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膀胱镜下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2024-01-16柳松
柳 松
天津市黄河医院外科,天津 300000
浅表性膀胱癌(SBC)是临床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膀胱癌的发病率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呈现较高的顺位[1]。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为主,膀胱部分切除术虽然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大[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SBC 的重要方式,短期疗效较好[3],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术后1 年内的复发率较高,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负面影响[4]。针对此类情况,本研究对患者术后采取前列腺化疗药物灌注治疗,以期提升患者的效果以及预后[5]。前列腺素E2(PGE2)是机体应激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P 物质是一种多肽,是肿瘤细胞增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合成的重要辅助调节性蛋白[6]。本研究主要通过荧光膀胱镜下TURBT 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老年SB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及血浆内PGE2、P物质的差异性表达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天津市黄河医院收治的120 例SB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 例,女43 例;平均年龄(66.72±2.37)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55±2.36)kg/cm2;平均肿瘤最大直径(0.92±0.36)cm;肿瘤单发患者70例,多发患者50例;TNM分期:Ⅰ~Ⅱ期患者59 例,Ⅲ~Ⅳ期患者61 例。随机将1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患者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SBC 的诊断标准[7]。(2)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2)无法耐受手术。(3)自身免疫性疾病。(4)认知障碍。(5)无法随访。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TURBT 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治疗,体位采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前3 h 对患者的膀胱及西宁5-氨基乙酰丙酸进行灌注,随后使用无菌生理盐水36 mL 以及碳酸氢钠(5%)14 mL 进行灌注,使用DA-Light氙光源系统(KarlStorz 公司)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照射,正常黏膜在荧光下无荧光,而疑似病变以及恶性肿瘤部位则呈现红色荧光,在治疗过程中采用Revo-Lix 激光治疗系统,光纤设定为550 μm,在尿道镜的作用下,通过尿道镜将光纤置入膀胱,功率设定为30~50 W,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切除部位深达病灶部位的肌层,同时对病灶部位周边的2 cm 范围内进行黏膜气化处理。术后即刻对患者进行吡柔比星(30 mg加入30 mL 5%的葡萄糖液)灌注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治疗,体位采取膀胱截石位,在尿道镜下,对病灶部位2 cm 以内的膀胱组织进行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吉西他滨(1 000 mg/m2,在1 d、8 d、15 d 进行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2 d 进行静脉滴注)化疗治疗重复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1 年内复发情况。(2)生存情况。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开展为期1 年的随访工作,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8],分析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差异。(3)免疫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进行比较。(4)PGE2、P 物质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GE2、P 物质水平进行比较。(5)并发症。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中的闭孔神经反射以及膀胱穿孔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1 年内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1,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
通过1 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s) 月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s) 月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总生存期10.44±1.54 9.55±1.88 2.837 0.005无进展生存期8.21±1.21 7.41±1.44 3.295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CD3+治疗前49.03±10.22 49.02±10.37 0.005 0.996治疗后71.66±10.37 63.13±10.39 4.501<0.001 CD4+治疗前24.43±5.69 24.44±5.83 0.010 0.992治疗后41.72±10.21 31.58±7.10 6.316<0.001 CD8+治疗前22.11±5.59 22.09±5.76 0.019 0.985治疗后29.49±3.77 25.29±3.12 6.648<0.001 CD4+/CD8+治疗前1.02±0.03 1.04±0.11 1.359 0.177治疗后1.67±0.31 1.22±0.49 6.012<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GE2、P物质水平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GE2低于对照组,P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GE2、P物质水平情况(±s) pg/mL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PGE2治疗前102.03±10.22 103.15±10.37 0.596 0.552治疗后117.66±10.37 138.13±10.39 10.801<0.001 P物质治疗前1921.43±105.69 1924.44±105.83 0.156 0.876治疗后2 117.72±110.21 2 001.58±117.10 5.594<0.001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闭孔神经反射(3.33%vs1.67%)、膀胱穿孔(1.67%vs5.00%)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1.031,P>0.05)。
3 讨论
膀胱癌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处于首位,97%以上的肿瘤细胞均来自于细胞,90%以上的肿瘤细胞均为移行细胞癌,而SBC 的占比在70%以上。通过对患者的局部手术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调查[9]显示,接受手术患者中,50%~70%的患者术后发生SBC 复发的风险较高,而在此类患者中,患者发生疾病进展以及死亡的风险为15%~25%。目前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TURBT 术进行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金标准,单独采取TURBT 术与常规的手术切除方式进行治疗,其近期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本研究对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荧光膀胱镜下TURBT术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荧光膀胱镜对于病灶部位的癌变部位的识别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显著提升。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于病灶部位不显示荧光的组织,不需要进行活检,对于荧光部位的清除更加彻底,对于病灶部位的复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随着肿瘤细胞以及组织的显著清除,可有效降低疾病的进展,对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具有显著意义。而在对患者的病灶部位切除中,本研究采用的是汽化切割,相比钬激光而言,2 μm 的激光在手术中其切割和凝固效应显著提升,术后并发症降低,同时术后对于深层组织的穿透深度为0.3 mm,对于深层组织的损伤较小。
在对患者的手术治疗中,PGE2 是机体重要的手术应激反应指标。术后,虽然两组患者的PGE2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PGE2 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荧光膀胱镜下TURBT 术进行治疗,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较低,预后较好。在应激反应过程中,P 物质可在中枢端以及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相互结合进一步发挥生理功能,而随着患者P 物质的显著升高。另外,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在对患者手术中虽然需要多次对患者进行荧光检测以及汽化切割,但是在手术中并不需要对机体的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对于临床手术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分析,通过对患者的荧光膀胱镜下TURBT 术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改善,与以上研究相互印证。
综上所述,相比膀胱部分切除术,荧光膀胱镜下TURBT 术对老年SBC 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血浆内PGE2、P物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生存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