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的进路:融媒时代中美新闻师资队伍比较与启示

2024-01-16邱璐璐

传媒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集群

梁 云 邱璐璐

一、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建设概况

社交媒体的普及对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新闻院校师资的建设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师资背景和专长与新闻院系定位关系密切[1];其二,坚持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对教师学术与职业背景强调专业主义。针对职业背景,1917年成立的美国新闻院系联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of Journalism)规定新闻专业教师必须具有5年业界实践经验。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播学兴起并逐渐与新闻教育融合,新闻教育师资对学历要求更高,博士成为主要标准,而媒体从业经验不再是必须条件[2]。最近十年,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融媒时代对新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紧跟业界发展而且还要针对最新技术持续更新研究与教学方法。根据奈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的报告,缺乏精通新媒体的教师是美国新闻教育当前面临的三大障碍之一[3]。笔者将从教师来源、师资分类、学术资历和职业背景方面探究中美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

(一)教师来源

我国新闻院校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和从传媒机构调入高校的新闻从业者。然而,目前具有博士学位,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理论型教师居多,而具有实践经验教师较少[4]。美国高校新闻院系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将师资分成两类:一类有博士学位,擅长研究,主要教授理论课;另一类来自新闻业界,他们具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主要担任实践课程教学[5]。

(二)师资分类

我国新闻院校师资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组成。美国新闻院校教师一般分为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职员[6]。其中,专职教师一般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皆从媒体行业聘请。另外,美国新闻院校将教师分为终身教员与非终身教员。具体而言,终身教员通常是那些最具研究成果的教师,而非终身教员通常没有研究成果,但他们能教授业界技能[7]。

(三)学术资历

我国新闻院校招聘教师都以具有博士学位作为必备条件,因为我国高校评估体系中教师博士学位比例是一个重要指标,比例越高分值越高。而美国院校教师博士学位所占比例与新闻传播学科评价体系无关,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70%受访者对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更认同[8]。

(四)职业背景

我国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普遍学历较高,但缺少新闻从业经历。美国新闻传播学教师是否必须持有博士学位仍存在争议,但拥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已经成为通用标准。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Klatel认为,新闻专业教师应有高水平的专业经验。作为新闻学导师必须有熟练的行业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即便教授研究生课程也不能空谈理论[9]。显然,业界经验对新闻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共识。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笔者在中国知网、维普、Academic Search Premier、HathiTrust等数据库中输入“新闻教育师资力量”“传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新闻传播学师资力量”等关键词搜索2000到2022年间发表的中、英文研究项目。最初产生了103个结果。由于本文重点是师资建设,笔者采纳选拔机制、在职培训、评估考核、学生就业等相关研究,并排除笼统概述新闻传播教育的文章。最终,选定47项相关研究作为研究对象。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笔者从选定的研究项目中提炼出研究问题、理论框架与方法、研究发现三项研究内容并运用表格展示经过筛选的研究样本特征(参见表1和表2)。特征1-4分别是重视博士学位,但忽视实践经验(特征1),实行实践型与理论型并重的教师聘用制度(特征2),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征3),及分析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特征4)。特征5、6是理论框架和方法分类。特征7-10是研究结果。其中,特征7是既重视学历也重视实践经验的研究项目;特征8是师资队伍如何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 特征9既关注中国高校同质化或美国高校个性化特点;特征10关注学术研究与媒体实际情况脱节案例。与特定特征相关的陈述在表格中用“X”表示。

表1 集群1

表2 集群2

另外,被选定的研究项目被分成两组研究集群。第一集群为中国新闻传播高校师资力量研究(21项),第二集群为美国新闻传播高校师资力量研究(26项)。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集群内部研究实践不尽相同,但两个集群内却存在相似性。例如,密苏里新闻学院既有研究型教师也有实践型教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职教师负责理论课教学,同时聘请传媒公司的CEO担任影视编导专业课程“电视节目编导”兼课教师[10]。

(一)集群1:中国新闻传播高校师资力量研究

第一组包括21项研究并在表1中列出全部研究样本。其中,4项研究以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建设为题,探讨新闻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2项研究提供对策或措施;其余15项研究聚焦新闻教育中与师资力量相关的其他问题,如,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集群1的研究表明,新闻师资建设受到持续关注并产生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缺乏解决困境的措施。

1.研究问题

如表1所示,在研究问题中讨论频率最高的是学历与实践的问题,其次是“请进来,走出去”模式,然后是反映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其中,2项研究讨论对策问题,2项讨论师资同质化或个性化的问题,但不少研究项目讨论教师质量如何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学界与业界脱轨问题。

2.理论框架与方法

如表1所示,大多数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仅2项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占第一组研究项目的9.6%。此外,少数研究项目虽有明确方法论、理论框架,但没有清晰地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3.研究发现

在第一组集群中,20%研究项目讨论了多数院校师资来源单一并以理论人才为主的问题,同时,也有20%研究项目分析教师职业背景如何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仅有1项研究的调查结果涉及师资同质化和个性化,而涉及实践与学历并重的也仅有2项。总体而言,第一集群关注中国新闻教师队伍建设中实践与学历,同质化与个性化等突出问题。

(二)集群2:美国新闻传播高校师资力量研究

集群2包括26项与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相关研究,其中,2项以“密苏里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范式开展比较研究;7项通过介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程,思考对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2项涉及新闻教育现状;1项论及博士学位教育;1项涉及新闻传播教育排名标准;4项与新闻从业经验;其余9项从社交媒体技术角度阐述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另外,这26项研究中没有研究项目以新闻师资建设为主题。集群2研究表明,在媒介融合视阈下,师资建设作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分支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新的认识论,但由于笔者掌握的文献有限导致研究实践缺乏连续性。

1.研究问题

如表2所示,在第一组(2005—2015)研究问题中,讨论频率最高的是“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和“学历与实践”,其次是“发展趋势”和“措施与对策”。第2集群仅有几项研究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视角讨论解决教师面临社交媒体技术挑战的对策,也仅有几个研究项目从“走出去,请进来”办学模式视角分析师资背景与新闻传播院校定位关系,从而强调师资个性化与避免同质化的必要性。

2.理论框架与方法

表2中的研究都涉及本研究的四个面向。如表2所示,96%的研究项目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仅有1项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占第2组(2016—2022)集群研究项目总量的6.67%。

3.研究发现

第2集群中,50%研究项目讨论业界与学界脱节问题;31%研究项目讨论既重视学历也重视实践问题;27%的研究项目讨论个性化与同质化问题;19%的研究项目讨论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

四、启示与结论

(一)研究层面的启示

1.相似性

首先,纵观两组集群,仅5项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措施;仅14项研究针对发展趋势展开讨论;虽然它们都强调借鉴美国经验的重要性,但鲜少提出应对方案与策略。其次,尽管大部分研究讨论经验或学历,但分析结果却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中国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但没有业界经验;而美国的研究项目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即教师是否要有博士学位取决于办学定位。再次,定性研究是主流的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只被少数项目采用。显然,相似性并非中美学者关注的焦点,同时,差异性在少数研究项目中包含相似性,说明大部分研究以线性思维阐述、分析相似性。

2.差异性

第一,在第2集群中,有31%的项目分析“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但第1集群却有43%的项目讨论此模式。第二,第1集群中大部分研究项目讨论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学界和业界,但极少讨论学历与实践、同质化与个性化。相反,第2集群大部分研究的结论与实践、同质化、个性化密切相关,同时50%项目的研究发现涉及业界与学界脱节。概括而言,聚焦不同的研究对象,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3.复杂性

从以上针对差异性、相似性的分析得知,将美国既有的师资建设经验与中国院校现状展开横向比较有其局限性,因为拥有相对成熟师资力量体系的美国院校改革步伐从未停止,尤其针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技术挑战,不少研究实践开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并的教学法给教师带来的挑战[11]。同时,我国新闻院校师资建设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变化中,这说明两个集群间存在交叉性并最终衍生为复杂性。如此,需要重新定位比较教育研究视角、前提,找准比较研究平衡点。笔者将新闻教师教育比较研究视为一种批判性社会实践,建议摒弃线性的对比逻辑而以非线性思维介入研究实践并充分考虑、平衡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差异性、交叉性、复杂性。另外,媒介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VR等技术对新闻教育工作者构成的挑战应被视为复杂性新的面向,因为拥有丰富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也受到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衍生的数字技术的挑战[12]。

(二)发展层面的启示

1.同质化与个性化

新闻教师队伍个性化概念是根据美国新闻院校办学定位而界定的,其目的是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有四种模式:第一类是与传媒业联系紧密的院校,其课程取向是进入宽广的传媒工作领域;第二类是课程定位于专业方向,窄化和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第三类是在传播学研究的广阔框架内设置新闻教育,立足于社会科学的视角,重视实践教育与理论研究,聘请业内人士授课,比如,西北大学的Knight实验室,教师、学生与业界设计师、产品开发商一起创建新产品并学习教室以外开发产品的技能[13];第四类是新专业主义模式,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置于人文教育思路中[14]。另外,同质化概念则基于中国新闻院校教师来源而界定的。具体而言,大部分院校的新闻教师队伍一般由拥有博士学位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媒体从业经验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构成。近年来,部分高校根据融媒教育需要招聘引进了拥有新媒体、数码技术等背景的教师,比如,2015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招聘新媒体方向的教师要求有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背景。拓展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学科背景似乎是摆脱同质化的有效途径,因为教师的学科背景是人才培养即办学定位的根本保障。融媒背景下重新定位并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向应成为新闻师资建设改革的根本前提,也是迈向个性化的有效途径。

2.实践与学历

实践与学历涉及教师职业背景和学术资历,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美国新闻院校一贯重视教师的业界经验,但从事新闻教育的教师是否必须拥有博士学位一直颇受争议。比如,密西西比大学新闻学院对于教师是否应该有博士学位,79%的教师认可,6%的人认为无所谓,14%的人认为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15]。虽然争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高校更倾向招聘既有博士学位又有新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近年来,形成于美国高校的双师制开始在国内部分院校兴起,即他们的教师队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教授组成,他们负责理论课的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其成果形式为研究论文或专著;二是来自业界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负责新闻业务类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教学,但由于没有博士学位,即便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不能被聘为全职教师。通常他们都是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开展教学,这不利于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改革国内新闻院校教师招聘、评价与管理的现行制度成为确保双师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3.走出去,请进来模式

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是指新闻院校教师走出去,与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积累实践经验;让新闻工作者走进来,加入新闻教育队伍。这种办学模式旨在不断密切和加强学校与业界的联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教师与新闻机构合作,推进理论与实际结合。该办学模式不仅是美国新闻院校一以贯之的传统的办学模式,而且被认为是其新闻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比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被请进来的不仅有获得过大奖的记者、编辑,也有新媒体的新锐以及行业精英,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业界最前沿的动态。

综上所述,中美新闻师资队伍建设对比研究不仅呈现出横向研究的相似性、差异性,还呈现出纵向研究的交叉性与复杂性。换言之,本研究分析表明,融媒时代新闻教师教育比较研究实践在线性与非线性思维逻辑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差异性、交叉性和复杂性在两个集群内部被交织地呈现于数据中。本研究分析还表明,美国新闻院校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兼顾学历与实践的招聘理念,以及秉持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媒介融合时代我国新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集群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