈敏敏

传媒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影视广告产教应用型

陈敏敏 董 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提出了新判断、新表现、新要求。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广告专业面临着更加细化的分工和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人才培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作出重大的改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展产教深化融合,构建产学平台,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有效对接。

一、新时期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西方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西方发展得比较领先与完备,涵盖了全面产教融合和局部的校企合作。从福斯特(Phlip J.Foster)首次强调“产学合作”办学形式开始,欧洲部分国家开始了第一批“产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发展为抓手,以学校课程职业化为重点来“直接增加专业人才储备”。[1]发达国家通过“实体经济+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建立配套的法律和机制来促进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2]

在世界大发展与大变革时期,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3]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搞好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强调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个性化、多样化实践体系,推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我国,探索产教融合,最早可追溯到近现代的工业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勤工俭学”,发展到如今包括示范基地、校办企业、企业定点实习、校企联合办学、产教融合等在内的多种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在探索职业教育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影视广告专业是一门拥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热潮期。在传统的本科高校教育中,学校是培育人才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体,人才培养从整体评估上看,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实践环节成效甚微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如何形成人才培养思维模式的转变,解决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探索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影视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更好教学和实习效果的选择。

教学内容改革既要满足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又要引起学生对影视广告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学欲。引导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形成自觉钻研学习内部动力一直是教育的探索点。对接业界培养人才需要,适应行业结构的改革与分工变化,其中,在教学内容上需要通过阶段性实践与项目制引入来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环节中,如何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大难点。构建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从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到学生实践发展,需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无缝衔接。如何科学分配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比例,尤其是结合就业的要求,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整合产教融合的理论体系、结构框架、内部联系和成功案例,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本科联合培养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发适合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影视广告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透视

实践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应用能力的角度探索影视广告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社会和高校都在呼唤实践人才的培养,真正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应是能灵活应用知识与技能来指导实践过程。一段时期以来,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中国绝大多数高校教育的第一要义,能对接市场和生产的人才较为缺乏。

(一)课程体系: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问题

从课程体系上看,学术研究型的理论知识没有将实践和创新融合进去,理论课程和实操泾渭分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兼顾学科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实训实践融合理论与实践技能,还需要考虑产业、市场与社会生产的需求导向。因此,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学科理论、实践训练、创新融合的基础之上。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个专业的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4]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从课程体系上突出目标与重点。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影视广告专业中,课程设置中包括理论课程,例如广告学、艺术概论等,也有实践课程,如摄影基础、影视广告创意与创作等。传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叠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影视广告人才的需求,随着媒介生态的巨变,网络媒体将受众分流,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实践课程无法适应产业和环境的变革要求。通过应用类课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及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迫切需要。但目前课堂的教学仍围绕教材为主,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只能依靠学生课堂外的作业或少量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剥离。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是大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必不可少的操作,部分地方性高校缺乏足够的专业设备与实训实验室,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项目。少部分走在前列的高校和企业达成合作,凭借企事业单位的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培养目标。但企业的实践项目通常会与学校的教学时间产生冲突,所谓的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也只是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教师为主体的本位形态问题

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总体来看,高校的实践教学仍然依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在189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就指出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德育教育的绝对权力,并在实际办学中对理论进行了检验。[5]在当下的高校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围绕教材和课程展开,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而非引领者,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不能被有效激发,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习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在众多能力中解决社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目标。对影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学生应该是教育的主体,教学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摄影摄像、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基础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引领学生进行创意和创新的实践,突破单一的课堂内讲授型的方式,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摆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型学习,摆脱以学生为主体的本位观念,在权衡学生个体发展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挖掘和引导学生的内驱力。

(三)培养方式:产教未能有效融合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实习和实践实训的问题,许多高校立足于产学研一体化,和其他高校、企业、科研所建立合作,包括人才联合培养,联合科研,企业拥有实践科研项目,通过和高校联合,校企合作、校地对接等形式,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够顺应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真正实现从“教”向“产”的融合仍然是一大难题。

一些企业在参与高校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将学生作为免费劳动力来使用。实习生在企业中处于打杂或者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或者被安排在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充当廉价劳动力。更有甚者,出现违反劳动法压榨学生的现象。倘若产教融合效能太低,那么实现协同育人的机制就会受挫。高校与企业建立的若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关系,没有明确落实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就不能发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在校企、校地合作等产教融合平台中,企业联合学校的顶岗实习或实训实习实现了工作岗位的补足,在企业招聘和录用中首先考虑参与实习实践的学生,这对企业来说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又能够扩充人力资源。[6]

在产教融合方面,需要以校企互惠双赢为前提。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不能只流于形式,高校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探索适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影视广告人才培养路径

(一)科学整合课程群规划

影视广告专业作为实践型导向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制作作品的能力,课程的建设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为基点。因此,实验实训课程需要制定一个好的课程模块。大多数实践课程都存在着课程体系的问题,典型性问题包括各个课程之间整合效果弱、教师主导课程及学生参与度弱、课程内容设计与业界吻合度低等。对于地方院校来说,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科学整合课程群规划至关重要,要强化课程之间的联系,纵深课程的关联性与统合性,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让课程形成闭环,匹配业界的人才需求。影视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国广告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媒介接触与使用习惯的变革,视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介形态。在大屏和小屏空前增加的背景下,影视广告更加注重体验感,行业需要复合型技术人才。

为此,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构建了包括“应用课程群”“创新课程群”“创业课程群”三个目标的“三型”课程群。“三型”课程群对接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三大课程群中分别制定相匹配的目标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为提高学生影视创意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将实训课程作必修科目,实行小班教学,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整接触影视广告制作的整个过程。

图1 “三型”课程群建设

在“三型”课程群中,应用型课程以加强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为导向,包括艺术设计基础、摄影技术、电脑平面设计、摄像技术与艺术等。“创新课程群”通过“以赛促教”,以提升学生创意能力为导向,开设剪辑技术与艺术、影视编剧创作、影视录音照明技术、影视导演艺术等课程,通过参与专业赛事来配合课程教学。“创业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跨学科及创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开设影视文化产业、媒介经验管理、大型电视活动策划、电视广告创作、纪录片与专题片创作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实训平台或深入一线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焦点,流行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也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动性。为了实现构建课程体系以创新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课程群的整合和规划之后,要实现构建以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需要始终围绕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中需要提前分配课程任务目标,围绕目标引领和启发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堂中及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践问题。通过学习实践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课程前开展前测,实践中设置技能测试。在教学中引入影视广告项目和创新项目,让学生在演练实践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和创新实践,从优秀影视广告分析、影视广告制作、影视广告营销等项目环节入手,通过影视广告制作项目。

此外,通过课后多样化评价方式的改革与探索来激发学生内驱力。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考核是闭卷考试或考察,考核涵盖了出勤率、作品情况等,这类考核方式难以区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情况。通过对课堂参与度、项目中及项目后的多次考核,积极调动学生的各项实践综合能力。围绕专业内容核心课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涵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在内的多个参与主体,都与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息息相关。校企、产教平台、行业之间如果缺乏全方位多样化的合作,就无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的优越性。[7]深化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实现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如何激发企业的产教融合的主动性是深化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将影视广告专业建设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做好学校和企业的双向教学和实训,例如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能够进行等额学分兑换。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让企业可以获得实习生的录用选择权,实现对企业用工的补充,也能通过固定的项目合作针对性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多元化发展,“双师型”团队的打造才能有力指导实践环节。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对顶层设计和师生参与至关重要,“双师”团队构建是近年来各个高校关注的一大重点。首先,影视广告专业可以从影视及广告公司及一线媒体引进业界导师,以导师进课堂、学术沙龙讲座、指导学生作品等方式积极吸纳业界的力量。其次,推动学校的师资向实践型教师转型,例如,输送教学一线中青年教师进入业界挂职或实践。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等都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得到提高。最后,产教融合上积极挖掘地方特色。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据影视广告专业性质、合作企业性质和影视广告项目的情况,建立灵活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例如,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通过对接地方乡村振兴项目,帮助学校所在地的乡村销售农业特色产品,拍摄微视频、宣传片,设计产品包装,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的形式实现产教融合,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水平。

四、思考与启示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发展转型给影视广告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来反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以下环节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关注。首先,课程群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专业、师资、产教融合平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目标上,针对地方高校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导向。其次,将真实有用的项目引入课堂与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单一导致业界对实践人才的需求很难满足。学校和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项目活动和开发校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帮助企业实现宣传片、微电影拍摄等任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最后,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应更多挖掘地方特色,以价值引领为宗旨,服务地方经济,才能更好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作用。

猜你喜欢

影视广告产教应用型
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影视广告制作的发展与创新
情感型广告创意在泰国影视广告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