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负性心理情绪、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4-01-16李君玲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青光眼

李君玲

长垣市中医医院眼科,河南 新乡 4534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疾病发生后,患者的视力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以此衍生出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而随着负面情绪的发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均有下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一类眼科急性疾病,致盲率较高,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当疾病发生后,患者视力的降低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限,使得患者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故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相对重要的环节[2],旨在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目前,临床中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施以手术治疗,但有创性操作加之负面情绪的发生,会对患者心率以及血压造成影响,进一步降低治疗效果,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尽管常规的护理方式能够在手术期间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因缺少针对性,患者的负面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普遍会发生某些并发症。而个体化护理措施要求根据每一名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此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4]。故本研究为研究个体化护理方案在该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长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 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长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34 例;年龄23~66 岁,平均年龄(49.11±4.35) 岁;眼压26~72 mmHg,平均眼压(45.90±3.27)mmHg(1 mmHg=0.133 kPa)。观察组男性33 例,女性32 例;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9.18±4.30) 岁;眼压26~70 mmHg,平均眼压(45.86±3.25)mmHg。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文号:0291)。

纳入标准:经眼科诊断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入院期间为急性发作阶段。排除标准:严重心、肾、肺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且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对患者开展相关检查、健康教育、疾病观察、针对性治疗以及相关护理等工作。

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具体方法为:(1)心理护理。当患者在入院后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性格、情绪以及心理特点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负面心理的严重程度,重点寻找影响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再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要求医护人员秉承高度责任心和耐心,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和介绍,鼓励其将自身的想法说出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也可采用病友交流的方式,促进互动,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分担自身的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2)健康教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会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从而导致负面情绪发生,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采用合理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手术的重要性,讲解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以及恢复的不利影响,以此方式来端正患者的治疗态度,使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提高后续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旨在保证治疗效果,促使其早日康复。针对配合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展开深度健康教育,详细讲解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效果等[5]。(3)环境管理。良好的休息环境会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从而适当改善负面情绪。故医护人员应当合理做好病房的环境管理工作,按时开窗通风,对屋内进行完善消毒,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等情况,限制人员流动,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在夜间休息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光线充足,防止在黑暗环境下瞳孔扩大,引起眼压上升[6]。(4)手术护理。因为本研究所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故要求医护人员落实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在术前,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术中选择合理的体位,并适当抬高头部,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病情观察;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按时更换药物,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眼部进行清洗,防止感染的发生,强调在术后切勿用手触碰眼部;在术后7 d,可适当对眼部进行按摩。(5)药物指导。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制定药物使用方案,缩瞳剂遵循每5 min 使用1 次,待瞳孔缩小后,延长为1~2 h 使用1 次,在使用药物后,要求患者按住内眦泪囊区,确保药物发挥药效,并观察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7]。(6)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预防过度咀嚼引发出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预防便秘的发生,避免腹内压上升,影响头颈部血液回流,提高巩膜静脉压力,引起眼压上升。(7)康复护理。在术后,患者需佩戴眼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术后球结膜及巩膜粘连的发生,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量表收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眼压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眼压值;使用KDQOL-SFTM 生活质量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角色生理、躯体疼痛、社会机能、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统一填写并回收,统计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SAS护理前58.46±9.45 58.12±9.22 0.207 0.835护理后41.54±7.61 52.69±8.14 8.067<0.001 SDS护理前69.22±9.71 69.81±9.54 0.349 0.727护理后48.21±9.55 61.00±9.41 7.691<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眼压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眼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s)

组别住院时间(d)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10.05±2.33 18.33±3.13 17.107<0.001眼压恢复至正常时间(h)9.40±2.05 20.10±4.11 18.782<0.001平均眼压值(mmHg)31.12±4.32 39.46±5.12 10.037<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色生理、躯体疼痛、社会机能、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5)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65)护理前护理后角色生理躯体疼痛社会机能活力50.88±7.64 42.82±7.48 50.78±8.54 42.70±7.55 51.20±8.74 44.84±10.40 49.86±11.31 44.85±6.97 t 护理前值t 护理后值P 护理前值P 护理后值50.91±7.90 49.64±7.97 0.022 5.030 0.982<0.001 50.10±6.33 49.11±8.77 0.515 4.465 0.606<0.001 50.67±6.70 51.56±7.11 0.388 4.300 0.698<0.001 49.11±8.98 38.55±7.83 0.418 4.845 0.676<0.001

2.4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房角关闭阻碍、房水排出障碍,会加快提高患者的眼压,从而导致的各类病理变化,属于眼科急症,具有较高的致盲率,故要求早期进行有效治疗[8]。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该疾病的发展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密切联系,当负面情绪发生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进房水的产生,眼压也会随之上升。由此得知,积极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预防疾病进展,保证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另外,也有部分患者因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限,阻碍治疗效果。在常规护理中,虽然能够改善一定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方式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完全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患者对其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本研究对患者采用了个体化护理方案,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性格以及情绪特点,寻找负面情绪的发生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重点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保证后续的治疗和护理顺利开展,加之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进行,结合其受教育程度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能够提高教育效果,扩展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手术的重要性,使其正确看待疾病,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护理依从性。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条件,提高住院舒适度,对改善负面情绪起到了辅助作用。在手术护理中,医护人员协同患者进行检查,并在术中给予高度配合,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及时告知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嘱患者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对眼部进行清洁,禁止患者术后用手触摸眼部,且通过适当按摩的方式促进保持滤过道的通畅,以此方式稳定其情绪。在药物引导方面,严格遵医嘱使用缩瞳剂,并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在饮食方面,术后建议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保证机体营养供给的同时,促进其恢复速度,合理控制眼压的变化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总体而言,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要转变传统的护理方式,强调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个体化护理方案,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对其治疗以及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个体化护理方式,能使得护理工作具备更高的针对性,识别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更好地落实护理工作,从而调节负面情绪,缩短恢复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青光眼“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