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

2024-01-16吴一阁王勇

今传媒 2024年1期
关键词:朗读者综艺创新

吴一阁 王勇

摘 要:当下,许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取更高收视率,倾向于制作娱乐综艺节目,导致泛娱乐化在电视文化生态中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让观众在心灵和身体得到释放的同时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引发观众进行思考,更调动了观众阅读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开创的首档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也表明它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总而言之,在当下综艺节目日益增多的市场环境下,综艺节目制作方只有不断了解受众的内心需求,才能使节目脱颖而出,这也是当代传媒人需要认真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朗读者》;综艺;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1-0044-05

一、引 言

“综艺节目生产的过程就是节目价值观的生产过程,观众消费综艺节目的过程也是对其价值观消费的过程。”因此,综艺节目制作方应认识到泛娱乐化并不能满足观众的真正需求,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必须呈现正向的价值观。《朗读者》首次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自开播以来,在互联网视频、音频客户端累计播放量超10亿,#CCTV朗读者#微博话题收获了高达14.1亿的阅读量[1]。本文以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我国早期综艺节目(从1983年开始)的形式相对单一,环节和内容较为老套,但其轻松和谐的氛围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在这种氛围下,综艺节目往往能为观众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比如,《正大综艺》就是我国早期具有一定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典型综艺节目。到了21世纪初期,综艺节目的发展则反映出清晰简单的价值取向,符合观众当时的价值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此时的节目风格与荧屏氛围相契合,均体现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思想。

我国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历经了好几代的演绎与变化,在节目形式创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如今的综艺节目在旅行、选秀、访谈等大类之下,还涌现出了更细化、更新颖的节目形式,《青春有你》《奔跑吧!兄弟》《王牌对王牌》等综艺节目开始走进大众。但是在选择综艺节目时,观众往往容易眼花缭乱,也会因八卦噱头、“明星效应”[2]引发追捧热潮。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综艺节目发展出了更多新的呈现形式,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收看体验。

(二)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内容较空泛

为了追求关注度,部分节目制作人比较看重流量、收视率,节目内容多以趣味为主,并通过流量明星驻扎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未有效扩展节目的深度和广度。这类节目热衷于搜寻网络热点,通过具有敏感度的社会问题来留存观众,情节设置较为刻意,往往会制造一些人物冲突[3]。在这种娱乐化环境下,综艺节目多寻找轻松化的表现方式,难以实现内容上的升华。

2.节目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一些较为成功的综艺节目多是“买来的节目”。从买“内容”到买“创意”,通过对原创节目中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进行转变,赋予本国文化特色,以此获得在综艺市场中的竞争力。《创造101》《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进国内的,这些节目的成功让制作者们更为心动,进而大规模地引进国外节目进行改编,并通过改变评委、嘉宾、舞台设置等方式,将它加工制作成为一档新的综艺节目。虽然这些节目在影响力、收视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存在原创性不足的问题,比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综艺节目实质内容大体相似,且制作缺乏创新性,导致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失去了兴趣。

3.节目受众面较窄

文化类综艺节目通常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节目形式和节目场景设置较为单调,往往是主持人进行单向传播,观众被动接收,缺乏互动性;第二,节目定位的专业性较强,理论内容较多,缺少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难以使观众产生共鸣;第三,节目往往通过电视媒体并在特定时段播出,难以形成复合式传播效应。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热播的原因

(一)节目策划背景

自2006年起,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股“阅读风”,全民阅读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倡导全民阅读”也被列为“十三五”的重要规划之一;同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目标[3]。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视察时指出:“中央电视台作为如今受众最广的电视媒体,必须跟随潮流,多多开发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化节目,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4]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发挥媒体价值导向重要作用的号召,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了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了巨大力量。

(二)节目深度

1.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粹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也极具魅力,妙不可言。《朗读者》通过“朗读+讲述”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力量,通过对文字的描述让观众产生一种置身其境的感觉,引起了观众身体和灵魂的共识。而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是一段让人无比感动的故事。比如,顾成的《门前》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古典诗词,冰心的《不为什么》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现代短文,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是一封真情流露的家书,等等。这些文字通过嘉宾的朗读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满足了观众对于历史性和文化性的认知需求。通过书里的历史背景、国家情怀、人生哲理,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抑或一个人背后的故事和经历,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之间的情怀。

2.人文性

以往综艺节目多追求笑声、槽点以及收视率,而《朗读者》将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放在首位,打造了一档有温度、有思想的时代综艺节目。虽然微信、微博等诸多社交软件的出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身边人的交流机会却变得越来越少,情感上的沟通更是微乎其微。而《朗读者》将嘉宾的故事与朗读的文字相结合,用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情感倾诉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抒发了阅读者对中华民族热烈的感情和对艺术与真理的至上推崇,也彰显了人文价值与人文关怀,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3.突破专业限制,激发全民朗读欲望

在大众的潜意识中“朗读”即“朗诵”,“朗诵”即“朗读”,都是需要经过专业的声音训练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其实不然,从专业性方面来讲,朗诵是通过有声语言来实现艺术的再创造,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融入感情,情、声、气缺一不可,从而完成文学作品的再创作。而朗读并不需要太多专业的声音技巧,只是将文字声音化的过程,表现形式较为简单,见字发声。当朗读者投入一段文字的阅读中时,往往会激发一种与文字内容共情的情感,以此来完成对文字内容的情感输出。《朗读者》节目组对节目的定位就是非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朗读者》节目中受邀前来的嘉宾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語言艺术家,甚至在参加节目前从未参加过任何正式场合的朗读。因此,在《朗读者》这档节目中,无论是观众还是受邀而来的嘉宾,都没有经过朗读技巧的专业训练,而是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朗读的内容上,嘉宾以最真挚的情感以及自己的体验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输出给观众。第二,节目独特的传播方式。节目播出后,“朗读亭”无处不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利用“朗读亭”这个小小的平台,将自己喜爱的文字用饱含情感的声音朗读出来。《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曾这样评价节目的社会价值,她说:“朗读即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方式”,“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并不习惯这种略微正式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会说话的人都可以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而且,朗读也并非只是通过一种正式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发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促进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朗读证明了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之间可以开放、自由地交流。

《朗读者》的节目定位不仅突出了朗读的非专业性,也宣传了文化产品是公共的、是人民的这一重要理念,打破了观众心目中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专业性,引导人们通过朗读将“藏于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激发了观众强烈的阅读热情。

(三)节目创新

1.访谈加朗读的节目形式

在《朗读者》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读书类电视节目,但是它们没有像《朗读者》一样被大众追捧,主要原因在于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推荐阅读的书籍为主,虽然也加入了访谈的模式,但是访谈内容大多围绕推荐书籍的读后感或者作者在创作时的一些故事,导致节目受众较少。而《朗读者》先对嘉宾进行访谈,之后再请嘉宾朗读作品,可以让观众在嘉宾朗读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嘉宾表达的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

2.构建文化认同

《朗读者》是近年来创新的、比较成功的一档节目。在观看《朗读者》时,观众关注的不仅仅是朗读本身的魅力,更关注朗读的背后每个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他们平凡与善良的品质。通过嘉宾的朗读,观众不仅能品味到书籍中的精神涵养,更能将自己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从中获得文化自信,产生社会共鸣。从自我层面来说,观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档回归初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类节目的出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四、《朗读者》对价值观引导的启示

(一)节目嘉宾

《朗读者》的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自身行业都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具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力。观众透过嘉宾的人生经历,再来品味朗读的内容,从中可以了解各种人生际遇、体验人世间的各种悲欢离合。

《朗读者》节目在选择嘉宾时,深入贯彻了传播学中的“分众理论”[5]。分众指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体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朗读者》的受邀嘉宾有两类:一类是在所从事的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会自带一定数量的粉丝,这种“名人效应”为节目吸引了更多观众;另一类是那些受邀前来的素人嘉宾,他们凭借自身不平凡的经历或是令人崇拜的职业获得成功,容易使观众产生一种共情,从而为节目增加收视率。《朗读者》节目对“分众理论”的融会贯通,给节目奠定了强大的观众和粉丝基础,提升了节目收视率。

(二)节目内外的互动———朗读亭[6]

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播出,为了产生线下节目互动,《朗读者》节目组在线下设置了“朗读亭”。朗读亭内的设备都是设置好的专业设备,还有两台摄像机进行记录。朗读者进去之后,外面的工作人员会把玻璃设置为雾面形态,这样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里面的场景,既保护了朗读者的隐私,又可以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朗读亭”的设置使朗读走向大众,增强了每位观众的参与感和集体感,自此,全国掀起了一阵朗读的热潮。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其形式多么繁杂、场景多么绚丽、内容多么欢乐,而在于它是否能够直击观众的内心,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可它、接受它。与娱乐类综艺节目不同,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观众将自己的情感与故事相结合,把自己代入其中,当嘉宾讲故事时,可以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并产生情感相融,这种效果并不是所有观众都可以体验的。而“朗读亭”作为一种媒介,让更多人参与到朗读中,既增加了节目与线下观众的联系,又提升了更多观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朗读,即融入自己的感情将一段文字声音化,朗读者在投入朗读之前要对所读文字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当他人听这段朗读时,不仅能从中体会到语言本身的力量,更能体会到朗读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基础,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价值。它既是人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重视需求满足,弘扬主流价值观

对大众来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性和知识性总是呈现出一种刻板印象,首先,大众的文化理解与作品的文化表达之间具有无法逾越的鸿沟,通过电视平台的呈现,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其次,通过电视平台这种刻板的呈现方式以及传播方式,不仅使普通观众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宣传的价值观念,也难以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体验,这也是在各类综艺节目泛滥的当代,观众对文化类节目并不亲近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下,人们更愿意去看形式简单、搞笑欢乐、容易理解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并不是说观众没有追求深刻文化底蕴的需求,而是他们更倾向于获得轻松愉悦的观看体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观众其实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有着更大的需求,这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和市场需求导向。因此,一档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否能够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关键在于其主流价值导向是否符合观众的需求。“高品质”“接地气”“正能量”这几个重要标签,足以凸显出观众对《朗读者》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无限推崇。

吸引观众是电视综艺节目创作的初衷。从我国综艺市场的大环境来看,虽然娱乐性综艺节目占据了综艺市场的大半江山,但是以央视为代表的各大卫视一直致力于创作和创新文化类综艺节目。从长远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弘扬的是一种根植于传统的文化理念以及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从节目中可以洞察一个国家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需要剖析节目能够满足观众哪一方面的需求,明确节目的定位,综合提取各行各业的特色元素,并基于此创作出符合人类文明发展需求的文化产品。

五、结 语

如今,人们对浅显的娱乐理念的追求在逐步减退,也渴望从综艺节目中获得精神食粮。《朗读者》的成功意味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代表就能止步不前。《朗读者》在充分展示节目人文内涵的同时,也开始向观众传递慢生活的理念,并且,完整性、独特性和创新性是节目亮点,整个节目都在传递正能量,具有良好的价值引导功能。总的来说,我國电视综艺节目应注重创新,深入挖掘我国文化特色,传播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清博大数据.央视现象级节目《朗读者》全网大数据研究分析白皮书[EB/OL].http://home. gsdata.cn/news-report/articles/1797.html,2017-05-24.

[2] 黄蒙水.电视综艺节目“大片”应追求怎样的“明星效应”[J].当代电视,2015(6):50-51

[3] 产业信息网.2018年中国综艺节目特点、综艺市场规模及网络综艺现状分析[EB/OL].https://m.hyxx.com/industry/202001/830731.html,2020-01-19.

[4] 新华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7.

[5] 新华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央电视台说的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2016-02-19.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四版)[J].分众理论及其研究,2017(2):161-163.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朗读者综艺创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