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分析
2024-01-16牛云霞
牛云霞
摘要:现阶段,我国逐渐加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力度,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在这一背景下,支农、惠农资金逐渐增多,农村集体资产类型愈发多样,加大了管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有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属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优化对策,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策略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农村建设进程带来直接影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深化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工作,对农村集体在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解决,通过强化农村集体管理能力,使“三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相关行业人员应在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优化管理对策,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概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是指归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债券以及所产生的利息、衍生收入等资產;农民集体所有的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农民集体所有的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接受政府拨款、减免税费和社会捐赠等途径所形成的资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水域、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性资产;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依法属于成员集体所有的其他资产。其中,资源是指自然属性资源,包括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山滩涂、水面等;在“三资”管理中,管理内容较为复杂,较易出现混乱现象和矛盾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与所有农民利益密切相关,每位农民对资源、资产、资金均有所有权,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至关重要。
首先,“三资”管理工作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为农民实现富裕提供基础保证。良好开展“三资”管理,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科学性、规范性,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帮助农民转变向外销售农作物的单一形式,高效运用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让农民实现富裕。其次,“三资”管理工作有利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便利的交通条件,能促使农村经济对外发展。结合农村发展趋势,有效落实“三资”管理,深入调研农民需求,向农民需要之处偏移农村集体经济重心,可促进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公共服务体系,在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高效利用的同时,逐渐提高农民满意度。最后,“三资”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开展能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安全。公开农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全体农民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能使农民全面了解村集体经济活动,这不仅能使农民更为信任“三资”管理,还能加强“三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农民利益提供更为有力的保证,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而言,只有强化“三资”管理,才能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加农民收入,达到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三资”管理缺少了解,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村民对“三资”管理的认知都存在一定偏差,不少村民认为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农村“三资”管理模式以自治为主,而农村集体作为管理组织,能掌控的“三资”不多,没必要实施专门管理,不如自管自家。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多并未设置专门岗位、配置专门人员开展“三资”管理,通常由其他人员兼任,而兼任人员不够专业,难以精准反映农村集体“三资”使用情况,且也无法正确评估农村集体“三资”价值,不能结合实际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难免发生徇私舞弊现象。
2.2 “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及执行不到位
无制度不成方圆,制度的不完善会使基层工作缺少保障。在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管理制度规章不完善是常见问题,通常仅凭经验开展工作。首先,在资产管理上,虽对出租方式、出租期限等进行明确规定,但执行时不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存在较大随意性。部分农村集体在出租房屋时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为出租合同期限超过20年,更有甚者长达40年,而这不满足法律规定的20年租期要求,同时还有管理问题,如对拖欠租金的情况不管不问、租金与市场价格相比过低、合同条款不健全等。其次,在资源管理上,未正确评估资源价值,缺少全面经济考量,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资产和资源租赁,致使农村集体资产无法得到应有的收益。此外,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包括申请用地不符合实际用地、违反规定要求进行扩建或加建、费用流转和使用缺少透明性等。最后,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基础保障,为加强“三资”管理,有必要注重人才管理。虽然目前农村集体人员都是选举产生,但一些村干部素质并不适合所聘用的职位,难以很好地执行工作任务,难免会在挫败感的影响下出现腐败行为,导致集体“三资”流失。
2.3 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审计和监督机制缺失
首先,监管角度缺少多样化,对上级检查抱着应付态度,仅检查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是否存在财务问题,是否存在票据违法现象,本质上并未有效监督“三资”管理,难以对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的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其次,大部分农村集体虽然设有专门监管“三资”管理的监事会,但监事会作用发挥不到位,监事会为维系与村干部的关系而不愿监督,部分监事会成员年纪较大,能力不足,也难以有效落实监督职责,致使民主监督存在严重形式化问题,无法充分发挥监事会价值。最后,审计机制缺失,目前农村集体大多并未配置专业审计人员,且缺少完善的村级审计工作制度,尚未成立专职人员队伍,理财人员多由村民兼任,由于专业性不足,致使理财小组的审计职能和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全面发挥[2]。
2.4 管理者意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能力较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能得到不断发展取决于管理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部分村干部并不具备较强的“三资”管理意识,未深入理解国家政策,也缺少法律意识,习惯凭借落后管理观念处理实际问题。此外,村干部要良好适应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管理手段和监管手段,但目前不少村干部不会及时处理预警信息,材料申报存在口语化现象,且部分村干部还会出于自身利益故意掩盖问题。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优化对策
3.1 建立管理网格,创新管理模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为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资”管理,应以这一战略部署为指引,结合“三资”管理实际,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小组,由乡镇政府领导,在分析村镇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性建立管理模式,组建队伍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包括检查监督、协调组织等。二是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专门代理运营管理集体“三资”,发挥农业农村局指导监督作用,不断完善“三资”管理组织架构,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同时,转变“三资”三级管理模式为二级管理模式,以农村集体和农民为管理主体,打破以政府和农村集体主导的格局,加快农村自治发展速度,促进村级经济组织逐渐发展,有效应对“三资”管理问题,推动农村经济良好发展。三是参考先进经验,完善管理模式,实行农村集體经济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优化“三资”运营方式,以承包为主,创建村办企业,加大特色产业投资力度,促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三资”入股,农村集体结合年度盈利情况开展讨论,对于分红方案以民主方式进行决议,为农民创造更多收入,基于“三资”规模集聚效应的发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推动作用。通过集体经营管理“三资”,高效配置有限资源,保障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富裕。四是实施以企业、农民、股份合作社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革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构建合作治理结构,通过合作经营来运营“三资”,促进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三者之间的交易,盘活农村现有资源。在这种模式下,发挥合作社作用,农民能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并得到合作社提供的生产服务、技术服务等,紧密结合各方利益并实现科学分配,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3]。
3.2 优化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为提高“三资”运营稳定性,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1)在资金管理上,成立会计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审核工作、记账工作等,同时成立审计中心,专门负责财务审计工作、收纳工作等。乡会计服务中心以一村一账为原则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保证村级票据审核合格后,实施报账工作、登记工作等,避免发生集体资金流失问题。在财务审计上,重点审计存有异议的账务,如征地补偿款等,结合村民意愿进行分配。(2)制定资产清查制度,依据分类标准清查集体资产,完成资产分类登记,及时更新资产增减情况。在资产处置上,待专门机构有效评估资产后,由村委会初步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确定处置数量和处置金额等,组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收集村民意见,依照相应程序上报并审批。(3)合理建立管理制度,通过登记簿对资源类别、用途等信息予以记录,进而依据承包人、地址等信息进行出租。在经营方案中呈现会议决定流程,向全体村民公开方案信息,使村民了解经营管理责任和收益分配模式等,杜绝私自处置集体资源行为。(4)合理建立内控机制,细化财务工作,以有效落实相应制度[4]。例如,在资金财务管理中,要在规范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各级人员责任。具体而言,由村两委、理事会、监事会监确认村级报账员提交的原始凭证,监事会审核盖章,监事长审核签字,村党支部书记审批签字,理事长审批后报账,向会计服务中心提交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账务处理,每季度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反馈。此外,为提高人员行为规范性,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机制作用约束各级人员服务行为,采取平行考核和不平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评级领导、下级人员分别打分,计算两者平均分后加以对比,将考核结果挂钩人员绩效,促使人员加大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督促人员严格履职。(5)合理建立追责制度,规范相关工作人员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依照制度要求实施惩处,严重情况下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惩处力度,实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3.3 完善监管手段,开展协同治理
通过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优化管理方法来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基于协同治理为“三资”安全提供保证。(1)搭建“三资”信息平台,在全面排查、逐一登记后在其中录入信息,面向村民公开“三资”管理情况,以便村民自主查看,实时了解“三资”信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以民主监督方式对农村集体执行“三资”招标、投标等程序的情况进行监督,在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加大“三资”附加值。(2)建立大数据监管体系,通过平台汇总、共享涉农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联网监控,以便村民举报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三资”监管风险。基于大数据技术,成立村纪检监督信息室,配合上级审计重点村和重点问题等。通过扩大反馈渠道,实现县乡村全面覆盖,加强基层监管效果[5]。(3)在“三资”管理决策制定中,要听取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村民监督权和知情权,通过分立制衡,强化互动合作,对村民利益予以切实维护。而为达到这一目的,要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责,有效监督村两委。由理财小组专门负责“三资”的严格审核,并利用多样化途径,如LED屏滚动展示、召开座谈会、微信群发布等,将信息公开给村民进行意见征求。为提高村民监督的有效性,应注重信息沟通,促使村民能正确理解各项信息。因此,应积极宣传相应政策和规定,引导村民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积极监督“三资”工作,以达到切实保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的效果。
4 结论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高效使用农村集体“三资”,助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三资”管理缺少了解,重视程度不足;“三资”管理制度缺少完善性,甚至缺失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管理网格,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完善监管手段,开展协同治理,来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汝瑜.简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3(8):30-33.
[2] 袁颖.浅谈乡村振兴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浙江台州农村为例[J].山西农经,2023(4):119-121.
[3] 陈丹.抓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 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J].江苏农村经济,2022(2):62-63.
[4] 邓茜茜.浅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24):41-42.
[5] 姚荔明.简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21(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